大文学 - 仙侠小说 - 诸神往事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八十三章 知易行难

第一百八十三章 知易行难

    当领略了这湖西大陆的风光之后,小王突然从内心中觉得,从前去过的地方都是无比美好,无比亮丽。哪怕是炎热的吐鲁番,阴雨连绵的江南,北风怒吼的塞外,或者是潮湿的川湘,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值得找出美好的地方。

    因为在这里,他们见到的只有星光,见不到太阳;只是细沙的土地,没有石头,更没有湖泊。当然,别提植物了,这些平日里见到的最平常的东西,在这里根本见不到。

    这样的光线条件,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毕竟没有什么影响,习惯之后,几乎没有什么不便之处。而方向感,确实是大大地消弱了。

    好像在这个环境之中,没有方向的存在。

    这是一种非常难以说得清楚的感觉,就有点像是你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夜晚或者阴天,你根本不知道附近有什么,或者东南西北都在哪个方向。

    两个人合计了一下,决定向着王然来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走。

    讨论是这样的:邢正主张先确定了方向,再付诸行动;王然的主张是先行动起来,再寻找方向。那么此时,我们姑且把两人分别称作理论派与实践派。

    “知难行易”重点是说知,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是从实践中得来的,需要经历一个过程的,所以说是不易的;“知易行难”重点是说行,有了正确的理论,就必须要做到,否则等于零。其实很早以来就有“知难行易”与“知易行难”的争论。在王阳明的解释之中,“知行合一”成为最高的理论法则。

    凡事都需要一个正确的理论作指导才能做好,“知易行难”是在有了正确的“知”的基础之上来说的,实践基本上都可以做到,但关键是能不能通过实践找出事物的规律,就是达到“知”,这就难了,所以是“知难行易”。

    明代大家王阳明提出“格物致知”,一个“格”字可谓穷尽求知过程的煎熬、艰辛、痛苦,甚至要经过脱胎换骨方能如梦初醒。

    比如生活中,一般意义上的事物都能明辨是非,知道对错,也即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有些什么东西万不可触碰。道理简单明了,人人皆知,但真正知道贪欲的祸害,时刻克制住对贪的欲望,通过内因起决定性作用。

    在这个理论基础之上,邢正是主张,一定要先弄清楚,再行动。他甚至滔滔不绝地论述起来。比如,面对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我们知道环保还会出现环境问题,就是因为我们大多数的人,仅仅是知道而已,而不是真正地知道。所以生活中,却很少有人能够去行动起来。

    上古三代时期有一高士名叫许由,当时实行禅让制,尧帝首选禅让对象不是女婿舜帝,而是许由。但是许由坚决不干,跑到颍水河畔种地。尧帝又想给他一个九州长的官职,许由更不干了,直接用颍水洗了耳朵。意思这些话我不想听,不要再用这些噪音污染我的耳朵了。武王伐纣,伯夷叔齐扣马犯谏,差点被武士们一刀砍了。武王成功之后,兄弟俩饿死不吃周朝的粮食,跑到首阳山采薇吃,最后活生生饿死了。李白意思,不想当官就不要当,何必用洗耳朵和采薇这样的极端行为博出位呢。这是赤裸裸的炒作好吧。看不起你们。

    伍子胥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立马以老臣自居,每天在夫差身边叨逼叨,倚老卖老,夫差开始还行,后来不能忍,直接给他一把剑让他自杀了。伍子胥临死说,把我两眼珠摘下来挂在城楼上我要眼睁睁看到吴国被灭的那一天。于是夫差把他的尸体扔到了河里。屈原开始被楚怀王重用,后来由于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请注意眼睛的休息。网推荐:

    太过骄狂被放逐,每天发牢sao,最后跳了湘江。陆机出生江南四大家族,名头很响,后来兵败被杀,灭了三族。陆机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李斯帮助秦王一统天下,秦始皇死后在与赵高的斗争中失利,也被夷灭三族。李斯临死跟儿子说,我还想再带着你牵着咱家小黄狗驾着小苍鹰去上蔡打猎,只能等来生了吧。

    西晋有一文学家名叫张翰,齐王司马囧执政,辟为大司马东曹掾。一天在洛阳见秋风乍起,忽然想起家乡菰菜莼羹鲈鱼脍,感慨道,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邀名爵乎?于是官也不当了,驾车回家了。果然没几天司马冏兵败被杀,张翰捡了一条命回来。写下著名的: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李白说,张翰这小子,可以说是个达生知命的人吧。

    比如李白,虽然懂得了这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他一辈子孜孜以求于富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也曾像屈原一样得到过唐玄宗宠幸,可惜也被放逐,也是得罪了权贵和女人。也曾像许由一样隐居深山,不食人间烟火,炼丹修道,辟谷为生,连薇都不用采。只可惜最后晚节不保,跟着永王李麟起兵反叛,被唐肃宗镇压,自己差点被抓住灭了三族,步了陆机的后尘,幸好有郭子仪等人给他说话。他在下山的时候为啥就没想到张翰呢。张翰想起了鲈鱼好吃,难道他没想到美酒好喝吗。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废话一句而已,你李太白能做到吗。

    是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看李白的这首就明白了是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看李白的这首就明白了。

    王然没有那么多的理论研究,他只是给邢正讲了一个他听来的故事。

    一队匈牙利士兵在阿尔卑斯山进行军事演习,很不幸他们遇到了暴风雪,迷路了。他们走了两天都没有找到正确的路,他们认为只能等死了。第三天,突然他们中的一个人在口袋中找到了一张地图,于是通过地图重新确定了方位,然后安全地回去。

    但是人们发现,地图并不是阿尔卑斯山的地图,而是另一座山的地图。

    这个故事说明,当我们迷路时,任何地图都是希望。

    邢正听了故事之后,便不再多说,跟随王然向着那个方向走下去了。

    大约是走了三个小时之后,邢正皱了皱眉头,这到底是什么地方呢,王然的观点到底对还是不对呢,不过他毕竟不敢说什么,王然对他的威胁,他仍然是非常恐惧。

    十个小时之后,邢正忍不住地说:“王然师弟,我们是不是再仔细考虑一下,这地方我虽然知道叫湖西大陆,但是这是什么呀,好像没有什么尽头啊。”王然没理他,只是冷冷地看了他一眼,邢正再不言语。

    十几个小时之后,王然也有些不耐烦了。此时邢正恐惧之余也有点纳闷,怎么有些人,天生就有许多了不起的地方,比如这位师弟,天生的镇定能力,就远远超过自己了。

    不过,邢正平时虽然各种理论说得头头是道,但真正的探索和生存手段实在是太少了点,很多时候他可能只能束手无策了。

    虽然他很有自知之明的,不愿在不利自己的方面与王然争辩什么,而干脆看王然如何决定。既然自己一时插不上手,不如老实地追随在王然身后,腹诽不已。

    不知过了多久,王然终于大吼一声:“这到底是什么鬼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