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抗战尖兵在线阅读 - 第八十二章指挥若定失萧曹之三

第八十二章指挥若定失萧曹之三

      何应钦习惯性地用右手扶了一下眼镜框:“校长让我们讨论,我就先讲一下自己的观点。既然倭寇陆军登陆是必然之事,那么预设战场将在上海郊区,该区域地势平坦,适合倭寇优势地炮和舰炮的火力发挥,如果对登陆倭寇实行反攻的话,我军势必暴露在敌人优势火力下遭受重大伤亡。我的意见是不如有序地将我军后撤至预设的三条国防线去。从民国22年起,政府为了京师的安全,在京沪杭之间开始构筑大量的国防工事!重要的三条国防战线:第一条阵地带位于在吴江县至福山镇的吴福线第二条阵地带位于无锡至江阴的锡澄线第三条阵地带位于乍浦至嘉善的乍嘉线。还有与之一起开工的南京环形防御阵地和嘉兴到苏州的苏嘉线。这些国防工事是民国22年由参谋本部城塞组设计。主要内容是:以步兵营阵地为单位(特别重要的地段以团阵地为单位,次要地段以连阵地为单位)。阵地内设置一线阵地和预备阵地,建有射击、观察、通讯、交通、伪装、掩体、障碍等设备,以轻机枪、重机枪、战防炮工事为主体,组成环形防御体系。建筑材料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尽量利用天然障碍物,辅以人工障碍,形成永备工事。从民国23年开始,军事委员会先后派第36师、第57师、第87师、第88师、独立工兵1团、工兵学校练习队、宪兵团,分期分批修筑。可谓工程浩大、到目前,尚未全部完工。虽然工程尚未完工,如果运用得当一样可以有效的杀伤敌军,减缓敌军的攻击速度!蹲在混凝土工事里面,总比堆在上海的滩头吃炮弹要强的多!”

      老何的发言马上得到了同是日本海龟的熊式辉的赞同:“敬之兄此言深合兵法,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我赞同敬之兄的意见。既然越石兄依然率西野精锐前来,当有把握短期破敌,上海我军加入西野的力量,在虹口取胜后,如果倭寇登陆,则以刚到位的十八军为左翼,向登陆敌军作短暂抵抗,掩护市区和浦东我军,我左中右三路军交替掩护,有序撤退到预设国防线,随后长期抗敌,岂不美哉?”老熊也不愧是高级军事幕僚出身,马上把老何的策略具体化了。

      徐永昌此时如老僧入定一言不发,他是刚从老阎那边投奔过来的,在座的要么是黄埔同僚,要么是老常姻亲,他可不愿意鲁莽建言,得罪了谁都不好。老常也乖觉的很,他默默不语,望向了陈诚。

      我也对于陈诚的看法非常之好奇,注意,不是对他的态度好奇,因为屁股从来决定脑袋,在1937年八一三事变之后,陈诚的基本部队第十八军各师尽数东调淞沪,很明显要在下一个阶段的战役行动中唱主角,老常把他和老熊在这个时候派去和我一起视察前线状况,就是在考虑第二阶段淞沪战役的前敌指挥问题,所以前面老常要让我任前敌指挥的时候陈诚脸儿都绿了,听到我表示坚决推辞,他才又缓过劲儿来。陈诚的心态与何应钦截然不同,东征时“三炮起家”的陈诚,实在说,也许因为其所学专业太偏或年龄最小,这个小个子浙江人,虽然很能干,在对江西苏区第四次围剿之前,任军职总比其他老常爱将晚一拍,因第五次围剿战绩突出,才开始加速度跃升,陈诚深知老常对何敬之是旧情难忘且借重其能力,对他陈诚可就是看忠心看实干了,故此五次围剿结束的时候陈诚非常有危机感,如果没有战事,他和他的十八军对老常可就没价值了。此人严于治军勇于任事,有国民党中实干家与战术家之誉,1835年后,主持陆军整军。

      在真实历史上陈诚指挥淞沪抗战、督理武汉防务、坐镇陪都门户、策定远征、经营台湾均能尽心竭力尽责。但平心而论,陈只是实干家与战术家而非出色的战略家,在战略眼光上,他远不如何应钦,所以,陈在参谋总长任内,以他为主指挥的内战就失分很多,换句话说,国民党惨败陈要负较大责任。

      我很清楚陈诚考虑到常凯申必然命令他指挥十八军主战淞沪战役的二阶段,那么他无论是出于将领的职业本能还是为了自己和部队的前途,都希望仗打得越大越好,如果真像他老冤家熊式辉那么说的,陈诚也就是做个掩护部队,攻克虹口的奇功是西野的,他的十八军成了阻击登陆日军的主力,只啃骨头没rou吃,真正岂有此理。所以陈诚的态度肯定是要坚持在上海大打特打,这样他才能真正成为大战役的总指挥功成名就,陈小鬼的名利心那可是如滔滔江水源源不断。然而我好奇的是,他会如何反驳何、熊二人的老成谋国之策,毕竟这是专业军事会议嘛。在后世,陈诚自己的回忆录是如此写的:“日寇于据有冀察后,如抄袭元清故事,挥兵南下,以偏师出洛阳,塞潼关之口,以主力趋武汉,关长江之门,则中国东西纵剖为二,西北方面进不能出,东南方面退而不能入,此时我们的持久抗战,恐怕就要更困难多了。”稍微翻译一下,陈诚的考虑是,如果日寇在华北迅速得手,必将利用快速部队,沿平汉铁路南下武汉,如果其迅速攻占武汉,就会把中国战场纵断为二。陈诚分析道:“于我大为不利。”在陈诚看来,武汉若迅速失守,将不仅仅是苏联援华供应线无法畅通的问题,而将使得整个抗战局势无法逆转。

      这段话,是抗战胜利的基石,只有真正的军事家才听得懂。因为,这段话的基础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军事地理学。战国时期张横苏秦的纵横术、汉初张良的运筹帷幄、汉末诸葛亮的隆中对乃至于朱元璋、刘伯温的北伐策,都基于这门学问,所以古人秘之,称之为帝王之术,掌握这门学问的,被称为帝王师。我研究抗战史时,最奇怪的就是以陈诚的后来输掉大陆的战略水平,他是怎么能在1937年8月说出这段决定了中日战争胜负的话的?作为蒋介石的心腹干将,陈诚当年的态度,颇能说明为何第一期抗战的主战场设在上海。1937年8月15日,陈诚从庐山奉蒋介石令到南京。陈诚告诉蒋介石,当时他的工作安排有三种选择:“华北与晋陕将领来电要求中央派我至华北指挥抗战;赴上海视察张治中部作战,并协助之;厘定战斗序列。”在这三件事中,分身乏术的陈诚选择了去上海。

      陈诚的考虑是,如果日寇在华北迅速得手,必将利用快速部队,沿平汉铁路南下武汉,如果其迅速攻占武汉,就会把中国战场纵断为二。陈诚分析道:“于我大为不利。”在陈诚看来,武汉若迅速失守,将不仅仅是苏联援华供应线无法畅通的问题,而将使得整个抗战局势无法逆转。“日寇于据有冀察后,如抄袭元清故事,挥兵南下,以偏师出洛阳,塞潼关之口,以主力趋武汉,关长江之门,则中国东西纵剖为二,西北方面进不能出,东南方面退而不能入,此时我们的持久抗战,恐怕就要更困难多了。”陈诚如此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