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轮回之帝国历史在线阅读 - 第二十三章 大都(上)

第二十三章 大都(上)

    大都。

    六月的天气已经颇有点热力,皇宫里的一个老人躺在塌上正闭目小憩,在他布满沧桑的脸上有着深深的倦意。

    他身边的茶几上,放着几份奏疏;就是他的手中,也拿着一份。那是北元参知政事蒙古岱的上书,在这份奏疏里,他请朝廷颁诏招降宋益王、广王及张世杰。

    这个蒙古岱懂什么,这根本不是什么招降不招降的事情,而是对方是否真正屈服于帝国强大武力的问题。在这里,凡是不屈服于帝国武力的所有反抗,都必须予以毁灭,你只要稍加软弱,周围的人就会像狼一样扑上来将你撕成碎片。

    西边诸王的牧场虽然很大,可他们没有一个有自己脚下的这块帝国土地富裕,这里才是庞大帝国的核心。

    但帝国也有个很大的缺陷,虽然帝国的财富正是这些汉人弄出来的,但他们也太多了点,令人很不放心。还是来自草原上的人太少了,力量也显得太单薄了,即使是加上哪些色目人也一样。

    儒生们总是大讲特讲“仁义”,有时候甚至有些固执,乃至迂腐,但统治天下的说法还是有点道理的。可是草原上从来都是强者生存,弱者消失。仁义并不能代表一切,当你周围都是狼的时候,武力是决不能放弃的。

    无论谁有了朕的地位,他都将拥有这些财富,仅仅想想这条,就令人放心不下。

    更令人头痛的是黄金家族的哪些子弟,他们又懂什么?他们只会给朕找麻烦,只知道杀啊、抢啊。可杀了、抢了多少年了,草原上的人口不增反减,而在这里,汉人的子孙却可以繁衍到如此惊人的地步,他们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

    宫外,一个太监小心翼翼地在向屋里张望。

    大汗最近心情不好,一旦惹他发怒,有可能会被他让人扔到草原上去喂狼。

    然而,屋内的老人却更像拥有狼王一样灵觉,他在塌上睁开了眼睛,锐利的目光扫过太监,鼻孔中发出了“哼”的一声。

    太监的身体在颤抖中瘫软下来,他趴在地上禀报:“董文炳大人前来觐见陛下。”

    这也是一个耳顺之年的老人了,多年的征战已经耗尽了他的精力,使他的步态显得有点迟暮,但他的目光依然敏锐。

    帝国大汗牵着他的手边走边念叨:“大兄,你的脸色不好,要注意身体啊。”

    帝国大汗和他的亲密足以让旁人见了羡慕,但这个老人却没有失去一点恭敬。

    “多谢大汗关爱,臣不比陛下,还是那么龙精虎猛。”

    “来,来,坐,坐下。你我之间还那么多讲究干吗?”帝国大汗忽必烈的眼中充满了回忆的色彩。

    “你这身子是在我们征讨大理时留下了病根,当年你可是吃了不少苦啊。”

    “陛下圣眷,臣无时不铭记在心。虽然现在已残弱,但依然还能够为大汗分忧。”董文炳的眼中同样有着深深地感激。

    “大兄,竖子盗兵,朕自抚定,又何用劳繁你。”忽必烈的眼中出现痛惜之色。

    “但天下还远没有完全安宁,北边的诸王,南边宋室的益王,都是隐患。如果当年臣能留下宋室残余,陛下又何至于多了这些麻烦。”

    “大兄又何必自责,这都是朕的过错,不应该那么早将南伐之师招回,这才让他们死灰复燃,有了喘息之机。”忽必烈眼中掩饰不住地流露出赞赏的神色。放眼帝国朝廷,像这样忠心耿耿、头脑清楚的人才,何其少也。

    他轻轻地拍了一下董文炳的手:“朕心,文炳所知;文炳心,朕所知。今天让大兄来,是有几件事情想让你为朕解惑。”

    董文炳看完了忽必烈递过来的几个奏疏,陷入沉思中。良久,他抬起头来正准备说话,忽必烈却阻止了他。

    就见忽必烈拍了一下手,让一个进来的太监为董文炳沏了一杯茶,然后他亲手接过来递给了董文炳。

    董文炳眼中感佩之色一闪而过,他喝了一口茶水,开口说道:“依塔出所报,赵昰跑到了琼州,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我们终于知道他在哪了,坏事是他有了个落脚点。”

    “嗯,大兄尽可直言,不必顾忌。”忽必烈期待地看着他。

    “大汗眷顾,臣敢不效命。臣赞同塔出所断,赵昰原是要赴占城的,这从所俘宋军交代的陈宜中已经前往哪里就可推断。按理说,琼州是一个蛮荒之地,不适合落脚,又是宋室流放犯人的地方,赵昰无论如何也不会到哪里。就是去了,也只会是路过,而决不会上岛。虽说有养病的理由,以臣对故宋文人士子禀性的了解,他们是不会同意的。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使他们最终留在了哪里,这里面似有可疑之处。”

    “大兄说的没错,朕问过留梦炎、叶李等人,他们也不相信。他们都认为赵昰应该去的是占城,那是宋室的属国,而且当年宋室在哪里还采购过稻种给南人耕种。”忽必烈说道。

    但他的眼中却有点嘲弄的意味在里面。这些儒生啊,什么时候了,还要讲这种面子,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

    “大汗,宋军的精锐早已被伯颜将军所灭,所以从实力上讲,他们并不足虑。他们攻打只有数千人守御的雷州,一月有余而无进展,就是证明。而张世杰空有十万大军,却不敢在岸上落脚,说明他已丧胆。臣真正担心的是……”说到这里,董文炳停了一下。

    忽必烈盯着他:“大兄大胆地讲,朕决不怪罪。”

    “西北,帝国真正的危险在西北之地。”

    忽必烈站起身在屋里踱了几步:“大兄目光如炬,北边的乃颜,西边的海都,他们都在蠢蠢欲动。还是不死心啊。”

    停了停,他接着说道:“朕想尽快解决宋室残余,大兄以为如何?”

    董文炳也站了起来,躬身说道:“江南为朝廷的粮赋重地,为了将来可能的西北危机,臣也以为应尽快解决宋室残余。此外,文天祥在循州附近出现,紧接着就跑到惠州,其后突然失踪,很可能已和张世杰汇合,又或已前往琼州。这个人还是很有胆气的,绝不可小视,如果他和赵昰在一起,则可能会生出许多变故。”

    “是啊,伯颜也向朕提到过他。听说他是南朝状元,虽为文人,却颇有肝胆。可惜啊,不能为朕所用。”忽必烈看着屋外。南朝还是有很多人才的,只是宋室用不好。

    人才,他的眼中有着更深的东西在里面。

    但他没有停顿很久:“那么大兄以为应该如何对付他们?”

    “臣以为,以如今之宋军,只要击破张世杰一军,赵昰即使在琼州,也只能是坐以待毙。以臣的估计,占城未必会同意让赵昰前往。假道伐虢,反客为主的事他们不是不知道。这可能也是赵昰被迫停留在琼州的原因,因为他已进退失据。但为防万一,还是要让广南西路的史格和云南行省做出兵压占城的姿态,逼迫它不敢接受赵昰,如此赵昰只能留在琼州,或回到陆上。”

    “另外,可再令一军攻略海外,威逼琼州,迫使其离开海岛,回到陆地。如此,可在陆上一鼓歼之。”

    “若是他不离开琼州呢?”忽必烈笑问。

    董文炳也笑了:“哪也可迫其自守。琼州岛是一块死地,只要击破张世杰部,琼州的赵昰不过是瓮中之鳖罢了。反之,张世杰所部在,其根本仍在。”

    帝国大汗的眼中露出狼一样的目光:“如果我们先攻琼州会如何?”

    董文炳喝了一口茶水,缓缓言道:“张世杰会救援其离去。臣在南方见到大海,与岸上不同,海域辽阔,目所难及。张世杰极易接应赵昰远赴海外,而我军还不习海战。刘深所失,就在于不熟悉海情啊。”

    帝国的大汗笑了一下:“看来为了将他们吸引回沿海,广州城还是要留给他们的,幸好广州的城墙已被拆去。”

    忽必烈心里明白,董文炳这是在婉转地规劝他对海战要慎重,因为这触及到了他心里的一根刺,日本。那是所向披靡的帝国,到目前为止唯一的耻辱。也好,就把这次作战作为以后对日本用兵的一次练兵吧。

    而同时,董文炳在心底里也叹了一口气。从内心里讲,他是不赞同塔出拆掉广州城墙做法的。在他看来,如此一来,放弃广州吸引宋室返回陆地的计谋等于白用,因为这无疑等于绝了张世杰上岸的可能,迫使他游荡于沿岸,这大大增加了元军歼灭其所部的难度。无论从哪方面讲,在岸上的宋军都要更容易对付,可这是大汗的旨意。

    他躬身再度言道:“大汗圣明。广州虽可谓鸡肋,但宋军也必不愿放弃,如此也便于我们各个击破。”

    忽必烈坐了下来,摊开一张羊皮地图看了一下,然后说道:“朕观张世杰拥兵海上的做法,其主力必还是集中在沿岸海上,因此,此次进兵,很可能还是以水战为主。在大军到达之前,塔出、唆都不宜轻出,以免惊动了他们,况且闽、赣均为新附之地,还需要他们坐镇以防民变。朕决定从扬州抽调水军精锐,再加上蒲寿庚以协助,共同破敌。同时令阿里海涯进军雷州策应,就按大兄所说,兵压琼州,伺机攻略,务必一战解决宋室残余。大军到后,塔出就留在后面供应军资。至于刘深,”

    他的眼中露出冷冷的目光,“哼,应当还略知水战,就让他去教练鄂州汉阳新附水军吧。”

    “只是对于这领军人选,大兄有什么建议吗?”

    董文炳明白,为了将来进军日本,刘深算是逃过一劫。

    “岭南作战,领军大将既要知道步战,还需了解水军,如此,这个人……”他看向忽必烈。

    忽必烈的脸上露出了心照不宣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