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才子
王骞是昭和十三年的探花郎,也是这一代王家子孙中最受瞩目的一个。 他年少成名,诗情才华得了许多当代大儒的肯定与赞赏,又是大家“洛衡居士”裴道然收的最后一个学生。 裴道然出自“明学”一派,一生传道受业,虽育人无数,但正式收归名下的学生只有八人。赫赫有名的嵩阳书院掌院,便是裴道然的大弟子。 按程时的话来说,王骞在文人学士的圈子里,简直可以像螃蟹一样横着走! 原本按着王家族中长辈的意思,是不赞成王骞出仕的——以他的才情名声,根本不需要一个探花郎的名号来锦上添花。 他应当和王家前几代做门面的子弟一般,清高出尘,一生不沾世俗。游历山川,茶酒作伴,传道解惑,发扬“明学”——做一个世人眼中标准的“王家子弟”。 然而王骞不知怎么的,在十八岁那年忽然下决心要参加科考,凭谁说都拦不住。 官场何等险恶复杂,一旦涉水过深,一步走错就是覆顶之灾。 当年似乎三舅母还为此事特意来了一趟京城,与母亲关起门来说了半日。 那时父亲还没分家出去,三舅母住在府中的那阵日子,她也时常陪着三舅母说话解闷,出去参加京中各家的聚会。 两年后,王骞金榜题名——到底谁也没劝下他。 那年她十七岁,王骞高中的消息和宁王求娶的消息前后脚进门,她便再也没心思去留意后来王骞的仕途怎样了。 那之后,他们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面,是她回家探望病重的祖父时遇到的,那日王骞也在。 她记得自己似乎过问了他一句如今官任何职,说到底也不过是普通的客套。 而王骞也还是那个样子,老实行礼,喊她一声“太子妃殿下”,再无别的话。 像他那样话都不会讲的人,在官场可怎么混呀? 程曦不由得就望向正在赏夜灯的王骞。 八岁的他一脸稚嫩,却不似程昕与程晟一般好动,只安安静静的站在旁边听他们说笑玩闹。 前世程曦觉得,与王家的人比起来,不论是她的哥哥们还是她自己,都显得特别粗俗。 其实现在想想,这本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门族,养出来的孩子性情上自然不一样——她如今更喜欢自己的哥哥们。 王骞似乎感觉到了她的目光,转过头来。 男孩的眼神澄澈,眸子里映着池中点点灯火。 程曦被抓个正着,便冲他甜甜一笑。 王骞愣了愣,又转过头继续去看花灯。 程曦一怔。 从前哥哥们说起王骞,都夸他学思敏捷,才情奇高,是个极聪慧有想法的。就连程时那个看到书生就懒得说话的人,也对王骞评价不差,说他“倒与那些书呆子不大一样”。 但在程曦看来,王骞就是个十足的书呆子。 说话呆,做事呆,整个人都呆。 她要不要劝一劝王骞,别去参加劳什子的科举呢? 以他那个呆劲,日后城阳王入京进宫登位为王,他会不会呆到坚守忠诚啊? 以身殉国可就不好了。 程曦这厢胡思乱想着,那边三个男孩已经看完了夜灯回到亭中来。 他们围着桌子坐下说笑,王筝便将地方让给他们,独自去了池边栏上看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