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大明少皇在线阅读 - 第三十九章 改革的成本

第三十九章 改革的成本

    当李由校穿越成为明朝天启皇帝朱由校后,他在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改革。经过后世无数网文和史料的狂轰滥炸,朱由校很想采取大刀阔斧的方式进行改革,却发现如果真这么做了,大刀阔斧就会落在自己脑袋上,先被别人把自己的命给革了。

    自己的后妃被人无端囚禁,表面上看是因为张裕妃个性太直得罪了客氏,实际原因则是张嫣张皇后没有儿子。万一张裕妃生下了皇子,那么明朝皇室又将陷入皇位的嫡庶之争,于是保皇派下手了,为的就是保持住‘道义’这一重要筹码,为自己谋取更多利益;

    保皇派尚且如此,还能指望那些所谓的东林和齐楚浙三党?而且这些朝廷的政治势力,似乎对于谋害皇上的性命,根本没有心理负担。在他们眼中,皇上就是用来谋取利益的挡箭牌,一旦这个挡箭牌碍事了,他们有的是办法让皇上非正常归天,然后再选一个皇上了事;

    因此朱由校根本不敢相信宫中的任何一个太监宫女,就算皇后做的饭难吃到极点,他也坚持不吃宫中的任何东西。为了给自己找到合适的侍卫,他不惜得罪锦衣卫撤换所有护卫,并另外迎娶张凤仪为后妃,进而得到实权武将的支持。

    这算是朱由校初步改革中较为成功的一步,也不太被朝中大臣所重视。但好歹自己的命能保住了,不然鬼才知道自己会不会死于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而这件事能成功的原因,在于成本低,影响小,利益牵扯不大。但是朝堂的人事、经济、施政等改革,困难重重。

    …………………………………………………………………………………………

    朱由校虽然掌握了吏部,户部和工部的尚书之位,却根本得不到其余官员的支持。三部的任何事宜,到最后都会变成扯皮。不胜其扰的朱由校,干脆在科学院成立了秘书部,专门负责处理这些破事,相当于变相与朝臣达成妥协,大家继续混着日子过。

    既然朝堂上得不到支持,朱由校便决定通过科学院来施展自己的计划。他不惜动用一切力量,将科学院建设成一个世界最顶尖的存在,以此达到对于人才和资源的虹吸效应,间接改变明朝原有的经济与朝堂格局。

    但这个改变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科学院能有拿得出手的成果。这个成果并非是什么跨时代的科学技术,而是最简单的粮食和钢铁。这是明朝南方的经济和政治势力,控制北方朝政的根本所在。

    有了足够的粮食,北方就能摆脱对于南方的依赖;有了足够的钢铁,京城军队就能不再被南方豪强所挟持。有了兵精粮足的军队作为支撑,北方就能彻底对南方说不,也为日后北方产品在南方进行倾销保驾护航。很多时候,刀剑比道理更加实用。

    为了这个目标,朱由校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御驾亲征,就是为了得到河套之地。与其和南方商人讨价还价,不如开辟新的粮食产区,从根本上断了南方土老肥的念想。

    当然,朱由校为此付出的成本,就是将蒙古人放进关内,并且还要祈祷蒙古人不要趁机捣乱,后金不也会趁机攻城略地。而且他也知道,等他回到京城,没有从中捞到好处的朝廷官员会是如何愤怒,必定采取各种方式反对,到时候头疼的事还多。

    这些官员敢于明目张胆地威胁皇上,所依仗的就是两点。其一,自从明武宗以后,明朝皇帝再无战争功勋,可以作为压制群臣的手段;其二,明朝军队的私兵化,实际让皇帝与将领的关系,进入到了一个很微妙的阶段。皇上实际成了一个空头司令。

    朱由校作为后来者自然明白,一个帝国的皇帝不能掌握军队意味着什么;朝廷将领无法指挥地方军队意味着什么。而一个帝国,如果过于依赖某几个大将,那帝国离崩溃也就不远了。因此朱由校又开始了对于明朝军制的改革。

    ………………………………………………………………………………..

    站在后世的角度来看,明朝现行军制的弊端太多,朱由校想要改革的想法也由来已久。他曾经写了无数方案,但后来都揉成了一团废纸。不是不想改,而是不能改。不能改的原因很简单,没钱。

    朱由校穿越后,曾计划组建彪悍的龙骑兵部队,重现成祖时期大汉骑兵的辉煌。狂热的骑兵达人猛如虎,对皇上的英明决策高举双手赞成,于是迫不及待地扳着手指头,给朱由校算过一笔账,可怜的大明天子当时就晕菜了:

    一匹军马的价格是八十两,便宜;伺候一匹军马每年所需是三十两白银,不贵;一个骑手全身的装备,价值白银一百五十两,不多。算下来,一个骑兵每年才花费二百六十两银子,太值了。组建一个万人骑兵队,按照一人三马计算,初期也就花费四百二十万两银子,以后每年也就是再花百十万两银子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