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三字出版
时间跨过31号,2002正式宣告它的到来。 昨晚的跨年演唱会正如它宣传的那样,大牌云集。在这个年代,对于地方卫视来说可以说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其威势直追春晚。在年轻一辈中,其风头甚至无可匹敌。陈味可以预料到,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今年的跨年一定是遍地开花。 可惜的是,跨年直播,为了照料到丫头的情绪,他只匆匆的看了一些,不全。至于重播,就好比看录像带,总觉得少了些氛围与滋味。所以,很多时候,陈味都不习惯看重播,除非是这个节目他真的是非常喜欢、舍不得。 很显然,跨年并不是,所以陈味虽然心中有点小遗憾,但也没有甚为在意。今年,摆在他面前的最大问题是—他要毕业了,他需要完成一篇看的过去的毕业论文。然后,他需要协助南方杂志在京城宣传《诛仙》,同时帮助他们打开一份市场。 前面的问题,相对来说简单一些,陈味已经有了大致考量。他打算就针对金庸“射雕”系列中的一些思想内核,尤其是道家文化精神谈谈自己看法。之后结合自己的《鲜血梅花》与《诛仙》再次论证经得起称赞、流通的小说,最恰当的做法就是在保证一定思想价值的基础上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写作方式。 难过的是后者,帮忙宣传?那他不就是要做汽车达人甚至空中飞人了?尽管这很清真,可是为了钱途,陈味还是屁颠屁颠的跑去了。 三个月下来,京城大大小小的图书馆、杂志社、小书售货商、印刷店等等,只要跟文字扯得上边的地,陈味陪着程红三人那是跑了个遍。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与死推销,南方杂志在京城也算有了点合作伙伴。 就这样,南方杂志在京城本土悄然的扎了根。虽然只是很小一块,但《诛仙》时隔半年后终于再次走进了京城的书摊。 至于南方,尤其是羊城与港澳地区,那真的是如火如荼了。《诛仙》剑一出窍,立即惊天地、泣鬼神,整个南方的杂志都笼罩在了它的阴影当中。如果,真的要来个具体比较,堪比当初金庸老先生《射雕》的一半声势。 为什么是一半?毕竟时代有所局限,如今人们可供消遣的娱乐方式忒多,尤其是电影对通俗小说的冲击,那是相当于核武级别的。 《诛仙》能有此风势,已经是得天独厚。除了它本身的取巧和陈味的加成外,南方杂志的背后努力也是一大因素,为此程红甚至托关系在明报上刊登了一篇关于《诛仙》的评论文章—后金庸时代武侠圣经。 尽管这很叶良辰,也惹来了诸多非议。但不可否认,在某种程度上,明报就代表着金庸。《诛仙》既能得明报如此评价,它自然有其可取之处。所以,不可避免的诛仙在南方,尤其粤语、闽南语地区大火特火。陈味,再次强势插入某些人的眼中,而这一次,他的背后可不再是单薄无依。 也因为这,前次嘲讽陈味的那位杜汶泽先生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只不过这一次,他没有再开口抨击,一个劲的装了鸵鸟,让众人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