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盛明皇师在线阅读 - 第三百四十七章 圈地

第三百四十七章 圈地

    盱眙是第一代曹国公李文忠的故乡,自然也是李景隆的故乡,这里离京城很近,隶属于凤阳府,也算是直隶一带的县城。

    按说在这种地方,离皇城根儿这么近,一般人都不敢在这里犯事儿。要知道当初洪武年间的时候,天南海北的地方有人贪污都会被老朱派出去的锦衣卫给抓回来剐了,盱眙这种直隶一带的县城当然更不会有人轻易犯事。

    但是李景隆却不这么认为,他的家乡在盱眙,这里本身就有他的田产,所有人都以为他绝对不会在这里搞什么小动作,但他偏偏就要反其道而行,而且这一贪还就是十几二十年。没人想得到,曹国公李景隆就在自己的家乡,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大搞圈地活动,无法无天。

    杨清来到盱眙之后没有多做停留,立刻开始四下走访县城外的农户和田地庄园。

    此时正是年初,天气还是寒冷的,并未到开春播种的时候。农户们都窝在家里,等待着春季的到来。

    杨清趁这个时候走访,其实也看不到什么太多有用的信息,多数都是靠问的。不过好在他并非没有方向,该怎么去询问他心知肚明。

    其实去年秋天丰收之际,夜殇已经派他来过这里一次了。

    夜殇决定在今年开春收拾李景隆并非是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曹国公一脉自李文忠开始便根基深厚,李文忠死前被封为岐阳王,又是皇亲国戚,权柄滔天自然无话可说。

    当年的大明开国六公爵中,直到如今依然地位不减当年的只有魏国公和曹国公了。

    魏国公徐辉祖是当今皇后的亲弟弟,虽然他之前是建文帝的亲信并且经常跟朱棣作对,但朱棣登基后看在爱妻的份上并不同他计较,只是撤了他掌管京都警卫的权力,让他专心管理所属军队的事情。

    而曹国公李景隆则是靠着各种投机取巧一路走到了现在。

    夜殇想要对付这样根基的李景隆,就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所以她的准备工作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

    去年的秋天,杨清曾来过这里一次,当时正赶上丰收之后农户向朝廷上缴粮食赋税,而就是这个时候,杨清看到了让人震惊又哭笑不得的一幕。.pbtxt

    大明时,百姓交纳粮食的时候,官府是用斛来装的,百姓将粮食放进斛里,再称重,计算自己完成的粮食份额。谷堆要按尖堆型装起来,会有一部分超出斛壁。

    而杨清在盱眙的交粮现场亲眼目睹了这样的一幕,就在农户为交完粮食税务松一口气时,现场负责收税的官员在一瞬间用尽全力对准装满粮食的斛猛踹一脚!

    此时超出斛壁的粮食会因为这一踹而撒在地上,那名农户慌忙弯腰去捡,却听到那名官员大声的叫喊:“不许减!那是损耗!”

    被那官员这样喝止之后,那名农户只好垂头丧气的离开交税现场。

    杨清趁机快步跟了上去,离开众人视线后才凑过去搭话,追问几句后总算打听出了内幕。

    原来这就是盱眙官府想出来的侵吞农户粮食的方法,自建文元年开始,每次秋天丰收后上缴粮食赋税的时候,官府都会用这一招,当场踢出来的部分就是所谓粮食运输中的损耗,这部分就成为官吏的合法收入。那么被这样踢过斛之后的农户们,则只能回家再送粮食来。

    盱眙只是一个附属于凤阳府的县,这里最大的官员也不过是县令,他们是没有胆子擅自决定用这种办法贪污粮食的,杨清当时就认定这背后一定有人在指使他们。

    果不其然,杨清趁这次机会走访了县城周边的农户,一个名字终于浮出了水面,这个人叫李增枝,时任浙江都司,隶属于左军都督府,再往下说的话,他还有个更加了不得的亲戚,就是曹国公李景隆。

    李增枝是李景隆的亲弟弟。

    这一下关系就明朗了,杨清立刻知道这背后真正的黑手和cao纵者是谁了。

    以杨清的聪明和办事能力,他不可能放过这一条显而易见的线索,于是他多在盱眙停留了半个月,顺着贪污这一条线顺藤摸瓜,一层层的暗访下去,总算是掌握了更多的情报。

    李景隆果然不是省油的灯,他除了暗中命令盱眙的官府使用这种卑鄙的手段贪污之外,还纵容他的弟弟在盱眙擅自圈地,将原本属于农户的土地擅自强行归到了自己的名下,种田的还是那些农户,但丰收之后的粮食则全部落入了李家兄弟的腰包中,而农户则只能得到极少量的粮食用来填饱肚子。

    当然,以李增枝的地位和身份来说都不足以这么多年来从始至终暗中搞着这么大的动作而外界毫无察觉,他的背后一定有李景隆的支持,而且李景隆才是这贪污案最大的主谋。

    回到京城的杨清将这件事悉数汇报给夜殇听,所以才有了现在的这次行动。

    这次和上次不同,上次是漫无目的的寻找突破口,而这次则是带着目的来,杨清务必要在这里带回足够的证据。

    也许现在说是证据都不太正确,杨清真正的目的,只是找到可以作为御前状告李景隆贪污重罪的当事人。

    这样的当事人其实盱眙有很多,但真正合适的却不是很多。

    杨清必须要尽可能找到愿意出头做这个高发者的人。

    结果果然不出杨清所料,他走访了许多家,旁敲侧击还是开门见山的方法都用过了,但收效甚微。

    其实杨清也可以理解这种情况,虽然心里免不了恨铁不成钢,但他清楚,这些人只是最普通的农户,虽然大明建国初期朱元璋这个贫农出身的皇帝将农民的地位抬到了社会最高层,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事实证明贫穷的农民只是提高了社会地位毫无用处,他们该穷还是穷,该被欺负还是被欺负。

    贫穷的人要对抗富贵的人,这是极其难的一件事,尤其是对方还是有权势的人。

    在盱眙停留了十几日后,不懈努力的杨清总算还是找到了最好的人选。

    一个孙姓的老者表示愿意出面高发李增枝和他的兄长李景隆,杨清总算碰到这么一个自愿的,一时间难以置信。

    但在了解情况之后,杨清立刻明白为何这位老者愿意出面高发了。

    原来这李增枝不仅贪得无厌不学无术,而且比起他哥哥来有更多的劣迹,他十分的好色。

    李景隆这个人也喜欢诗酒风流,但他基本都是去烟花场所消费,怎么说呢,虽然说出去不好听,但也算是你情我愿的事情。

    但李增枝就不一样了,他喜欢用抢的,而且抢的都是普通百姓家的闺女。

    这就有点儿太过分了,这在明初的时候也是绝对不能容忍的重罪,换做洪武年间那是分分钟被千刀万剐的。

    不过李增枝现在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这不是洪武年间,或者说,他是自从朱允炆登基后便开始肆无忌惮了。

    朱允炆太过柔弱,与朱允炆的铁腕完全不能比,所以李家兄弟便从建文元年开始了一系列犯罪的行动。

    而这位愿意配合杨清的老者,他的孙女就是被李增枝强抢了去,后来那个女孩儿为了不遭受侮辱,便选择了自我了结。

    事后李增枝出了点儿钱,又威吓了半天,把这件事压了下去,但孙家的长辈们怎能就此释怀?

    这次正好赶上杨清来暗中走动,这位老者一听说是京里来的人想要有人出面去告李家兄弟的御状,便立刻应承了下来,这对于老人来说,大概是唯一一次为孙女报仇的机会了。

    “老人家,虽然盱眙离京城不算远,但难保我们这一路上不会出现危险,您……”

    “大人放心!我这把老骨头也活不了多少年了!”孙老头声音有些发颤,但语气却是坚定的,道:“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平日里受了高官的欺负哪个不是忍气吞声,我孙女这事儿在县城里根本管不了,我们自己也找不到凤阳府去。现在既然大人找到了我们,那我必然要去一趟京里!这是为我孙女报仇的唯一机会!我们绝对不能就这么错过了。”

    既然人家老人都这么说了,杨清自然不会再劝阻,只是说道:“老人家,家里有没有年轻人跟您一起去?”

    老人想了想,道:“我儿子会跟我一起去吧,就是孙女她爹。”

    杨清一听有个中年的男子跟着,顿时稍稍放心,道:“那么你们准备一下,我们马上动身,毕竟不能在这里多停留,万一有什么风声传出去,我们就不好行动了。”

    杨清既然找到了出面告御状的人,便立刻准备返回京城了,他用飞鸽传书通知了夜殇这件事,让夜殇在京中做好准备。

    京都警卫如今的负责人是叶羽的把兄弟丘福,由于朱棣并不信任李景隆,所以这种事情自然不会交给他,这便给杨清带人入京提供了最佳的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