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9 小人物
杨一鸣第一次仔细观察起发展联盟的比赛来。 奥斯汀马刺队的主场——如果这也能被称为主场的话,其实这个球馆时奥斯汀马刺和几家当地社区大学球队公用的主场——内里像它的外表一样平平无奇,甚至有几分寒酸。十排左右的座椅排在球场的两侧,篮框侧分别直接延展到了球馆的墙壁和入口。坐席区的一部分被辟做技术台和转播区,大概是因为今天有杨一鸣加入,转播区才难得多了几位摄像记者,不过杨一鸣仔细分辨了一下,发现也是奥斯汀和德克萨斯州本地的媒体占了多数。一场NBA发展联盟的比赛,就算有被“放逐”的NBA球员,显然也无法激起整个联盟的关注。 按美国人的说法,报道NBA的媒体人,“自己的餐盘就已经很满了”。 比起热闹拥挤的技术台,整个看台就显得冷清太多。粗略估计下来,这个马刺队的球馆满座能容纳上千人,但今天自发前来的球迷屈指可数。相比之下,两支球队的球员、工作人员、啦啦队和安保居然胜过了看台上的球迷人数,让杨一鸣不禁想到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的受众不广的体育项目的锦标赛。台上的选手可能一不小心就打破了洲际纪录甚至世界纪录,但台下回应的寂寞的欢呼声全部来自他们各自的教练。今天这球馆,难免就有些这个味道。 所以就算有人经常说发展联盟是NBA的人才仓库,30支球队经常会到他们的发展联盟球队挖掘人才,或者帮助球员找回手感,但当杨一鸣看到今天的上座率时,也才明白这样的机会有多么渺茫。就连出席的球迷和报道的媒体都如此寥寥,又谈何引起NBA的关注呢。 本来就是来自体育小市场的两支二级别球队,加上赛程又不幸地被安排在工作日的早晨,出场的球员可能真的只能自求多福了。 可能我也只能自求多福了——杨一鸣脑海中闪过这个念头,不禁额头沁出冷汗。这场“无足轻重”的发展联盟比赛,他却不再是看客,而是亲身参与者。 毒蛇队的球员里,认不出几张去年并肩作战的面孔。发展联盟本来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大多数人都为了追逐晋升NBA职业联盟的篮球梦想,收入却还抵不上一份普通的工作。有的人坚持了几年就放弃了,有的还在坚持,却不得不再找一份生计来维系生活。球队间直接跳槽是家常便饭,毕竟在哪里都是打球,谁也不会和每月多几千美金的收入过不去。可要再从不过万的月收入,飞跃到NBA入门的百万年薪,对这个球场里的绝大多数人来说,会是一辈子无法跨过的庞阔横沟。 几天前自己还在这道横沟的另一侧,杨一鸣暗暗地又想。就像两个被隔绝的世界,地球和月球。他也以为自己不可能再执行火箭队的“登月任务”了。 毒蛇队的热身组织得还算像模像样。不过全队热身结束完,教练没有立马组织布置战术,而继续任由球员在场上自己进行热身训练。可能是和发展联盟的风格有关——乌鸡变凤凰的机会少之又少,暗地里每个人都在互相较劲,只有赢过场上的每一个人,才能把金灿灿的NBA入场券握在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