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连锁反应(下)
当然表现的最积极、而且礼数最周全的是翟让的死对头、而且是从小就跟皇帝不对付的李密。 他甚至派人跑到江都跟皇帝大表了一番忠心,又讨来了一道旨意,这才大张旗鼓的打起了奉旨讨逆的旗号,尽起十五万兵马开进琅琊,一南一北将翟让正从北海西返的主力大军堵了个结结实实。 将近四十万大军在紧张的对峙,看起来剑拔弩张一触即发,可是就这么僵持了好几天,却未发一矢未伤一卒,这是咋回事? 因为无论是翟让、李密还是窦建德,不管是因为愚蠢、冲动还是睿智而挑起这场战事,他们都是把自己的大部分本钱甚至是身家性命压在了上头。所以等到箭在弦上时,他们都难免麻杆打狼两头怕——万一这一仗打不赢怎么办?就算打赢了实力大损怎么办?万一被那帮光起哄架秧子、就是不肯出手露头的jian猾之辈渔翁得利了怎么办? 反正还有无数个“怎么办”在等着他们,不解决这些问题,他们还真下不了这个决心。 所以他们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两个办法,一个是拉人下水,一个是寻找后路。 李密和窦建德拉人下水的理由很充分——他们可是替皇帝出头,总不至于这天底下的忠臣义士就他们两个半吧?那些大话说了一箩筐的老几位是不是也得来点实在的意思意思?当然他们所指望的其实就是李渊和屈突通。至于像杜伏威、萧铣之流的一个是离得太远,更主要的是这些战五渣就算不辞辛苦的愿意千里来援他们也瞧不上。 而翟让的有点失道寡助了,所以他只能把目标选定在了杨霖身上,毕竟大家名义上都出自瓦岗一门嘛。于是翟让派出了王儒信出使东都,并许诺只要杨霖出兵牵制李密后路,待打赢了这一仗之后,淮安、颍川、汝南这三个原属李密的郡便尽数归他所有。 翟让找杨霖帮忙是病急乱投医,那么当李密和窦建德也找上门来,而且是向他谋求后路的时候,这事就有点怪了。不管杨霖最近怎么得瑟,他毕竟还是个后辈、小辈,而主持大局、匡扶正义这种事情不是该武林盟主出头吗?就算大家谁都不服谁选不出这个盟主来,那也应该去找皇帝,毕竟这些破事哪个跟他都脱不了干系。 不过无论李窦还是翟让都认为这事找杨霖最合理,没谁比他更合适了。 原因有三。 首先就是实力。如果说在与王世充一战之前,群雄对杨霖的评价还是跟萧铣、杜伏威之类的废柴不分高下的话,经此一战,杨霖在他们心中的分量蹭蹭的连升了好几级。毕竟像王世充这样的对手、八万多江淮兵和原府兵这样的强军,又是在老王虚实相替、两路夹击的妙手连出的骤然袭击下,杨霖能够从容应对,尤其是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如同狂风暴雨一般几乎将老王全歼,这等手段和战力没谁敢保证自己也一定能做到。这年头,实力是一切考量的前提,就算杨霖是个智障或者三岁幼童,只要够硬、够狠,别人就得服、就得敬。 其次是利益攸关。这几方势力中,就算跟他打交道最少的窦建德和罗艺,也在北征突厥时与他有过一段香火情意。李渊和屈突通就更不用说了,跟他打交道最多,合作也最多,彼此间就算说不上共荣共存,也是扯不清道不明,牵一发而动全身。至于翟让和李密更是与他算是同门,都是瓦岗三王嘛,兄弟阋于墙共御外辱说不上,但起码相互关系不像翟李那样水火不容,还是有些共同语言的。 最后就是杨霖的信誉还算不错。这话听起来好像不太靠谱,杨霖这小子是出了名的蔫坏、最爱占人便宜,上边说过的这老几位,就连跟他没打过几次交道的窦建德,也被杨霖拐跑了他的结义兄弟雄阔海,至于像李渊、翟让和李密,更是被杨霖坑过无数回。不过话说回来,这老哥几个自己心里也有数,他们之所以被杨霖坑,主要是因为他们想坑杨霖在先,只不过总坑不过这个又jian又滑的小子而已……不过杨霖这小子也有好处,那就是每次坑人都是点到为止,绝不过分,而且还给他们留足了余地和面子。更重要的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这小子还是很讲究的,而且没什么攻击性,属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类型。 所以尽管大家都被他坑过,但是相比于其他人,大家还是更喜欢跟杨霖合作。 于是乎各方势力的使者便怀揣着各样的心思云集于东都,但是名义上都是来恭贺他的新婚之喜的,而那正在紧张对峙的六十万大军也整日在翘首西盼,等待着是战是和的消息…… 搞清楚了这一系列大事小情的来龙去脉,杨霖顿时头大如斗。还没等他应付走裴矩,又有好几路使者闻风而至堵住了他家的大门,吓得杨霖抱头鼠窜,翻墙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