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大顺皇朝在线阅读 - 第七百六十九章:监察司规矩

第七百六十九章:监察司规矩

    许景淳知道,这人是保不住了,也没有一点怜悯的心思,因为此人不是他带出来的,没有一点感情,当即跪下说道:“陛下,臣愿将功赎罪,亲自将此破坏监察司规矩之人,清理出门户!”

    陆承启没有点头或者摇头,却好似在自言自语说道:“朕设立监察司,为的不过是监察百官,杜绝贪渎之庸官。今日一见,方才知被朕视作耳目的监察司,居然敢向朕的子民下手,真的是好胆啊!朕都在想,如此腐化的监察司,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要不要就此废除监察司,以免日后酿成大祸!”

    许景淳这下是真的慌了:“陛下,臣御下不严……”

    陆承启摇了摇头,说道:“不是许卿的问题,而是人性之问题。手中有权之人,想那权换钱;手中有钱之人,则想要拿钱换权,自古以来,莫不是如此。朕自问,大顺官员之俸禄,比之历朝历代,皆为最高,足可养一家大小,富足有余,为何尔等还是要伸手?那阿堵之物,真的是害人不浅啊!”

    要说口才,陆承启比霍四或许还差距甚远,但站在皇帝的角度,说出这番话来,却是异常地震撼。“手中有权之人,想那权换钱;手中有钱之人,则想要拿钱换权,自古以来,莫不是如此”,简直道出了千古不变之规律,大抵这便是人性。这一次,在场众人心服口服,一同说道:“陛下圣明!”

    “朕并非圣明之人,世上亦无圣明之人。圣明之人,生而知之。朕失去耳目,则如聋子、瞎子。”陆承启缓缓地说道,“若朕圣明,则百官皆为百姓,人人能自律畏法,不敢贪、不敢不作为、不敢******。朕思来想去,应当是人性之问题。或许荀子说得对,人性本恶,若无律法束缚,其能成禽兽。便是圣人,也无法感化于他。”

    众人沉思良久,他们大多是星斗小民,不曾想过为何官要贪。不过他们都明白一件事,朝廷里面,清官是最少的,庸官次之,贪官最多。除了吏治清明之朝,大抵如此。所以中国人历来有崇拜官员的传统,一个人不管有什么样的历史和背景,有什么样的不光彩经历,只要最终做了官,都是值得崇敬的。可谓胜者王侯败者寇。当官之前那些不道德的经历,不检点的事情,在当官之后,也随之光辉、生动起来。比如,刘备不过是一个编织席子的,朱元璋不过是一个山毛贼,陈胜、吴广不过是一个农民工,刘邦只是一个仓库保管员。但是,这些人一旦当了官,立马显的与众不同,被大家尊重着,吹捧着。甚至,曾经调戏良家妇女,jian污青春少女,也会成为风流雅事!

    中国人崇拜官员是从骨子里发出来的。一个人不管你做了多少好事,写了多少锦绣文章,挣了多少钱,出了多大的名,只要你不是官员,没有权力,就不会得到真正的尊敬。那些尊重,只是一种表面文章,一种应酬话语,是给大家看的,是糊弄人的,是专门给死人的,是后世封的,真到了关键时刻,你基本上等于一个屁。就好似柳永,名气是大了,但他却不是官,在官面前,他连个屁都不是,任凭人家捏圆捏扁。

    当百姓面对官的时候,更多的是畏惧。普通百姓在面对官员很难真正平静下来,更不会面对面,四目相对,平等地交流。中国人对官员有一种天生的恐惧心理。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多大的年纪,不管你经历过什么样的人生沉浮,只要是官员来了,你都会有一种紧张感,有一种战战兢兢的感觉,尤其是自己的顶头上司。

    但是普通百姓又是羡慕官的,刘邦看到秦始皇的巨大的华盖和前拥后呼的队伍,无不羡慕地说:“大丈夫生当如是”。百姓则说,当官好,当官能穿四袋袄;当官好,当官能掌印把子。百姓羡慕的是,一个人既有权势,又有美色,还有地位,更有众人低三下四的奉承。所以,一个人,一旦当了官,就要千方百计维护自己的统治,最好是永远、永远、永远……这就是为什么寒门难出贵子,世家门阀经久不衰,直到科举出现,才使其分崩离析。而陆承启加大了力度,堵住了“门荫”、“纳粟”等一系列后门渠道,才算稍稍有了些许公平可言。但真正的公平,永远难以寻觅。一个官宦之家的子弟,和普通百姓家的子弟,所受的教育,又哪里能相同?这就是为什么陆承启大力发展蒙学、官学的缘故,因为便宜,人人可上!

    此外,百姓对做官的人还有着深深的嫉妒,当官才是真正的成功之道,其他的一切不过是烟云。俗话说,学而优则仕,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做官。挣钱的最终目的也是做官。出名的最终目的还是做官。因为,没有官位就没有尊重。隔壁张三突然做了官,除了阿谀奉承的人登门拜访之外,同他一道求学的,不得做官的,则满满都是嫉妒。人性使然,亘古不变。

    最后,百姓又是憎恨当官的。当了官之后,不论先前许下多少宏愿,立过多大的志向,在鱼龙混杂的官场内,随着时间的流逝,都成了浮云。有多少人,能在当官后,保持初心?便是有,也是少数。环境改变人,人也在改变环境,但方向是愈来愈坏。皆因官和民,是两个不同的阶层,官员永远不可能和民打成一片,因为阶级本就不同。要想他们为民做点事,除了人君自发善心以外,能自律者,少之又少。春秋时期齐国的大政治家管仲曾说:“治官化民,其要在上。”意思是说,管理官吏,教化民众,关键在于君主,这是君王时期的铁律。

    这时,那个身着儒袍的书生起身说道:“陛下,小民尝读,但凡官有贪渎之举,贯钱以上者,充军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