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等朱棣心情平静了以后,王文乐就给朱棣详细解释了军衔制,说这是太祖他老人家参照后世的军制略加修改就拿来用了,并非是为了扬武抑文,而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军户的荣誉和地位,只有文武并重国家方能长治久安,当年由于太祖只是片面看到了前宋由于募兵制给国家财政和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和前元看到的它军事制度的犀利性,于是综合二者的优缺点创立了军户制度,这样既不给国家财政和百姓增加负担,也可以杜绝军事推翻大明的后患,但太祖没想到消除了这两个祸根却给大明又带来了更大的祸根……由军户制度的缺点引出了利弊之说,林林总总说了一大堆,对比之下得出的结论是弊大于利,这也是大明到最后还不如弱小的南宋以一偶之地抗元五十余年,军户制度是造成大明如此迅速地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所有的原因之上,归结到底是因为穷,但就是因为这些制度的存在才使得贫穷的理由站稳了脚跟,才导致朝堂之上地权力斗争已经上升到忽视大明国力贫穷的事实,才使得大臣们有足够的理由选择性忽视了兵需要养,需要练,需要武器装备、也需要吃饭和养家糊口的实际情况,从而导致大明最终耗尽国力迅速灭亡。 因此太祖他老人家让王文乐转告朱棣,这个制度只在他们内部实行,不久他们将出兵海外,除了正常的贸易往来没有朱棣的旨意就不会踏入大明的疆域,所以并不会给朱棣造成困扰。然后王文乐郑重其事地在朱棣面前发誓,忠于永乐皇上、忠于我大明若有违誓言太祖他老人家将行雷霆之怒,王文乐必遭天谴而亡,神形俱灭。 朱棣倒是不以为意,首先是他已经相信了王文乐是受太祖的指使所为,最主要的成份是谁也没有未卜先知而且全部应验的本领,再就是那些战略部署连他都想不到,一个小屁孩怎么会想到,至于见到枪炮的描述给朱棣的震撼就更大了,再通过王忠回报工匠们反应朱棣就彻彻底底地相信了。工匠们都认为设计此物者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皆不信为凡人所创造,火器这玩意儿没有几代人的创造摸索和改进是根本不可能成熟的,看看火铳和碗口铳发展上百年的历史就知道了,此物突然冒出来不是神物是什么?设计此物之人不是圣仙师是什么?因此他已经完全相信这些都是太祖所为。所以他说等王文乐羽翼已成之后去了海外随太祖去折腾,他要好好看看太祖到底要把这些大明疆域以外的地方搞成什么样。太祖当然知道在兵权这个问题上只要不傻每个做皇帝的看法都一样,所以太祖的布局全部都在海外和关外,目的当然也不想引起做儿子的怀疑,所以只要王文乐不带兵进入大明疆域,他也不管只问,毕竟太祖所行之事高深莫测,不是他能一下能理解的,比如这军户制和军衔制的优劣就不是他一时半会儿能想明白的和想的这么全面,通过问可以大涨见识,学无止境嘛。 王文乐谢主隆恩之后,便提议用于野战的小型加农炮可以量产了,而用于海战的轻型加农炮先暂时不要量产,等待炮子十斤的炮试制成功之后再决定是否量产,目前郑和船队尚未归来,这段时间一是试炮,二是按目前的船只结构来看最多安装八门轻型炮,若安装过多在一轮齐射之后,船体内部会受损,多次齐射之后船体将彻底报废,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因此目前首要的任务就是对船只内部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但目前我大明仅福船就有几千艘,若进行改造糜费太大,朝堂之上本来已经缓和的君臣关系将再度紧张,而且目前我大明水师无敌于天下,因此太祖认为对现有的船只和规模保持现状即可,无需改动,而是秘密进行新式炮船的设计研制,同造枪与造炮不同,此新型炮舰为一百年后才出现,其中型船只装备有二十余门火炮,大型船只装备有四十余门火炮,重型船只装备有七十门左右火炮……” 朱棣当时“腾”的一声就从龙椅上跳了起来,便问:“那时我大明可有此类炮船。” 王文乐摇了摇头回道:“太祖他老人家说那时用的船还是现在的这些船只类型,并没有什么改变,自永乐之后咱们大明连宝船的建造技术都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