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刘和闯三国之绝处逢生在线阅读 - 第三十回 徐庶用计巧借箭

第三十回 徐庶用计巧借箭

    公园208年11月12日的凌晨,大雾弥漫长江两岸,苏飞的水军静悄悄地一艘艘靠岸,刘备的几万大军整齐地在江岸码头等待登船。刘备披上了战袍,腰佩三尺六寸的神龟宝剑,内穿天蚕衣,头顶防风帽,胯下一匹乌骓马,随队出征,徐庶紧随刘备而行,也是一身戎装,在火把的引导下,踏上跳板登上了苏飞的指挥舰。

    初冬的寒风卷着浪花打在船舷上,摇摆的甲板让刘备站立不稳,踉跄几步,苏飞赶紧令人搀扶刘备进仓坐下休息。整个码头一队队的人马,井然有序,悄无声息依次登船,百余只大船有条不紊地驶入码头,载满将士又慢慢驶出码头。

    苏飞的指挥舰也驶出了码头,刘备适应了一下也能在甲板上走动了,船行的不算快,因为是逆风行驶,也没撑起风帆。大雾弥漫,一眼望不到岸。风虽寒,有天蚕内衣在身,便不觉寒冷。天蚕内衣乃江南蚕丝与黄麻编织而成,利用低温烘烤,同时加入碳粉及花粉(起到香料及催化的作用),经过三天的精工细磨而成,质地柔软,散发暗暗淡香,除了保暖的功能外,因其有很强的弹性和韧性,兼有防护身体的作用,而且对火也有一定的抵御作用。由于江南蚕丝短缺,刘备军中只能提供给将官使用,要想作为制式装备,人手一件,起码得经历十数年的积攒,才能提供一万件的蚕丝。

    船虽然速度不快,由于水军熟悉航道,行船有方,战船平稳地抵达了北岸。

    部队的登陆静悄悄地进行着,刘备离开了苏飞的指挥舰,与担任护卫的赵云、甘宁在一起行动,徐庶领着李孟、李达、于禁一同往曹安民的军营摸去。关羽、魏平两路伏兵,也在进入指定的位置。

    刘备领着赵云、甘宁来到离曹营还有五里多的地方,命令下马待令,不许弄出大的声响,徐庶率领的草车队继续前行。

    徐庶率领草车队摸到曹军营地附近,朦朦胧胧地能看到箭楼。徐庶下令擂鼓,李孟、李达和于禁率领部下驱车缓行。曹营里也已发现情况,大雾弥漫,不知来了多少部队,躲在箭楼的曹兵不敢出来,居高临下发射弓箭拒敌。

    结局正如刘备所料想的那样,曹安民的部队以弓箭手为主,不敢出来。徐庶的战鼓擂得震天响,直至雾散天明,曹安民都没有出击,只是施放狼烟待援。

    目的达到了,徐庶下令收兵。第一队李达先撤,第二队李孟紧跟,最后撤下来的是于禁。徐庶严密监视曹军动态,直至三队人马全部撤离,也未见曹兵有异动,徐庶在白耳精兵的护卫下最后撤离。

    刘备见到满载而归的草车队,嘱咐赵云、甘宁二将殿后,刘备与徐庶的草车队回到江边,顺利登船,在苏飞的指挥舰上,刘备下令旗号兵给关羽、魏平两路伏兵发送撤离命令,关羽、魏平接到刘备的退兵信号,井然有序地退回了江夏。

    回到江夏,清点所获,箭十万三千零二十六支,刘备立即令人打包十万支箭装船,让苏飞带回柴桑等鲁肃来取。

    在江夏,刘备召开了总结大会,文武聚集议事厅,刘备对此次军事行动很是满意,对江夏的练兵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给练兵科高度的评价。刘备在总结时说:“此次军事演习,检验了各路部队的军事素养,以及各军兵种的协调作战能力,吾军服从命令听指挥的自觉性大大提高。吾确信,这是一支能打大战、硬仗的、无坚不摧的军队。”

    徐庶对各支部队的表现进行了点评,并对柴桑水军给予高度的赞扬,徐庶指出:“柴桑水军调度有序,在湍急的江面上,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能够有这样优良的表现,没有发生一起碰撞事故,没有走失走散一艘船只,这与柴桑水军平时的训练是分不开的,这与柴桑水军的军事素养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