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游戏小说 - 我在江湖做女侠在线阅读 - 第八十一章 司马氏进退两难(二)

第八十一章 司马氏进退两难(二)

    我在江湖做女侠第一卷笑傲江湖第八十一章司马氏进退两难和当年曹孟德篡位不同,司马氏篡位是在后代手上完成的;司马懿晚年的出格之事,一是在洛邑立庙,二是圈禁曹魏王公。

    除此之外司马懿至少明面上并没有超出曹cao的先例,他的名位也始终停留在权臣的级别——比如说他的官职一直停留在太傅的位子上,朝廷给的丞相、九锡、相国、郡公一概不受。

    而曹cao在世的时候,名位上,却已经完成了大半;在建安十七年,汉献帝就“准许”曹cao“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如汉丞相萧何故事。

    若是止步在此,不失为一名相,只是曹cao并未满足于此。

    建安十八年,曹cao起兵号称四十万,亲自南征孙权,若是灭吴,曹cao自然也就称帝了。

    次年正月,曹军进至濡须口,攻破孙权设在江北的营寨,生擒其将公孙阳。

    孙权亲率军七万,前至濡须口抵御曹军,两军相持月余,曹cao的水军作战失利,由于春雨瓢泼、江水上涨,曹cao见难以取胜,遂撤军北还。

    同年五月,复《禹贡》九州,汉献帝册封曹cao为魏公,并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

    这一步算是列土封疆,但是大汉朝至今,走到这一步的也就王莽一人,曹孟德之心,路人皆知。

    魏封国拥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

    至此,曹cao在篡位的路途上再进一步。

    建安二十一年四月,汉献帝再册封曹cao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王子皆为列侯,他此时名义上还为汉臣,实际上已是皇帝。

    而建安二十二年冬十月,汉献帝又赐予曹cao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曹cao以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太子。

    至此,曹魏篡位已经被曹cao全部做完了,只是天下三国分裂,未有大功于世,曹cao还是犹豫,未曾悍然称帝。

    而司马氏则不然,司马懿的所行所为,导致司马师司马昭上台后都得自己去争取封公相国九锡封王,也就是说,其实司马氏篡位的具体流程是由这司马哥俩cao办的。

    当然这哥俩吃相极端难看——司马师行废立,司马昭搞弑君,可谓是非常的不择手段了;之前后面伐汉之战打一半,钟会还卡在剑门关,司马昭就觉得大事已定,封公相国加九锡,可以说是非常的迫不及待了。

    再之后,未曾得到进一步的好消息,就立刻再加爵为晋王,走到这一步,自然也就是路人皆知了,但是也再无退路而言了。

    而如今,灭国之战功败垂成。

    如果说司马家的罪按十斗计算的话,那司马昭占七斗,司马师占二斗,司马懿也就只占一斗罢了。

    当然,这不是说司马氏就是良善之人了,曹氏己身也是责任重大,就像是当年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宏选择了当时的大将军何进辅政,之后的一系列事变,刘宏责任如何,谁不知之?

    而当年司马懿暴起发难,趁着曹爽等人去高平陵拜祭魏明帝,京城出现权力真空的短暂缝隙之时,以私养的三千死士发动政变,占武库,攻皇城,长驱直入司马门,挟郭太后以号令天下。这是司马懿夺权的最后一役,也是司马氏后来篡夺天下的基础,史称“高平陵事变“。

    从此后,曹魏天下改姓司马,权力被司马懿父子牢牢拽在手里,三马食槽的预言终于成真了。

    这条路,司马懿走了41年,然而,与以往司马懿“快稳狠“的风格有所不同,这一次的司马懿,其实颇为“弄险“,实在是一次孤注一掷的豪赌,他赌的,是身为曹魏宗室,辅政大臣大将军曹爽不敢跟他正面对抗。

    有人言:司马懿问自己的儿子司马昭:“你觉得曹爽跟诸葛亮比,怎么样?“司马昭回答:“蝼蚁尔!“

    和诸葛亮相比,曹爽自然算是蝼蚁,当然,这话不能司马昭来说。

    毕竟,对于司马氏而言,曹爽可不是什么蝼蚁之辈。

    魏明帝托孤后,司马懿和曹爽同为辅政大臣。

    一开始,曹爽事事询问司马懿的意见。

    不久后,曹爽采用丁谧的计策,让司马懿成为太傅,荣其位,虚其权,渐渐将司马懿权力架空。

    就这样,曹爽生生压制了司马懿长达9年,而司马懿唯有装病,拿出当年拒绝成为曹cao幕僚一样的老套路,才能够勉强保命。

    高平陵事变前夕,曹爽可以说已经完全掌控了曹魏的最高权力。

    他的手下,也有一大批得力的干将,比如当年的“四聪八达“。

    他绝对想不到,已经“濒死“状态的司马懿会绝地反击,发动这样一场明目张胆的叛变。

    有一次,曹爽派心腹丁谧前去司马府探病,司马懿装出眼快瞎耳快聋的衰弱状态,骗过了丁谧。

    这让曹爽一党大为放心,他们一心盼着司马懿适时的寿终正寝。

    如果真是这样,这位四朝老臣就功德圆满了,司马懿将作为大魏的名臣良将而青史留名。

    然而他们的愿望还是落空了,这只“冢虎“似乎注定要成为大魏王朝的掘墓人。

    毫无疑问,当司马懿暴起发难时,曹爽的状态是彻底懵逼的。

    史有言:“爽得宣王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为。“

    曹爽虽“不知所为“,但也并非毫无能为。

    他的部下,当时从洛阳逃出来的大司农桓范,就给他提供了两条可行性建议:一是带着天子去许昌,号召天下兵马勤王,以谋逆罪讨伐司马懿。

    如果真是这样,司马懿很可能身败名裂,落得一乱臣贼子的下场。

    看到曹爽犹豫不决,桓范又去劝曹曦,提出暂用阙南别营和他典农校尉的军队来抵抗司马懿,甚至提出了自己可以亲自去为他们筹措粮草,而且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司马懿公然叛变,你不抵抗,必然不得好死。

    然而曹爽曹曦兄弟却仍然听不进去,他们不知在犹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