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逐渐开放的阜城
四个人从家中出发,走了半个多小时来到了市场马家堡。 马家堡其实就是一片很大的空地,每到下雨之后地面都是坑洼泥泞,就是这片泥泞的空地每到初一十五就会有很多人聚集于此,久而久之就成了阜城最大的农贸市场,而且在五六十年代就是阜城最大的农贸市场。 那时在这里用钱买可以,以物换物也可以,但十年浩劫时,国家不再允许有任何私营经济存在,这里也就荒废了。 在八三年时,马家堡再次开始出现零散的买卖,不过那时人们还很小心,害怕因为搞私营而被抓进去,而两年过去了,即便是阜城也感受到了开放的气息,虽然私营企业还没有出现,但马家堡已经恢复了原有的样子,每到初一十五周围十几里内的村镇就会有不少人赶着马车到这里赶集,人们不再讨论什么被抓不被抓的事情,只有讨价还价的声音。 刘琅知道,这农贸市场会始终保留下去,九十年代时政府为商贩们提供了铁质的货台,可以很好的放置货品,刘琅的父亲也曾经拿着自己饲养的鸡鸭到这里买,而到了二零零五年,政府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四层大楼,让商贩们不再受风吹雨淋,可以常年买卖了。 刘琅一个人就见证了马家堡的变化,这就是时代的变迁。 因为今天是大年三十儿,集市上的人格外的多,商贩们扯着嗓子使劲的喊着,都希望把手里的东西尽快卖出去,然后回家过年。 当然,商品种类是不能和十多年后相比的,无非是猪rou活鸡活鸭之类,还有鸡蛋、烧饼、烧酒等副食,也有白菜、酸菜、苹果、桔子这些蔬菜水果,基本上都是吃的,也有一些“倒爷”们拎着从南方倒腾来的衣服、裤子、鞋子等衣服在大叫着,引来很多人的围观。 “二哥来了?看看咱这猪rou,昨天刚杀的,油多着呢!炖着吃可香了!” 一位买猪rou的商贩看到刘琅的二叔刘东学急忙招呼着。 刘东学现在在家里很“吃香”,买菜等事情都是他来管,这些原来都是刘琅的父亲负责,但现在刘东来考上了大学函授,除了上班外还要学习,所以这些事就交给了二弟,刘东学从小就是调皮蛋,不爱学习,这种与人交流的事情他最在行,每个月刘琅的爷爷给他一百块钱负责买菜,纵然现在家里隔三差五吃一顿rou,一百块钱也花不完,还能剩下二三十块全都到了他自己腰包,这是一个很有“油水”的工作。 整个马家堡的商贩都知道刘东学的侄子就是传说中的神童,刘琅的叔叔可是个“金字招牌”,别说是他们小商小贩了,就是区长市长见了刘东学也要打招呼。 “嗯,rou不错,这块rou膘给我切下来,还有这块后槽rou也给我装上!” 刘东学用手比划着。 “二哥真识货,这后槽有肥有瘦,回家包饺子最好,尤其是这块肥膘,一斤rou能出七两油,买上三斤过年的油都出来了!” rou贩子乐的后槽牙都露了出来,别人买rou是一斤二斤的买,刘东学买rou是十斤八斤的买,刚才对方比划那几下子怕是将近十五斤了。 “别切了,这半扇我都要了!” 刘东学看到对方想在后槽上再切一刀刚忙阻止。 “好嘞,这半扇都归你!” rou贩子这个乐呀,刚开始卖二哥就买走一半后槽,看来不到中午就能收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