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抗战尖兵在线阅读 - 第七十七章伯仲之间见伊吕之一

第七十七章伯仲之间见伊吕之一

      我刚坐下不久,徐永昌就风尘仆仆地赶来了,他现在是大忙人,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刚处理完一堆公务,赶来,趁着朱培德给常凯申一堆文件签字的空隙,我偷偷问坐在旁边的陈诚:“辞修,你也刚到南京?”陈诚点了点头:“交通中断,我从庐山到南京整整走了三天。”“我看最高当局这次把辞修兄急调淞沪,必然托付全局呀,辞修可以大展拳脚了。”陈诚挺直了小身板难得地笑了笑:“承蒙老领导吉言,这都是层峰的栽培,也是多亏老领导当年在黄埔的照顾。”而他旁边的熊式辉则脸上泛起了一丝常人难以察觉的冷笑。他们两个是冤家。

      说起来陈诚,他倒也是三姐扶起来的一个小鬼,别看陈诚现在对老常阿谀奉承到了令人恶心的程度,其实,当年他去黄埔投奔的恰恰是老常的死敌,邓演达。陈诚原名德,字辞修,出生于1898年。浙*田高市人。1918年,北洋军阀段棋瑞政权创练参战军,亟需下级干部,将陆军军官学校由陆军小学、陆军中学递次升学的制度改变,第八期生凭普通中学毕业生竞考。陈诚以同等学历赴北京投试。竞考揭晓,陈正额落选,但列备取第一,经央人说情,1919年春陈诚以备取生名义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炮兵科。钱大钧、黄琪翔先后任炮兵队队长,黄对陈颇为赏识,后陈赴广东投邓演达(择生),就是由黄介绍的。1924年初夏。适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接受中国共产党建议,创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邓演达为训练部副主任。陈诚贝J因邓演达之介绍而任炮兵队分队长及兵器教官。后逐级升迁,1926年11月任第二十一师六十三团上校团长。邓与第二十一师师长严重(立三)系保定军校之同学,极密契,陈因邓的关系亦为严所器重。1927年4月严重保陈为少将副师长兼六十三团团长。几年间,陈诚扶摇直上,由少尉跃至少将。

      陈诚刚到黄埔期时候,混得有些凄惨,但是他好学不倦努力上进,当时是由我向老常推荐的他,后来在镇压杨刘叛乱和东征惠州两战中又在我指挥下立功,,所以他老是称我为他的老领导。

      老常这人同乡情结蛮重,陈诚是浙江籍将领中最争气的一个,逐步得到重用,然而陈诚与邓演达的关系始终是老常心里一根刺,化解这根刺的,还是三姐美龄,谭延闿逝世后,蒋认为有必要拉拢谭之部属,而谭之三女谭祥与宋美龄又系在美国之同学,于是遂由宋美龄作伐,将谭三小组介绍与陈诚相爱,二人于1932年元旦在上海结婚,蒋送礼5000元。于是陈诚对蒋更感激。陈原配妻子吴氏,被强与离弃,吴氏拒绝签字,由其兄代签,后陈给吴氏赡养费10万元。从此,常才真正视陈诚为自己人,夫人路线永远是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诚和熊式辉结怨来自于江西围剿红军的失败,1933年1月底,常凯申再次到南昌,发动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常凯申到南昌后改组了行营,以熊式辉兼参谋长,贺国光为第一厅长,杨永泰为秘书长兼第二厅长。这几个幕僚巨头,对陈诚的得宠专横极端嫉妒,以一睹陈部败衄为快。

      2月五十二师全被红军歼灭,五十九师残留温良旅一部。军队还未集中,就断送了两个师,全军沮丧。陈诚不甘失败,3月,以第九师李延年部加入第一纵队,第十师李默庵部加入第二纵队。调第二纵队为先锋,经东陂、黄陂、侯坊向洛口探进;第一纵队在后面跟进。不料,后来红军放过兵力强大的第二纵队,集中兵力截击第一纵队,把陈诚的王牌第十一师歼灭了。常凯申得十一师歼灭噩耗,特从南昌来到抚州看望陈诚,熊式辉偕往。熊式辉沿途挑剔,临下车时,一面双手扶着蒋下来,一面说:“委员长年纪大了,为了辞修兄措置失当,使委员长长途跋涉,真正该死!”谁知常只乐于施恩而耻受人恩,听了熊式辉的话后,勃然大怒,说:“谁要你来,你先回去吧!”熊碰了一鼻子灰,只好抱头回去,到家里把一桌饭碗摔了个粉碎。但战败事情不是那么简单,陈诚只得把妻子谭祥请到抚州,到宋美龄处去替他求情,终以内助之功未受处分,而第五军军长罗卓英却在两个多月后被降为十八军副军长;第十八军副军长周至柔被派出国考察,而以薛岳继任第五军军长。

      老常是个玩政治平衡(矛盾)的高手,他身边有要人,一类是因循敷衍、仰承颜色、追润唾余的马屁精;一类是排挤同僚、积极摩擦、争取二把交椅的野心家。陈诚逐步成长为是后一类的能手。但是前一类的技巧他也是滚瓜烂熟。我最恶心的是他对老常的rou麻吹捧,颇似我前世在某武侠小说里某邪教对教主的神化:陈诚多次随常凯申上庐山办训练团。庐山训练团的团长是常凯申,副团长是陈诚。庐山暑期中央训练团的两期毕业后,蒋介石、陈诚下山回南昌,于1934年9月初召开军事会议。这时,陈诚开始提出“绝对拥护领袖”的口号,并要求今后无论在何种场合,凡听到“委员长”三个字应立即立正致敬。整个会议上只听到常冗长的训话及陈对常的吹捧,内容无非是“听领袖的话,万事成功:不听领袖的话,就会失败”等。所有将领只能频频立正.毫无讲话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