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关东粮王在线阅读 - 第八章

第八章

      第八章

      话说郑庆义正在得意之时,忽然听有人喊:“二哥,二哥,咋地?掩着了。”

      郑庆义猛地一下起来了。睁开眼睛见是同屋的伙计,都冲他笑道:“你呀——,一个劲喊‘我发财了,我发财了’。”

      郑庆义发蒙地说:“刚才我买卖高粱和大豆各一千火车,是发财了呀。”

      另有伙计说:“郑老寒做梦娶媳妇,净想好事呢。把我的好梦都搅了。”说完大笑起来。

      郑庆义好一阵子才反应过来,原来真是做了个梦,他再也睡不着了。发财梦想越来越强烈,盘算如何赚钱,眼睛瞪到天亮。

      第二天,郑庆义找到张东旭,坚持要求为他担保加入交易所。张东旭本不想让他涉入太深,以免吃亏。看看郑庆义神色,见劝不住他,只好答应了郑庆义的请求。两人来到交易所,为郑庆义办理了手续。这里的经理问:“郑老寒,你东家咋没来?是不是不同意呀。”

      郑庆义没吱声,张东旭说:“他东家同意不同意没关系,有啥事跟我说,你就让他入市吧。”

      经理说:“这不好吧,他东家不来,万一有点说头咋整?”

      郑庆义急了:“有啥说头?我是掌盘的,购销也是说了算的,你怕啥。”

      经理为难地说:“不是……。”

      张东旭马上打断说:“我铺子担保!跑了和尚还能跑了庙?出啥说头冲我说。啥也不差你的,跟他东家没关系,还磨叽啥呀。办了吧。”

      郑庆义也着急了:“屁大旮地场,谁不知道谁?我郑老寒啥样人你不知道?”

      经理还想说什么,见张东旭使劲摆摆手,就改口说:“好吧,既然有张掌柜担着,有事我就直接找您了。”

      郑庆义没有听东家的,利用掌握人和长购销权力,瞒着方明瑞背地里进入交易所,开始进行倒卯投机活动。他的第一笔合约是从益发合四平街分号买来三十火车大豆,正和益发合四平分号掌柜的办手续。

      张东旭在一旁说:“寒山,别看我替你担保,还得跟你说,不是自个儿的买卖,长久不了。再说勉强入这行也不是好事儿,最好别务这个道,弄不好搭进去不值得。真要是想干这行,不能象赌博似的那样贪心,差一不二就得收手。要不你出号自个儿开个小买卖得了。”

      这时,一个身穿西服,系着黄红条形领带的人过来,拍拍郑庆义肩膀:“寒山,张掌柜说的对,你有自个儿的买卖,我更好说话照顾你。个把月给你十火车、八火车的指标,够你吃喝的了。至于做不做投机倒卯,张掌柜都劝不了你,我也不说啥,不过,我看最好不做这行。”

      来人正是日本三泰栈的华人经理,名叫贾正谊字伯谦,今天是前来看行情,听张东旭说让郑庆义开小买卖,也在一旁接茬劝说郑庆义。

      郑庆义:“大哥、伯谦兄,你放心,我也就是练练手,不会出格的。赔也好赚也好,就是个赌。到时候的时候,我不信我手气不好!”

      张东旭笑道:“不是这个意思。赌就是有输有赢,谁也不能保证总赢。不多说了,就看郑老寒能不能有把握控制自己。”

      郑庆义高兴地说:“大哥,你放心吧,我心里有数。况且,我是给人家扛活,没分寸还行?”说到这儿,把手里拿的合约签上字,递给交易员。

      交易员确认后:“手续办好了。最好每天都来核算,押金足的话,可以到卯日结算。”

      郑庆义不解:“啥意思?”张东旭:“每天豆子的价都有变动,变动了就有差价,有差价就有输赢。输了交钱,赢了收钱。”

      郑庆义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有人一夜暴富,有人顷刻之间成了穷光蛋。”

      这时,益发合四平分号掌柜姓乔,叫乔向斋,这时也过来,笑呵呵地说:“合约订了,字也签了,手续费也都交了。诸位别在这儿聊了,没事都到敝号一叙?”

      乔向斋比郑庆义大十多岁,胖胖的脸显露出祥和的微笑。一身打扮显得书生气十足,就象名字一样文雅。益发合是有名的商号,早年是乐亭人*亭创立的,*亭,字开轩,是乐亭县刘石各庄人,生于清道光年间。幼时家境贫苦,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成年后为生活所迫,走上了闯关东的路子。凭着他灵活的头脑,观察事物的机敏性,不断地发现商机。到现在铁路沿线有点名的城镇,都有益发合的分号。乔向斋也是乐亭人,在宽城子总号干了十多年,熬到四平街分号掌柜,这也是相当的不容易。因为益发合选拔人相当严格,又得经过相当时间的考验。总号掌柜是孙秀三,名大有,字秀三,河北省乐亭县汤家河镇孙庄人,离胡林张庄不远。别看孙秀三只比郑庆义大七岁,还在郑庆义上关东的途中,就已经任“益发钱庄”掌柜,那年他才二十三岁。他把乔向斋派来当掌柜,是因为看到五站是联系东西重要枢纽,已成为宽城子、奉天之间新的粮谷集散地。而乔向斋也不辜负孙秀三希望,买卖做的很活,成为站内具有较强实力的大粮商。

      益发合的名头郑庆义是知道的,从小就听大人讲益发合*亭的故事:最初,他妻子用自家种的棉花纺线织土布,*亭赶集出售。又挑“八根绳”的挑子(即货郎担)串庄走巷、赶大集,卖些针头线脑。进入关东后,他发现关东很少有种棉花的,这里的家乡人穿的土布稀缺。于是,凭自己的双肩把这些货物挑到关东来卖。一路获利不少。有了点资本后,他果断地扩大了贩运数量,并雇用大车运销。以后,关东龙湾一带拓垦开荒的人越来越多,普遍缺少农具和日用品,特别是锄板子非常缺乏,*亭抓住时机增加长途贩运的种类。当时交通运输工具就是铁瓦大车,他用铁瓦大车把从家乡收购的锄板子等农具,土布、棉花等物品,运往龙湾,这都是关东的稀罕物。回去时,又装上粮谷大豆、土烟叶、麻和蓝靛,再运往京畿去卖。粮食在家乡那也是奇缺之物,每次都能卖上个好价钱。就这样来回运销,两头赚钱,苦心经营十几年,*亭发了大财,积攒数百万钱,在关东站住脚跟,在宽城子立了堂号。他和儿子刘如峨及其后一代接一代,把刘家的买卖做遍东三省,发展到京、津等大都市。在经营范围上非常的广阔,北到黑龙江、南到上海约占大半个中国的市县,其发行的票证,流通全国,汇兑远至海外。

      郑庆义小时常听这个故事,每每听后就对讲故事的人发问:“为什么*亭能想到贩锄板子?”“有没有人跟着他学贩锄板子发财的?”这些问题的确让讲故事的人难以回答。正因为牢记了这些故事,在他幼时,心目中早就把*亭当做自己的榜样。多少回做梦都梦见自己有一个象*亭那样的商号。他对自己到关东十余年,还没出息感到有点气馁。

      乔向斋相请,郑庆义还真有点受宠若惊,连忙应道:“益发合是有名的铺子,乔掌柜这么看得起我,真让我却之不恭。”受到乔向斋说话口气的影响,郑庆义出口也竟似乔向斋一样。

      乔向斋:“我刚来此地,就听诸位的大名,特别是你这个郑老寒,虽说只是掌盘的,听说在买卖上游刃有余,今日得见必和你聊上一聊。”

      郑庆义:“都是虚名,自个没买卖,咋说都是扯淡。不过,今天得几位兄长帮忙,让我有施展的地场。我请客,下馆子!”

      张东旭:“你赚那几个钱不容易。还是我来安排。谁让我是你大哥呢。”

      乔向斋双手抱拳说:“乔某刚到此地,正好有这个机会与各位掌柜会会。可不要推脱哟。”

      郑庆义非常兴奋,高声说:“大哥,我有个提议,趁此机会,咱们结拜。生死弟兄,今后有个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