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1621之大变革在线阅读 - 77.摊牌,渐变

77.摊牌,渐变

    对永宁知府而言,天启三年的后半年不好过。虽然知府曾想着借助驻矿太监的力量制约卢象升和谭良栋,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卢、谭二人完全不把驻矿太监放在心上,说扣就扣了。

    随后发生的事更是让知府感觉自己纯碎成了摆设,吕梁营出动剿匪,在各村留下人驻守,建立护村队,给当地的粮长、里长们交待的是维护治安,但傻子才信这样的说辞,自从各村在吕梁营的帮助下建立护村队后,粮长、里长的威信全失,县衙的衙役们连村子都进不去了。

    九月份,随着吕梁营完成剿匪,谭良栋又召集吕梁地区的煤矿主,和卢象升一道搞了个煤炭协会,一下子,原先官员们收的煤矿份子钱全都没了,除卢象升的中阳县外,其余各县从衙役到县令,州府从推官到通判、同知、知府,几乎整个吕梁的所有官员完全被卢象升和谭良栋联手架空。

    当初卢象升在决定支持谭良栋和胡振江的变革后,在吕梁营的支持下,把整个中阳县衙从上到下都换了一遍,那些根深蒂固的各司吏员全被撤下,换上自己的人。

    明代的制度县官不下乡,也就意味着一县之中,直接由朝廷任命的只有少数的几个职位,县令、县丞和县主簿,中阳县丞早就在流民混乱中废了,主簿本人在混乱中也是毫无作为,跟着前任中阳县令一同被革职,卢象升从大同回来后,掌握住局势,撤掉代理的主簿,换上自己的好友胡振江。

    天启三年十月,中阳县衙,谭良栋和卢象升相对而坐,成功剿匪后,卢象升把吕梁目前的状况写到要给刘策的报告中,并把自己今后的想法也附上,基本上和谭良栋、胡振江两人所设想的变革差不多。

    “良栋,吕梁大体安定下来了,土豆确实是个好东西,只要把土豆继续推广,我想粮食危机能大大的缓解。”

    谭良栋点头道:“确实,不过还要注意,我在柳林培育时专人照看,大规模推广的时候不大可能像我在柳林那么精细。”《土豆志》已经刊印了一百份,以现在土豆的规模够用了。

    “确实如此,不过吕梁刚安稳下来,我这份报告上去,刘大人如果要重提夏税秋粮的事,那现在这局面很有可能会被破坏掉。”卢象升犹豫道。

    “建斗,报告必须得交上去,从县令到知府,以现在的吕梁来看,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安定地方的功劳。”经过罗汝才一闹,现在的山西,汾州、辽州、沁州三州流民四起,潞安府闹得最厉害,各处煤矿的矿工不满矿主的压榨,纷纷起来反抗。

    在当前的局面下,卢象升能联合吕梁营让原本混乱的吕梁恢复秩序,这是一份很显眼的功劳,足够卢象升往上升好几级,更别说卢象升还有着刘策这样的政治资源。

    知县是正七品,小府的知府是正六品,从中阳知县到永宁知府,连跨两个品级,卢象升很有信心。况且,卢象升把这份报告递给刘策后,便准备去一趟

    永宁府,正如民间所流传的那样,“泥塑的知府,实权的县令”,要想压制其余四县的县令,卢象升就得和知府好好的谈一谈。

    在天启年间,各地的局势虽动荡不安,但朝廷在大体上仍掌握着绝对的力量,甚至在天启后期魏忠贤主政时期,西南的奢安之乱被压缩在贵州一地,辽东还取得了宁远大捷。

    随着吕梁营实力的增长,谭良栋必须选择要和卢象升合作,有很多事情必须在朝廷下的名义下进行,卢象升就是谭良栋给自己找的“名义”,并且在谭良栋的努力下,卢象升和谭良栋在大方向上保持着一致的观念。

    永宁州府,知府正和幕僚讨论着吕梁营剿匪的事,言语之间充斥着对卢象升和谭良栋的不满。

    “哼,卢建斗,堂堂进士出身,整日和一武夫厮混在一起,真是丢了读书人的脸。”

    幕僚附和道:“东翁说得是,这卢象升要是还顾及读书人的脸面,哪会如此这般的不尊上。”幕僚这话隐隐指责卢象升完全不顾及知府的脸面。

    知府衙门外的衙役走进知府和幕僚所在的内堂,抱拳道:“大人,中阳卢知县求见。”

    “你说是中阳县的那个卢象升?”

    “是的,大人。”

    “好,你先出去,跟卢象升说让他先等等。”

    “是。”

    衙役出去后,知府皱着眉头道:“这卢象升来干什么了?上任这么久,除了有公事的时候来一趟知府衙门,这次来做什么了?”

    幕僚提醒道:“东翁,这卢象升来者不善啊,吕梁营可是刚刚剿完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