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科幻小说 - 尘埃之躯在线阅读 - 第三十二章 困惑与抉择

第三十二章 困惑与抉择

    刘秀历经17年的征战夺回了刘氏基业,定都洛阳,史上称为东汉。

    由于汉朝内乱的原因,在西汉末年至东汉初期70多年的时间里,汉朝廷无力管辖西域各族,而且造成了北匈奴和南匈奴以及羌族的势力不断做大。

    东汉朝廷延续了西汉的体制,在第一任皇帝刘秀的治理下,出现了“光武中兴”,第二任皇帝汉明帝刘庄即位后励精图治,吏治清明,境内安定。

    汉明帝刘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第四个儿子,他出生在战争年代,西汉末年的动荡,几乎摧毁了汉帝国,这一切在他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刘庄是一个很勤勉的皇帝,虽然国家治理得不错,但是BA通过纳米传感器发送出来的信息,感受到这位皇帝经常忧心忡忡。

    他想知道,经过两代皇帝的治理,东汉已经进入一个稳定回升的局面,可是,为什么这个皇帝没有任何的懈怠,反而心事重重?

    主机对这位皇帝的成长经历进行分析:在汉明帝的少年时期经历了动乱的岁月,即使在继承皇位之后,皇亲国戚的内部争斗一直没有停止过,即使他继位后,几位皇亲都在窥见皇帝的宝座。

    汉明帝刘庄敬重儒学,但是他从前朝的混乱中,体察出儒教对社会治理欠缺一种深刻的精神世界的影响力,最起码绝大多数不为官,不走仕途的中下阶层人士并不知道其宗章。

    而道教“无为而治”的理念对于社会治理是行不通的,除了羽化成仙比较有吸引力以外,不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度量,不能成为驾驭黎民百姓精神层面的手段。

    最早的各种玄学,黄帝内经、易经,无法承担起教化大众的作用,是因为它们都专注于某个领域,只是少数派的心灵鸡汤,不能对芸芸众生有所震慑、有所启发。

    BA上一次来到木族,正值西汉时期,在这里他游走了60多年的时间,那个时候他就在考虑,这样一个大族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精神支柱。

    纵观前史,每一次的改朝换代实质是全民械斗,因为在世俗社会面前没有什么是非观念,利益永远摆在第一位,六百多年春秋战国、七国争霸就是如此,这个期间,礼仪崩塌,争斗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一旦中央集权垮掉,这个族群就会陷入长时间的割据和战乱。

    汉明帝刘庄和BA想到一块去了,只是皇帝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如何开创新的局面。

    一日深夜,BA将自己装扮成一个佛教徒,投影在汉明帝的睡榻前,刘庄被诵经的声音吵醒了。

    BA使用了声波定向技术,只有汉明帝刘庄可以听到。

    皇帝看到床榻前站着一个亮晶晶的人,顿时惊呆了,这个人没有头发,表情庄严肃穆,身披纱袍,看起来超凡脱俗,一会儿这个人伸出右手,指向西方,然后腾空而起,慢慢地消失了。

    汉明帝坐在床边,感觉犹在梦中。

    第二天起床后,昨晚的梦境记忆犹新,更是百思不得其解。

    早朝后,他留下了几个亲近的大臣,对他们说:“朕昨晚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有一个金人手指西方,腾空而去,不知是何征兆?”

    几个大臣听了之后窃窃私语,一会儿博士傅毅说:“根据吾皇所描述的情景,我认为那可能是西域的佛陀,佛教在我朝市井早有传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陀,先帝时期,他们就已经出现,在我朝周边地区也颇为流行,在我朝境内也可以找到他们,百姓多认为其为方外术士,信众寥寥……”

    “哦!倒是挺新奇的,你们去多了解一些该教的来龙去脉。”

    汉明帝是做事谨慎严苛的人。他一直在认真考虑和平衡当时的社会环境,最终悄悄派出使者详细了解佛教。经过一段时间和大臣们的讨论,刘庄对佛教也产生了兴趣。

    大乘佛教的慈悲、度人、消弭灾业、教义平等宗旨,通用于各个阶层,更重要的是它不影响政权。

    继承皇位以来,刘庄感受到身边王侯们不稳定的动向,在各个王侯的封地里,信息闭塞,一旦这些王侯有异心,百姓也不知所以,很容易跟着造反起事,这就是刘庄的心结。而现在,他认识了佛教,佛教的教义可以突破地域观念,行善就是积德,慈悲放下屠刀,悔过可登彼岸,人事业绩既是前世报应,佛教具有将各个封地的百姓串联起来的能力,使他们达到意识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