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闹隋在线阅读 - 第二十四章 杨玄感

第二十四章 杨玄感

    潼关城下,杨玄感暴跳如雷。

    自从拿下荥阳和尉氏,就没有一件事让他顺心过。

    拿下河南道后立刻西征,是在起事前就定好的事情。尽管他的谋士和部将们对此有不同的意见,那些归附的反贼们也不以为然,就连他的谋主李密都屡次进谏,认为当务之急是立即北上河北将杨广的势力一网打尽,可是杨玄感依然不为所动。

    他认为,这就是帝王与臣子对天下大势认知上的天然差别。

    ……

    杨玄感出身世家,父祖均是战功赫赫的名将。他自幼随父出征,也算是见过大阵仗的人物,如何看不出当今天下乱局的枢要之所在便是河北?更别提他与杨广之间化解不开的恩怨。杨广可以说就是他的父亲杨素一手推上皇位的,期间肮脏的交易、血腥的谋杀、龌蹉的算计不足为外人道,可是作为直接当事者的杨家有什么不知道的?父亲就是被杨广活活逼死的,现在皇帝猜忌的对象又轮到了身为家主的自己,稍有不慎,便是身死族灭的下场。同为弘农杨氏出身,杨家早就注定了跟皇帝不死不休,造反是必然的选择。

    既然走上了这条路,杨玄感唯一的选择就是取杨广而代之,坐上那张金灿灿的皇帝宝座。在这个大前提下,什么私人恩怨和军略战策都得让路。

    东都起事,天下景从,战无不胜。可是杨玄感站在乾元殿的最高处,却只能自称楚王,唯一的原因就是他所在的是洛阳,而非长安。

    长安啊长安,那已经不是一座城,而是皇权的象征。

    那块被八水滋润的土地,孕育了最为光辉灿烂的汉家文明,诞生了周、秦、汉等强悍无匹的帝国,即便是那些胡人一时得势占据了长安,也能以天下正统自居。

    正统啊,以臣易君,就差一个正统的名声啊!只要拿下了长安,正统大义之名唾手可得,到那时,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称帝了。

    所以西征才是当前最大的急务!那些注定匍匐于帝王脚下的蠢货们知道什么!

    至于在河北逐渐得势的杨广、野心勃勃的反贼和鼠首两端的部将们,杨玄感不觉得有什么威胁,一切尽在他的掌控之中。

    为了今天,他下了一盘很大的棋。

    ……

    从大业二年父亲杨素去世,他就开始策划此事。起初他打算拥立秦王杨浩,可是深入接触之后发现此子性情孱弱,毫无人主之相,遂产生自立的想法。

    从此,他一方面广建华宅、收纳美女、与一众勋贵子弟裘马声色不务正业,利用礼部尚书职权卖爵鬻官,招致御史弹劾无数,俸禄几乎被罚了个精光……他却以此安抚了帝心。与此同时,作为世家大族,无数对杨家忠心耿耿的部曲亲兵、门客家臣从京师陆续消失,或到地方任职、领兵,或化身商贾、名士周游四方,甚至落草为寇。他们广泛结交地方官员、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强,积纳钱粮。几年过去,以弘农杨氏祖宅为中心,悄然织成一张覆盖中原各处要地、以利益为纽带的庞大网络,啸聚了大批豪杰义士,黎阳、河阳两仓要职以及河南关陇军资运输尽入其手。至此,杨玄感起事的时机已然成熟,就等一个机会。

    大业七年,他听说皇帝有东征高句丽的打算,不禁大喜过望。杨玄感一面上书主张收复辽东故地,声言“眷彼华壤,翦为夷类”,指责高丽“兼契丹之党,虔刘海戍,习靺鞨之服,侵轶辽西”,并自荐领兵东征。同时以重金贿赂许国公、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之子宇文士及,求取兵部尚书之职。

    随后,杨广令朝议东征事,并有意御驾亲征,一时朝堂大哗。重臣中,除了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黄门侍郎裴距和内史侍郎虞世基不肯明确表态外,朝堂被一片反对之声淹没。唯有礼部尚书杨玄感力主出兵,并与纳言苏威、兵部尚书段文振等吵成一团,本就年老体衰的段文振被气得当庭呕血不止,不得不归家休养。

    杨广本就不是个善纳人言的主儿,一旦拿定了主意哪怕是全体大臣一起吐血也甭想让他退缩,更何况就吐了一个段文振?倒是一向让他有些猜忌又拿不到把柄的杨玄感的表现让他颇为满意。再加上段文振退养、宇文述举荐,杨广没多想就把兵部尚书这个官给了杨玄感。

    不过很快杨广就后悔了。天子出征,兵部尚书哪有不随行的道理?可是楚国公一系在军中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这么多年来把杨玄感扔到礼部吃灰就是要消除这种影响,怎么可能再给他死灰复燃的机会?可是诏令才发出几天就反悔,杨广也拉不下这个面子,加上最近为那个莫名其妙的《桃李子歌》搞得头疼不已,所以对这个同样姓杨的家伙也就放松了警惕。于是乎天子亲征,兵部尚书却被扔在了东都督办粮草军资,再加派能力出众而且忠心耿耿的左右护法樊子盖和卫玄盯着杨玄感,杨广觉得很放心。

    殊不知这正是杨玄感想要的结果。

    在他的怂恿和杨广的好大喜功之下,本来议定出征的十二卫兵马变成了集结天下的军队,无论南北远近,都要汇合于涿郡。连什么江淮的水手、江南的弩手、岭南的排镩手这种不入流的杂兵都在征召之列。同时命令幽州总管元弘嗣往东莱海口造船三百艘,官吏监督劳役甚急,结果造船工匠昼夜在水中,几乎不敢休息,从腰往下都长出蛆虫,十分之三四的人因此死去。又命令河南、淮南、江南造戎车五万乘送到高阳,用来装载衣甲幔幕,还征发民夫并船运黎阳及洛口诸仓米到涿郡。船只相次千里,载兵甲及攻取之具,长期来往在路上的有数十万人,挤满了道路,昼夜不停,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sao动。

    于是东征的兵马加上民夫达到了一百三十多万,号称两百万。

    熟知兵略战阵的杨玄感深知三百里必蹶上将军的道理,他还知道自古以来一次出兵二十万以上的军队鲜有胜绩,必然被后勤和通讯问题搞得焦头烂额,更何况督办大军后勤的还是他这个心怀叵测的兵部尚书。他更知道早已经被修运河、建东都榨干了民力的大隋朝,再度出动百万大军远征的结果就是遍地烽烟。

    所以,当被李密称为“杨门四俊”的柴孝和、房彦藻成了王薄和孙安祖的谋主,贾润甫、祖君彦让瓦岗翟让言听计从,两河义军会盟在即的时候,万事俱备,只等他登高一呼,便是改天换地的时候……

    于是,才有了今天他杨玄感跃马通关,睥睨天下。

    ……

    翟让毕竟出身低微,贱而骤贵之下不知天高地厚要求进驻东都本在他意料之中,发生争执也是他和李密密谋好的,目的就是把尾大不掉的瓦岗军纳入西征大军,在潼关和长安这两个注定的血rou磨坊里边消耗掉。支开杜伏威和窦建德固然有保护大军两翼的意思,但更重要的是分化这些反贼的力量。毕竟二十万西征大军中,杨玄感的嫡系部队尽管精锐,也不过七万人而已,要压制那些野心勃勃的贼军已经很勉强了。要是再混进二十多万贼军,杨玄感会觉得自己的脑袋长得不太稳当。

    可是千算万算,却没想到一向没什么脑子的翟让居然不顾自己反对将大将徐世绩和程知节摆在了荥阳和浚仪,把洛阳看得死死的。他的大兄翟弘也趁大军西去之际带着两万人强行闯进了洛阳,虽然被杨积善堵在了内城之外,但也把好好的洛阳祸祸得不轻……

    紧接着,杜伏威和窦建德也不省心,公然违背命令,一个跑到了琅琊,一个回了河北,导致自己的两翼现在空空荡荡的毫不设防……

    更让他恨得咬牙切齿的是,潼关城下,翟让率部就攻了半天,伤亡了不过三千兵马,就以潼关坚城不宜强攻为名回营休整去了。而他安排的内应,到现在也没有动静。

    ……

    “玄纵,杨海那老奴现在何处?为何迟迟不能发动?”因为河北事急,李密连夜北上了,所以对于军中大事杨玄感颇为仰仗足智多谋的二弟杨玄纵。

    “王上。”

    与满营帐里顶盔掼甲的众将不同,杨玄纵一身白色长衫,头戴高冠,手里还摇着一把羽扇,显得有些轻佻。不过对明显气不顺的大哥,他还不敢怠慢,连忙放下扇子,翻出一封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