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两汉往事在线阅读 - 第十八章 七国之乱第三节 串谋(二)

第十八章 七国之乱第三节 串谋(二)

    事实上,刘遂接见吴国使者前,另外两个人早和刘濞达成了一直意见。这两个人不难猜到——胶西王刘卬、楚王刘戊。

    能够产生这么个结果并不复杂,因为他们同时被朝廷收拾了一顿。

    关于刘戊,我在前边介绍过。第一个被整,还差点掉了脑袋,加上他本就不是一个安生的主,自然对这次经历耿耿于怀。

    刘戊有惊无险地出狱后,让空车招摇过市地返回楚国,自己却兜个大圈,秘密跑去了吴国。可以说,刘戊在将要发生的这件大事中,是不折不扣的发起人。只不过实力有限,虽然是发起人,却不带头人。这一点,刘戊很有自知之明。

    他和刘濞的谈话内容也很直接,张嘴闭嘴就是要造反,并且强烈建议刘濞出来主持公道,结伴去和刘启“理论”。

    刘濞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是得去“理论”一番,只不过就凭咱俩还不行,得多拉人手。

    刘戊诚服地点点头:老叔,侄子唯马首是瞻。

    两个人相视一笑,达成共识。几天后,刘戊拍拍屁股返回了楚国,暗自准备去了。

    送走刘戊,吴王刘濞也没闲着,即刻派人去找同时挨整的赵王刘遂和胶西王刘卬。

    由此可见,欺负人时千万不要牵涉太广,最好一个一个来,各个击破,要不然,一时三刻就能让对手们建立同盟。

    赵王刘遂说的话虽然有些拐弯抹角,但意思很直白——造反。

    刘戊、刘遂介绍完了,就剩下另外一位当事人——胶西王刘卬。这个人还是需要做个简单介绍的。

    他爹叫刘肥,刘邦的大儿子。当然,刘肥不止他一个儿子,他的生育能力很强悍,留有九个活蹦乱跳的小子。

    前边介绍过的刘襄、刘章、刘兴居三子比较有名,在诛灭吕氏中功勋卓著。

    汉文帝刘恒继位后,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给这三个人分了家:齐国一分为三,均为一方诸侯。

    虽然刘恒自认为很公平,但这弟兄三人却很不满,因为这个收益率与前期的投入比起来,明显是一份赔本的买卖,所以都很不满。

    既然不满就要闹出点事来,一闹腾就要挨整,结果三个人中,刘襄和刘章郁闷而死,刘兴居造反被灭。

    三人嗝屁几年后,刘恒一咬牙,也把刘肥另外六个儿子封了王。当然,各自属地还在老齐国的地盘上。

    经此一搞,齐国被一分为七,让他们在屁大一点地方上称了王,多少有点挤得慌。

    刘将闾,齐王;

    刘卬,胶西王;

    刘辟光,济南王;

    刘贤,淄川王;

    刘雄渠,胶东王;

    刘志,济北王;

    刘喜(刘章儿子),城阳王。

    事实上,上边这些人也无需太过关注,只是摆个造型亮亮相罢了。不过有一点应该提前交代,免得随后再啰啰嗦嗦地纠缠不清。

    上边排列的这份名单中,将有四位兄弟荣幸地成为“七王之乱”的主角,他们分别是胶西王刘卬、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

    还有两点需要说明:

    其一,这四位兄弟的感情最深,关系最铁,其中刘卬是无可争议的带头人。

    其二,他们一直以来都有这么个共识——刘卬更适合当皇帝。他们这个共识也是有理论依据的。在爷爷留下来的那群仔中,老爹刘肥是长子,就凭这个身份就应该当皇帝。假如刘肥是皇帝的话,他们之中的一位将会是接班人,怎么着也不该好过刘恒、刘启父子。况且自家兄弟在诛灭吕家之时颇多,但最终却让别人捡了便宜,真是苍天无眼。刘恒父子当了皇帝后,不但没觉得不好意思,反而想尽办法压制他们。所以,这些人一直很不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