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罗马尼亚雄鹰在线阅读 - 第257章 比萨拉比亚和西乌克兰

第257章 比萨拉比亚和西乌克兰

    埃德尔叫侍卫长过来主要还是为了了解比萨拉比亚、还有西乌克兰地区。

    罗马尼亚想要扩大自己实力,不能只盯着奥匈手上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俄国手上的比萨拉比亚、还有西乌克兰地区才是罗马尼亚实力壮大的关键。当然特兰西瓦尼亚地区也必不可少,这可以让罗马尼亚占据周围国家的地形优势。只是现在埃德尔需要仔细的了解两地的情报,才能为将来做好参考。

    卡鲁斯特被叫来后,被埃德尔当面询问到。“对于比萨拉比亚和西乌克兰,你们情报部门知道多少?”

    卡鲁斯特明白埃德尔想问的是什么,于是他开口讲到。“陛下现在比萨拉比亚地区政治上比较混乱,提出各种政治理念的都有,不过目前可以将他们的政治诉求分为三个方面为主。”

    “其中以位于基希讷乌的比可斯特为主的政治家族提出,听从圣彼得堡的临时政府命令,目前占据比萨拉比亚地区的主流意见。而且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土地贵族工厂主等,我们分析这只是这些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的本能举动。”

    “还有呢?”

    “然后就是我们资助的几个小政党联合提出的回归罗马尼亚。因为这几年我们经济发展异常良好,所以当地对于国内羡慕的人也不少,让几个小政党有都吸引了不少当地的民众。尤其是在俄国革命之后,这几个政党加入的人更多了,而且不少家族的子女都加入其中。”

    埃德尔听到后点头说道。“很不错,这些都是聪明人。”

    对于这些家族的运作方式东西方都是一样。像清末士绅也是有良好的选择,老大学传统,老二学新学,老三去留学。这都是为了家族的传承和延续,没什么好计较的,只要到时候当地民众不阻挡罗马尼亚军队的保护就行。

    埃德尔继续问到。“你继续说。”

    卡鲁斯特继续讲到。“最后就是有一些比萨拉比亚的学者提出让其独立……”

    埃德尔一听居然有人提出独立,立刻打断侍卫长的话。“这些人多吗?有哪些人提出来的?”

    面对国王的激烈反应,侍卫长也只能先回答埃德尔的问题。“主要是以基辅大学的社会学家多斯塔夫,还有伯尔兹中学校长斯维克西为主的少些人。他们的主张目前没人重视,谁都知道比萨拉比亚不可能独立。”

    埃德尔听到侍卫长的回答后,内心有点烦躁。“让你人给这两位先生安排一个意外,我不想看到他们。”

    面对埃德尔草菅人命的命令卡鲁斯特没有辩解,只是回答道。“遵命陛下。”

    在看到埃德尔没有在说这些问题后,卡鲁斯特继续讲到。“相比于比萨拉比亚地区,西乌克兰就复杂多了。”

    具体有多复杂,埃德尔也是听了卡鲁斯特的讲解后才知道。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加利西亚有乌克兰西部七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这块土地上的200多万乌克兰人。而没有在被征服过程中遭到杀戮,家园也没有在战火中损毁,让西乌克兰人对于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也是非常顺从。

    乌克兰人最大的“好运”则是在被纳入奥地利统治之后,经历了特蕾西亚女皇和约瑟夫二世的改革的成果。在19世纪80年代,奥地利开始推行了一系列激进的改革措施。

    首先在1782年宣布废除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给予农民最基本的公民权。接着又在1786年规定农民为地州服劳役的时间,每周只需给地主工作三天。到了1787年将农民使用的土地和地主的土地,又禁止地主随意支配农民的土地。最后在1789年宣布用地租取代废除劳役制度,农民可以保留70%以上的收成。

    在奥地利境内的乌克兰人,90%生活在在农村,而且在改革之前他们遭受着来自波兰地主“奴隶”般的对待。所以,这次改革不仅帮他们摆脱了波兰地主的盘剥,更让他们比自己在俄罗斯境内的乌克兰兄弟们提早了近50年获得了“人身自由”。

    因为,与此同时叶卡捷琳娜女皇正在强化把奴隶般的统治强加给的俄罗斯统治下的乌克兰人,而他们的“解放还需要等到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后。

    奥属乌克兰人在经济上受益匪浅,又让乌克兰人在宗教和文化上获得很大的独立性。奥地利的皇帝在罗马天主教和希腊天主教之间实行对等原则,让希腊的天主教士与罗马天主教士获得了平等地位,这一政策让信仰天主教的乌克兰人感激涕零。

    同时,为了让奥地利统治下的乌克兰人摆脱波兰文化的主导地位。奥地利人就开始对乌克兰大众进行文化改良,虽然他们的目的只是希望培养出一个听命与奥地利的精英阶层。但是,在奥地利人的默许下,乌克兰人成功的推广了乌克兰语言。

    在1893年已经成为奥匈帝国认可在乌克兰人居住的地区的学校使用乌克兰语,到了1914年加利西亚已经有了超过2500所使用乌克兰语的小学和16所高校。

    虽然奥地利统治下的乌克兰人事从俄罗斯文化中寻求来源,但是,与奥地利的统治相反,俄罗斯不仅禁止存在希腊天主教会,甚至在1900年的基辅还不允许出版乌克兰语言的书籍。在宗教和文化政策上的差异,无疑让奥地利统治下的乌克兰人对于哈勃斯堡家族感恩戴德,忠心不二,为此他们得到一个新的称为“东方的蒂罗尔人”奥地利人

    正是因为这种对奥地利的忠心,所以在19世纪中期席卷欧洲民族觉醒的运动中,乌克兰人的表现出少有的“反动”。在1848年加利西亚的波兰人想要谋取自治时,却因为乌克兰人领导的“总罗斯拉达”的反对而未获成功。

    在看到“总罗斯拉达”的作用后,奥地利人吝啬的“赐予”了乌克兰人选举权,他们可以选举加利西亚100名代表中的25个席位。但是,乌克兰人在奥地利统治下的政治权利似乎也就仅此而已,且不论匈牙利在1867年就迫使奥地利帝国改为“二元的奥地利匈牙利帝国”,甚至波兰等民族也获得了巨大的政治自治权。

    或许是为了争取更多权益,或许是被奥地利的恩赐冲昏了头脑,“总罗斯拉达”试图组织武装力量去帮助奥地利政府镇压匈牙利的革命。这不是乌克兰人第一次提出组建武装力量1846年就有乌克兰人提出在城市建立民族军,在农村建立自卫队,却是第一次提出为哈布斯堡家族作战。不知道什么原因,奥地利并没有同意这一建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奥匈帝国才出现了第一支由乌克兰人单独组建的部队,此时已距离他们要求单独组建武装力量已经过去了近70年。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对于哈布斯堡家族忠心耿耿的乌克兰人,长时间无法实现组建武装力量的愿望,而其他民族却早已实现了。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其实就是奥地利人对乌克兰人的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在后来的一战中将给乌克兰人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

    在一战之前的短时间内,奥匈帝国军队就从1912年的18万多人扩编到1914的230万人。在奥匈帝国秣兵历马,但是奥匈帝国统治下的乌克兰人内部却出现了分裂。

    逃离加利西亚的乌克兰人希望自己的同胞把沙俄的军队当成“解放者”来欢迎;号称“乌克兰解放者同盟”的乌克兰人却希望依附于德国来实现乌克兰独立建国的梦想。而乌克兰总拉达则号召乌克兰人加入奥匈帝国军队,准备为“最伟大的朋友”奥地利反对自己“最凶恶的敌人”俄国而战。所以,在奥匈帝国人口中占据8%的乌克兰人,有25万人加入了奥匈帝国的军队,人数在奥匈帝国的军队中占达到了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