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回到明朝当暴君在线阅读 - 第三百九十三章 诛心之语

第三百九十三章 诛心之语

    崇祯皇帝一直觉得大明的官员们除了有限的那么几个之外,剩下的全是一些贱胚子。

    牵着不走打着倒退说的就是这些个家伙们。

    比如说山东人最引以为耻的孙之懈。

    虽然说经过螨清各方面不断的洗白与淡化,后世已经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么个家伙的存在了,但是恰好,身为程序猿而又喜欢逛论坛的崇祯皇帝恰好是知道其中情况的一个。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就是这个王八蛋上书给建奴搞出来的。

    当然,这孙子的下场也不太妙,被人从头皮上打洞往他脑袋里面植入猪毛。

    但是留发或者留头二选一的事情却是这家伙搞出来的。

    民间百姓创造性的开发出了正月里面不剃头,否则会死舅舅的说法。

    至于像剩下的孙承宗、孙传庭、卢象升这一类的官员,在崇祯皇帝的印象里面就那么有数的几个。

    倒是跳的最欢的东林党,大部分是干脆利落的投降了建奴的。

    只是上赶着上门的不是好买卖,这些个主动去给建奴当狗的狗奴才们发现建奴可比大明狠多了。

    毕竟建奴不会像大明一般的宠着惯着这些个读书人,旦凡敢瞎**几句的,统统都被砍了脑袋,顺便家产也归了建奴所有。

    所以这些个混账东西在学乖了之后,吹捧出了糠稀盛世,吹捧吹了钱聋盛世。

    总之这些个混账东西们还是软骨头居多&m&m毕竟骨头硬的死的早,乃是千古颠仆不破的真理。

    既然现在浙江那边的家伙们都已经认怂了,老老实实的等着收商税,崇祯皇帝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温体仁呈上来的奏章一并给允了。

    :臣冒死以闻之:方今大明,富者阡陌连片,贫者无立锥之地,此诚民间之大疾苦也。

    然张太岳一条鞭法已不闻之久矣,百姓无田,则易为流民,流民生则乱生,赋税不收则无以强国养军,故建奴难平。

    今请丈量天下田亩,正其本源,先于浙江试行之。

    另,此诚自古以有之疾,非我大明所独有,臣冒死请陛下赦其罪过,既往不咎。

    臣温体仁冒死以闻,死罪,死罪。

    整个奏章的大概意思基本上就是这样儿,反正不管说的怎么好听,也别管理由找的多么的高大上,总之温体仁的要求很简单,借着收商税的机会一起把浙江的田地给丈量一下。

    到时候该是谁的田还归谁,这人头税该收的还是得收,这赋该收的也得收。

    反正是不能由着这些个混账们再玩投献以避赋税这一套了。

    不得不说,温体仁的这道奏疏直接就打动了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早就打算丈量天下的土地以重新分配了。

    以大明的土地分配情况来说,温体仁奏疏里面写的情况还算是好的,实际上比这还要cao蛋。

    就像是茶税一般,福建收了十四两倒数第二,浙江收了十二两强势霸占了倒数第一。

    要知道,这可是一整年的茶税。

    而茶叶可不仅仅是大明的人在买,光出口的那些就不知道得多少了。

    茶税如此,土地的赋税就可想而知了。

    假设大明有一千万亩的土地,大概有六百万亩是收不上来一分钱的赋税的。

    再有一百万亩是归皇帝所有的皇庄什么的。

    维持了大明朝三百年国运的土地赋税就这么着被加到了剩下的那三百万亩土地的身上。

    而那六百万亩的土地里面,基本上是藩王和那些个投献到举人秀才名下的对半分。

    剩下的三百万亩土地收上来的税赋就归了国库,里面还要再分出一部分来皇帝的内帑。.

    这种情况下,那三百万亩土地的主人心里会shuangma?

    答案其实很简单,没有人会因为自己付出的比别人更多了几倍而感觉到爽。

    所以在快递李小哥举起了大旗造了反,喊出了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之后才会那么容易的席卷天下。

    无他,抓到了那三百万亩土地主人的心,还有那些主动投献或者被迫投献土地的农民的心。

    农民的心是什么?

    那就是民心。

    自古来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当然,李小哥成也民心,败也民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当天下的农民发现李小哥来了之后甚至于还不如老朱家坐江山的时候稳当,被抛弃也就成了必然的结局。

    所以到了最后,李小哥也被一伙子乡团给灭掉了。

    如今温体仁的奏章就是直接把这个问题给指出来了,等于是揪开了所有人都知道但是没有谁去揪,也没有人敢去揪的盖子。

    崇祯皇帝心里怎么可能不高兴?毕竟自己可是早就有了揪盖子的打算了。

    而且温体仁的盖子也不是直接说揪了就揪了,而不是揪完就不管了。

    人家在奏章里面可是明确的说了,先在浙江之地试行,而且那些个混账东西们的罪过还请求崇祯皇帝赦免了。

    为什么要挑选浙江?

    就是因为那里读书人多,出海方便,赚钱容易。

    这么一来,就算是真的查出来了问题,只要把该清退的田地老老实实的清退,那么人就是没有问题的。

    再怎么说,吃了这么多年了,也该吃饱了,现在只是少吃,又不是彻底的不让吃,更没有让人往外吐出来一些的意思。

    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如果有,就试试自己的脖子和崇祯皇帝手里的刀子哪个更厉害一些吧。

    心情大爽的崇祯皇帝干脆命王承恩亲自去挑选了一对玉如意赏给了温体仁。

    而崇祯皇帝赏赐温体仁的举动,自然就会被朝堂上的大臣们先行解读,然后再向民间扩散。

    直到扩散到大明所有的地方,所有人的耳朵里面为止。

    一般来说,皇帝赏赐玉如意给文臣,那就是代表着皇帝对于这个文臣的看好,看重。

    名声向来就不怎么样的温体仁这下子在民间,或者不能说是民间,因为主力还是那些个读书人之间变得更臭了。

    大有提温色变之意。

    当然,如果说大明的读书人都是那种只顾着自己享福而不顾天下的货色,这大明别说三百年国运了,估计早在老四朱棣之后就已经凉透了。

    温体仁的名声虽然臭不可闻,大有比臭狗屎还臭的趋势,可是士林之间慢慢的也开始出现了另一种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