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玄幻小说 - 云阁集在线阅读 - 仁寿宫变:血溅屏风

仁寿宫变:血溅屏风

    仁寿宫变:血溅屏风

    大隋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文帝杨坚驾崩。太子杨广“继位”,登基,是为炀帝。

    首先,我先说明白。我对炀帝之评绝非后世之谩骂,也绝非后世之赞颂。

    另外,我所要说的,是一个个客观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大是大非我没有任何资格下定义,没有任何资格评头论足。当然,也不可能有资格。我所说的,只是尽量还原了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去评说他们。

    正文。

    是年年初,杨坚在仁寿宫患病,“疾难愈”。文帝卧病三月,于七月病情加重。

    此间,那表面上温文尔雅、仁爱孝谨的杨广终于露出了他荒yin无道的一面,非礼自己亲父亲的妃嫔。

    消息传到了杨坚的耳中,他先是一怔,他是在不相信他那个好儿子会干出如此龌龊之事,左右侍奉的宫人与前来哭诉道“太子无礼!”的宣华夫人一再确言。

    杨坚大怒。

    老子还没死呢就在老子眼皮子底下做这种事!要是等老子死了你还要怎么样?!

    他用尽气若游丝的气力拍打着桌子:“畜生,怎能托付国家大事?!独孤(皇后)误我!”纵是恨铁不成钢,纵是看错了人,始之冤枉了杨勇,然为时晚矣。

    他叫来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命二人修书诏杨勇(原太子,被废为庶人),并废掉太子杨广。亦侍奉在杨坚身边的太子死党高官杨素闻讯,随即告诉了杨广,与太子协谋矫诏,赐死杨勇。并放柳述、元岩入狱。

    杨广、杨素谋划对策,矫诏令东宫士兵守卫仁寿宫,出入都由宇文述、郭衍负责,又命令张衡时刻守候关注隋文帝的病情。

    不久,七月丁未日,文帝杨坚在这天晚上驾崩,故,朝廷内外、市井坊间有很多非议。皆说杨广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弑父。另又说是张衡弑君。杨广弑父在《隋书列传第十三》杨素传、《隋书列传第十》杨勇传、《隋书列传第二十一》张衡传、《隋书·后妃列传》等《隋书》章节中也有多处记载。唐人在《通历》中则记隋文帝被张衡“血溅屏风”,在《大业略记》中记文帝被张衡毒死。

    隋唐第一疑案大致如此。

    仁寿宫变,文帝之死自然是个千古疑云谜团,但肯定非杨广则张衡或其他人,绝不会是自然死亡。史皆云“暴崩”。

    杨广绝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他“美姿仪,少聪慧”,又是当年南下灭陈的一大功臣,他进谗言,让父母立下了废杨勇的决心。他虽然已是铁定的东宫太子,只需要等老子死了就可以登基继位。但他却没有这个耐心。

    大家可能会想,既然这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那还急个什么。可关键就是这“父死子继”。

    隋人平均寿命(除去孩童早夭等特殊情况)有五六十岁。杨坚60出头,身子也不是很好。杨广也已经是35岁的人了,虽说不久他就能熬到老爹殡天,然后登基为帝。但,他早已迫不及待了,杨广此时五去其三,出于对人生的自负,出于对时间的焦虑,出于对地位飞跃的欣喜若狂,他巴不得上一秒老爹死了,下一秒就能登基做皇帝。

    所以,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文帝杨坚之死百分之百他人所为,但其人并非杨广,他还没有暴戾到这种地步,他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明君,一个与三皇五帝、秦皇汉武比肩的有为之君,他也认为以自己的才干定能如此。

    如果他弑父定会招来天下人的唾骂,魏晋南北朝以来积蓄的忠义之风最鄙夷的就是这种不忠不孝不义之事。所以杨广绝不会做出这种事,这件事应该是张衡或是文帝别的近臣、近侍。

    杨坚一世聪明,他的一生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杨坚在位期间,军事上灭南陈,成功地统一了自东晋以来南北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他破突厥,被尊为“圣人可汗”;政治方面,开创了先进的选官制度,确立了三省六部制,试行了科举制度,选拔了众多优秀的人才,大大削弱了世族垄断官吏的现象,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世族大家从此没落,一蹶不振;经济方面,他使隋朝成为了盛世之国,为后来的大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宋末元初的著名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说“古今国计之富莫如隋”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在魏晋南北朝人口大消亡之后又答到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时期。杨坚在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1978年所著中《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排行第8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