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好皇帝朱厚照
朱厚照并不反对将一些落后一代的武器卖给周边国家乃至于自己大明未来的敌人,毕竟这样做既赚到了钱也将该国度武器更新牢牢控制在了自己手里。 皇家织造公司的丝绸和各种款式各异的成衣也开始大量外销,也不仅仅是这些皇家资本,景德镇的瓷器和松江的棉布以及金华的火腿和山西的醋等各类大明地方商品也开始畅销出去。 朱厚照甚至还鼓励这些地方官员多开发地方特产,并鼓励这些商人将这些口碑较好的地方特产打造成国际知名的商品。 为此,朱厚照还特地令户部专门成立机构对这些特产进行保护,且还在关税上给予一定的优惠。 当然,也不仅仅外销出去,大量西洋的商品也比以前更大规模的拥入大明国内,不仅仅西洋钟和让人大明百姓瞠目结舌的油画,还有大量思想前卫的学术类著作。 朱厚照没有明令禁止西洋番的传教士在大明传教,只要这些传教士不带有政治目的,不干预大明政务,不歧视别的宗教不搞宗教斗争,不强迫百姓入教,他都可以允许这些传教士在大明活动,并允许他们自己筹集款项建造教堂。 但朱厚照自己抠门的很,并不提倡和鼓励中央朝廷和地方衙门出资为这些传教士建造教堂,而这些传教士只得利用自己赚来的钱在大明国内购置土地并建造了一系列比较独特的教堂,一时间哥特式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大明各地出现。 这也引起了大明建筑业的变革,开始有人尝试着用中西结合的方式诠释艺术。 也不仅仅是艺术,包括医学以及其他自然科学的交流也比之前更加密切起来。 在不远的将来,或许会有更多来自于西洋和东洋的科学巨匠来到大明,为大明的科技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甚至也不仅仅是科学巨匠,京师大学堂还会招收来自其他各国的留学生,甚至对于进修中国历史和文化不仅仅是儒家学说的留学生,朝廷也会给予丰厚的奖学金。 单纯的靠刀枪很难全方位的实现大明的利益最大化,毕竟拳头只能打一个人,而文化输出却能让大明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进而取得靠刀枪带来的同化效果。 海洋贸易的机构和制度基本完全建立,或许在不久的半年之后,大明的国库收入就将增加数倍。 再加上曾立英已经被调任为湖广巡抚,黄宝做了河南巡抚,杨一清现在去了关外,作为督抚暂任关外总理事,也就是说,现在改革的试点区域已经延伸到大明中部和关外,可以想象得到,在不远的将来,田赋所占的税收比例将会更低。 在得罪了几乎所有的士绅阶层的朱厚照为了团结庶民,并获得庶民的支持,甚至早在年初就再一次调低了赋税,甚至明确布圣旨于,即单户田亩少于五亩者不会再征收田税,并命各府州县将此消息公之于民。 这道惠民旨意也被称作“盛世减赋,五亩不征”,且正式记录入朱厚照的实录中,成为朱厚照标榜自己是一代明君的一个重要的政绩表现。 对于这种惠民政策,官员们倒不会反对,因为这并不涉及到他们的利益,他们也乐得跟着奉承皇帝陛下朱厚照。 而老百姓对此自然也是万分感激的,特别是在这种土地兼并很严重的大明社会里,无地百姓和只占有少量土地的贫农还是挺多的,虽然朱厚照免了他们的徭役以及各种加派的响银,但依旧承担赋税,生活压力依旧大。 如今朱厚照直接免征田地占有量五亩以下的赋税,对于这种在生死线上挣扎的最底层百姓而言无疑给他们进一步减轻了负担。 要知道,不是所有地区都是城镇化高度达的,很多无地百姓和贫农还不能完全像江南一带的百姓们一样离开了土地照样生存。 另外,其实这个对大明的国库收入倒也影响不大,因为对于能承担赋税的自耕农而言,其田亩数量肯定不低于五亩,毕竟现在可没有杂交水稻,家里没个十几亩地,是没法活的。 地方官员倒也并不是抵触这种政策,因为在这种土地拥有量五亩以下的家庭其实也没有什么油水可榨,逼急了,人家没法活时反而会革命。 所以,显而易见的是,朱厚照这道旨意一出,日后大明所谓的刁民也就少了些。 当然,朱厚照还特地画了一张饼,在正德五年的新年,他就在各大官方报刊上提出自己的政治蓝图,即在今年让田亩少的百姓不再缴纳赋税,在三年之后实现单丁田亩拥有量少于一定标准就不再征收赋税,在不远的将来甚至会直接永久减免田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