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二十三节 变故
程颂的目光有些飘忽,看上去似乎有些漫不经心,但实质上他是被对方的演讲给深深的触动了。 虽然他只是国家发计委的主任助理,但是他是从国家发计委内部成长起来的干部,在办公厅、规划司都工作过,后来在政研室干过副主任,在产业司担任过副司长,后来又担任过高技术产业司的司长,可以说国家计委原来那一块的业务他大半都接触过,对国家发计委的工作称得上绝对的熟手,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有这么大的触动。 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辽阔的视角,能有如此犀利的深度思维,沙正阳的侃侃而谈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建立在当下国内经济面临第二轮起飞之际,如何把未来经济发展和战略支柱产业的勃兴结合起来,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在程颂看来,如果沙正阳时出身计发系统内也还勉强说得过去,问题是他了解过这个家伙的情况,出身基层,当过经开区主任和一任县长,典型的基层干部干出来的,现在在国企里干,好像也受到了高层的青睐,是个实干角色,却又有战略眼光,那就很难得了。 他提到的这些观点,程颂也琢磨过,只是没有沙正阳想得这么透。 这几次接触沙正阳就给他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而今天让他对沙正阳的了解又更深了一层。 在沙正阳结束了演讲之后,后续还有国防科工委、教育部以及国家科委的几位同志的讲话,但是很显然他们都被沙正阳的讲话给影响到了,连原来准备好的论题都不知不觉的偏离了一些,时不时的捡起了沙正阳的一些话题观点,也就是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这一点也被很多人注意到了。 随着国企改革大潮掀开帷幕,大型国企也不可避免的要经历这一波阵痛,但是程颂认为这是值得的。 精简人员,提高效率,同时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真正进入市场大海中来游泳,这对于从计划经济中走出来的央企们是一个考验,但是只有经受得起这份考验的企业才能真正脱胎换骨,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存活下来。 现在沙正阳却提出了要在这个时候以央企的角度来考虑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持和介入,这似乎有些反其道而行之,但是你仔细琢磨,却又能发现沙正阳的观点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纯粹以企业的运作模式来推进,而这也是程颂所认同的。 产业培育和发展都必须要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那种完全依靠政府投资的模式来培育和支持,已经不适合了,当然国家的支持在某些阶段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沙正阳所谈到的以基金、公司投资这种模式,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来参与,甚至让民间资本来主导,这中混业经营的模式就更有新意了。 这个人有点儿意思,从思维和考虑问题的角度来看,怎么看都更像是计发系统的人,而不该是大型企业工委出来的。 会议终于结束了,非常成功,起码结束后来自国防科工委和国家科委的两位领导都专门过来和沙正阳说了几句,表达了兴趣,而财政部和教育部的两位领导在离开时也和魏寿喜打了招呼,表示沙正阳的论题很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意义,财政部和教育部都会认真研究这个意见。 在和魏寿喜一起回去的时候,魏寿喜也对此次研讨会的效果非常满意,谈到了几个部委表现出来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准备将此次研讨会的成果上报中央。 三个月的时间几乎是转瞬即逝,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六月末了。 这几个月里,贝婧蕾来得很频繁,几乎每一个星期都会和沙正阳见面,要么吃饭喝茶,要么外出踏青,颐和园、故宫、香山、碧云寺、白云观,还有附近的十渡,都已经走了个遍。 有些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是这种潜移默化的产生起来的,沙正阳和贝婧蕾不是一见钟情,虽然沙正阳在第一时间见到贝婧蕾的时候的确觉得对方是一个很灵性的小姑娘,但是从未有过这方面的念想,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昔日十四五岁的小姑娘,经过了四五年之后,已经变成了双十年华的俏佳人,而且这三个月里,三个人接触太频繁,贝婧蕾又表现出了那种的意思,这就让沙正阳有些招架不住了。 在燕京期间,沙正阳也是和顾湄见过几面的,但是现在顾湄全副身心都放在了考研上,而且她也和沙正阳专门深谈过一次,她觉得自己和沙正阳的距离在越来越大,而这种身份和认知上的巨大差距让她已经有些无法适应两个人原来相处时的那种感情了,所以她这一次超乎寻常的坚决而坦然的表示,她和沙正阳的感情已经是过去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