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刘泽清生乱
李自成将河南、山东一带的大顺军主力撤回,全力防守西安一线,这使得大顺政权在这些地方的兵力更加空虚,平西王吴三桂率领三万关宁军,不到一个月时间,不费吹灰之力就收复北直隶的河间府、大名府、景州、冀州、沧州、吴桥、故城、武邑、交河、献县、武强、东光、饶阳、衡水、清河、曲周等共四十三个州县。 大顺政权原已遍设官员的河南中原地区,也因为大顺军主力的西撤四分五裂,吴三桂的关宁军又很快攫取了河南黄河以北的怀庆、彰德、卫辉三府。 归德府知府桑开第得到大顺军在居庸关和山西战败的消息,立即联系原崇祯朝督师丁启睿的弟弟丁启光发动叛乱,逮捕了大顺政权归德府的同知,还抓了商丘、柘城、鹿邑、宁陵、考城、夏邑县令,并将这些伪官立即解送京城向朝廷献俘邀赏。 丞相吴应熊让明帝朱慈烺下旨重赏桑开第、丁启光,加封丁启睿为左都督,总督河南,负责劝农、剿寇事务。 吴应熊的重赏起到了示范效应,大明河南援剿总兵许定国也纠集一批散兵游勇占领睢州一带,“愤张旗帜直书:‘杀贼报仇’四字”,“擒伪官十余人”,颠覆许州一带的大顺政权,投降了吴三桂。 很快,吴三桂的关宁军就收复中原,基本控制了黄河以北地区。这一带当时是大明的粮仓,农业人口众多,吴应熊将藩王的土地都分给了老百姓,还派人将一些土豆种子送到了当地播种,河南一带局势迅速稳定下来。 这时,吴应熊传来消息,说原山东总兵刘泽清生乱,他率军占据了山东大部分地区,割据一方,胆大妄为,吴三桂便亲率关宁军主力部队前往山东。 刘泽清,字鹤洲,山东曹县人,军人出身,崇祯末年升至山东总兵。李自成的农民军迫近北京时,崇祯皇帝命他率部火速入卫京师,本来山东离京城比较近,他却假称自己从马上摔下来受了伤,拒不奉诏。朝廷命令他赴保定协助剿贼,他不听从命令,每天在临清纵兵抢劫。 不久大顺军进入山东,他带领主力向南逃至淮安,所过之处都被他烧光、抢光了。在农民军声势大振的情况下,给事中韩如愈、马嘉植都谋求奉命到南方来,韩如愈曾经弹劾过刘泽清,韩如愈经过东昌时,刘泽清就派人在路上杀死了他,也没人敢把这事报告给朝廷知道。 崇祯皇帝朱由检上吊自尽,刘泽清等立即拥立福王朱由菘登基,被封为东平伯。刘泽清是个狡猾的投机分子,看到李自成将山东的主力调走,福王朱由菘放弃了监国,他又趁机率军回到山东,想做一个拥兵自重的割据军阀。 当时,山东德州乡绅复明也很积极主动,明朝御史卢世、赵继鼎、主事程先贞、大学士谢升之弟生员谢陛发动叛乱,推举逃难到该地的明宗室庆藩奉国中尉、香河知县朱帅为盟主,假称济王,号召远近复明。山东的许多地方官绅群起响应,不到一个月就占领了山东省德州、省会济南府、东昌府、青州府、临清州、武定州、高唐州、滨州、海丰、蒲台、沾化、莱芜、陵县、乐陵、利津、济阳、商河、齐东、乐安、朝城、恩县、平原、德平、临邑、禹城、阳信、武城、宁津。 朱帅在明朝宗室内的地位很低,只是由于原封在山东境内的鲁王、德王、衡王不是南逃就是被大顺军俘获,找不到合适人选,就被推为“济王”,作为复明的号召。 朱帅发布檄文说:“不佞派居天裔,义切君亲,适税驾于德城,快凶流之正罪,谬当推戴,统众专征……闻吾君犹存六尺之孤,况寰宇不止一成之藉。” 朱帅的意图是要恢复明朝,在明室“天位未定”之际权宜设官置吏,以待“匡复”,他自己只是“统众专征”,并没有用监国以上的名义,朱帅和他的拥戴者仅限于为即将继统的明朝新君从大顺政权手中“收复失地”而已。 山东总兵刘泽清率军回到了济南,三万大军一到,当时兵荒马乱,消息传得慢,太子朱慈烺还未回到京城,济王朱帅的地位远不如福王,他立即解散了的部众,拜表献城归复南明。 “好,算你们识时务!”刘泽清就这样又回到了济南城。 吴三桂拥立明太子朱慈烺后,刘泽清贪功,还觊觎朱帅的部队,竟然将济王朱帅、卢世、赵继鼎、程先贞、谢陛等人骗到军营里杀了,然后谎称是自己率军收复了山东的地盘,还收编了朱帅的六七万人马,号称拥兵十万,占据山东,然后上表朝廷,请封自己为“镇东王”。 谢陛所部两千人大都是谢氏族人和乡亲,他们不服,刘泽清竟然一狠心,将这二千人全部屠杀,没有漏掉一个人。一时间,济南城里血流成河,当地百姓也人心惶惶。 大学士谢升得知自己的弟弟谢陛和族人被刘泽清所杀,痛哭流涕,上表弹劾刘泽清:“刘泽清此人猪狗不如,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刘泽清该死!”吴应熊对谢升说:“如若你说的属实,刘泽清该千刀万剐,本丞相自会查明真相,还你弟弟和族人一个公道。”
谢升说:“句句属实,还请丞相为我作主。” 吴应熊怒不可遏,觉得刘泽清这人过于阴狠惨毒,而且拥兵自重,野心不小,便派人送信给吴三桂,请他率关宁军去接管山东,并对刘泽清加以提防。此时,为了防止刘泽清投降满清,吴应熊还不能公开和他翻脸。 济南,山东总兵府。刘泽清府第的规格类似藩王府,甲第宽敞,门馆壮观,金碧辉煌,富丽堂皇,花园曲渠,高屋深墙,剑卫林立。不仅如此,他还一贯嗜好声伎,曾经蓄养美妓宠侍四十余人,贪图享乐。 在总兵府的议事厅,刘泽清大摆宴席,他的弟弟刘泽风,侄儿刘之榦,亲信李化鲸,麾下副将郑隆芳、姚文昌,各营游击、参将、副将等聚集一堂,同声恭贺刘泽清:“恭贺大帅,贺喜大帅,咱们总算熬出头了,现在我们拥兵十万,收复了山东,哪路朝廷都要看大帅的脸色行事。” 明代称呼总兵官多种多样,最早多称军门,但自从军门用来称呼巡抚后,一般的团练总兵或的称呼便改成了总戎,称呼大帅一般都是总镇的总兵才如此称呼。刘泽清白面朱唇,能读书作诗,外表看起来很文雅,但他私养了不少兵马,除了五千精锐家丁外还有两万多营兵,他早就看清楚了,在这乱世,手上有兵才是草头王,见众人奉承,刘泽清笑道:“有什么好恭贺的,听说吴三桂的大军马上就要到山东来了。哼,吴三桂、唐通、姜襄,这些人都一个个封王了,就连白广恩那样的流寇,竟然也能封王,可见如今的朝廷,比崇祯朝也好不到哪里去啊。” 李化鲸笑道:“现在大帅收复山东,怎么着朝廷也得封大帅一个镇东王吧。” 刘泽清问李化鲸道:“说起朝廷封赏,我们请赏的信发出去都十多天了,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回音?朝廷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李化鲸叹了一口气,道:“我也觉得此事不对劲。是不是您前些天与其他三位总兵合力拥立了福王继位,太子不高兴?如果是福王登基继位,您身据拥立之功,又收复了山东,封王也不在话下,可现在太子殿下还活着,他继承大统了,会不会翻旧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