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皇纪在线阅读 - 第四章 芷宣宫

第四章 芷宣宫

    第四章芷宣宫

    朱厚照对群臣心思说不上心知肚明,但是他毕竟也不能算是身在其中,迷途不知。

    因此才想着要告诫群臣,免得他们借刀杀人,让自己去做这个冤大头,更何况群臣有错,到最后的史书上所记,少不了和自己也脱不开干系。

    历史自有公断。

    “臣有本奏。”原来是户部尚书詹因范,詹因范是弘治元年的进士,位列二甲,此人为人拘谨,但是较为正直,户部又是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的大部,朝廷对此当然需要一个十分靠得住的人来管理才行,先皇观詹因范做事严谨,行事正直,故在弘治十七年时,先皇任命他为户部尚书,掌管天下户籍俸饷等。

    朱厚照见是詹因范有事情要奏报,十分感兴趣,他现在也知晓詹因范为人素来拘谨,一般不会轻易出来表明态度。

    这并非是说詹因范为人圆滑,恰恰相反,这正说明他对自己的名声比较爱惜,拿不准的事情绝对不会胡乱发言,朱厚照对他的这种性格当然十分喜欢,因为这种人说出来的话一般而言比较可信。

    朱厚照道:“你要奏明什么事情?”

    詹因范迟疑了一下,似是下定了决心,抬头说道:“臣有本奏,臣听闻,厉王曾三番五次的离开封地,从未请示过朝廷。”

    众臣心中十分诧异,明朝自成祖之后,任何藩王不得随意离开封地,违令者严惩不贷,不知厉王此举有何居心。

    令诸多大臣更为诧异的是,厉王离开封地,户部尚书是如何知晓的?

    朱厚照对此倒不诧异,群臣之间向来有勾心斗角的习惯,詹因范与谷大用,孙东远交好,他们之间虽然说不上无话不谈,至少应该也是互通消息。

    他们之所以不敢将此事禀告给当今圣上,乃是其中肯定有人收受贿赂或者受人胁迫等各种缘由所致。

    詹因范抬眼望见朱厚照正在看着自己,心中一颤,但是仍旧继续说道:“贵州赋税自我执掌户部起,每年见短,贵州御史请辞者已有三人,每任任期只有一年不到。”

    朱厚照闻言倒是面不改色,群臣之中不少人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御史是地方最高长官,居然年年有人请辞,厉王又不顾成祖祖训,私自离开封地,而且是多次私自离开封地,这样看来,如果不说贵州那里有猫腻,谁都不信。

    那么,厉王到底是要做什么呢?

    答案不言而喻。

    朱厚照暂时还没有想好要怎么处理杨清叛乱这档子事,又来了个厉王,他此时顿感头疼。

    “慢着,詹因范此时说出厉王的私密行动绝不仅仅只是因为这是一件大事,如果真是如此的话,他早就应该呈报公文送到朕这里来了,那么这事情难道也与那杨清有关?”朱厚照心中突然觉得有些明白了。

    “詹因范,你说的如果属实的话,那你是认为这和杨清叛乱有关系咯?”朱厚照不无得意道。

    詹因范立即答道:“吾皇所言极是,厉王受封贵州,贵州与四川相邻,要说他们之间没有猫腻,想必各位大臣也不同意吧?”

    群臣顿时大哗,厉王此举可是大忌!

    马文升颤声道:“难道詹尚书认为,厉王意欲图谋不轨?”

    此言一出,众臣更是哗然,藩王若是要想图谋不轨,肯定是要有个图谋不轨的目的,他的目的是什么,包括朱厚照在内大家都心知肚明。

    苟家寻道:“皇上,无论厉王有何居心,杨清叛乱也必须解决,皇上正好借此杀一儆百,消灭了叛党杨清,厉王自然也不敢再有贰心。”

    刘大夏此时反倒是觉得不妥,他说道:“侍郎所言差矣,如果杀掉了杨清,正好逼反了厉王,他们此举无名,厉王也只是借助杨清来一个有名的举动,所谓为祖上平反,此举应该是厉王想到的。”

    朱厚照心道:“看来厉王也是个二百五,找什么理由不好,想要反叛还要借助朝廷大臣的旗号。”

    苟家寻倒是没有反驳刘大夏的意见,毕竟刘大夏可是兵部尚书,自己的顶级领导。

    众臣不知道朱厚照在想什么,但是他们感觉必须提醒朱厚照做点什么,以免事情真的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刘大夏抬头说道:“皇上,您对此怎么看?”

    朱厚照觉得,又到自己说话的时候了,他虽然觉得厉王和杨清有所勾结,但是肯定不是如群臣认为的那么简单,也许其中还有更多猫腻。

    于是他说道:“各位大臣说的朕都听到了,朕还是刚才那句话,兵部要及早备军,但是事实如何,朕也一定要查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