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那些悄然变化的命运
从书店出来已经快三点了。 张东明给刘川打了电话,俩人说在上次老市场吃饭的那家骨头馆见。 随后张东明去银行取了三万块钱,打车到骨头馆的时候刘川还没来,这个时间饭店也没什么人,张东明找了个靠边的桌子坐下来。 二十多分钟,刘川来了。 这小子一身的皮衣皮裤,锃亮的皮鞋,还带着个黑墨镜,嘚嘚瑟瑟的样儿,看着还有点这年代港台明星的范儿。 “等一会儿了吧。”刘川一屁股坐在来。 “也没,你不说正跟新处的那个小姑娘逛街呢么,人呢?”张东明随口问。 刘川脱下外套搭在旁边椅子上:“给送家去了,要不早过来了。” 张东明说:“送回去干啥,领来看看啊。” 刘川接过服务员的菜单,笑道:“不是怕你这老光棍压抑么。” 张东明笑了笑,他太了解刘川了,看着大大咧咧嘚嘚瑟瑟的,其实说话办事都很讲究,能力也很强。 在这方面,张东明自认是不如刘川的。 前世,他们三兄弟从最初的一起创业到后来发展壮大过程中,三人根据各自的长处,一直都是各有侧重的。 张东明是掌控全局,刘川是交流沟通,另一个人则主要负责具体落实。 也正是他们三人彼此间的优势互补,才能让他们在建筑房产业如“饿狼扑食”甚至是“你死我活”的年代生存下来,并且将企业做到了那种程度。 这也是张东明为什么会对董燕评价那么高的原因,因为他太清楚这个年代、这个行业中的艰难险阻与是非黑白了。 他们三兄弟合力尚且如此,董燕一个几乎也是白手起家的单身女人竟然能将企业做到跟他们同样的高度甚至犹有过之,真的不一般。 点了菜,刘川要了两瓶啤酒,一人一瓶。 边吃边唠,张东明把装着三万块钱的手提袋推给刘川,刘川打开了看了眼:“太多了,用不了这些。” 张东明喝了口酒,笑着说:“花钱好办事,多花钱更好办事。” “那也用不了这些,两万妥妥的。” “得了,别墨迹了,多少的,反正就这些,你看着办就行了。” 学生成绩的好坏,首先是看学生自己学不学。 如果一点不学那就不用说了,啥学校啥老师教都一样。可如果学生自己是学习的,那成绩的高低则取决于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条件。 就比如张东明他们的班的赵小莉,在全校的成绩都是数一数二的,可为啥现在连考县二高都不能保准,就是因为北山乡中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条件实在太差了。 如果赵小莉是在城里念书,以她那认真学习的劲儿,别说县二高了,县重点也是稳稳的,甚至都可能考上尖子班。 而张东明既然决定了要好好教这些学生,自然就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其中教学水平这方面,张东明从一开学就开始准备了,否则他天天花那么多时间看数理化的教材干啥,又跑市里来买参考书干啥。 至于教学条件这方面如何解决,就是这时张东明跟刘川说的事。 张东明给刘川的这三万块钱,是让刘川帮他去县三初中走关系,目的是得到县三初中这届初三的数理化加上语文和外语的所有的参考书、习题册、月考卷以及各种小考的试卷试题。 之所以选择三初中,因为三初中是县里教学质量最高、成绩最好的初中,三初中的高中升学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其中考上县重点一高的能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