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都市小说 - 安心田园在线阅读 - 第一百零四章 无题

第一百零四章 无题

    将鱼类放到龙山水库之后,叶凡便闲了下来,整天要不是就陪着王庆到处走走,要不是就回到老屋陪陪父母,跟两老家长里短的聊会儿天,摆摆龙门阵。

    日子过得惬意舒适,安逸悠闲。

    时间慢慢游走,转眼到了六月,在这期间,大胖带人去了一趟京城,专门为了买房子而去。

    买房的过程很顺利,毕竟他在公司的权限很大,经过大量挑选,大胖在问过叶凡之后,决定将房子买在京城农业展览馆附近。

    房子买好后,大胖在京城的公司转悠了一圈后,就打道回来了。

    六月初,扶贫养殖基地经过了验收,这次叶凡没亲自去,而是让大胖带队负责的。

    情况很好,这次可能由于之前叶凡的重视,全县分布各处的二十五个养殖基地建设的标准都非常的高,叶凡得知情况后,就放下心来。

    由于养殖基地初建,所以叶凡初次在各村投放鸡苗只投放了一万只,先让各个村的村民磨合一下。

    基地选址基本上是选的荒山,所以租金较底,每座山一个月一万,二十五个村就是二十五万,这样一来,光租金田园一年就要投入三百万。

    另外就是之前的各种设施了,平均下来,一个村也投入了五十万,标准较高,所以这一圈下来又是一千多万出去了。

    接下来就是人员的工资了,虽然暂时每个村只投放了一万只鸡,但人员的培训可不能延后。

    因此,安心田园在每个村选择了三十户相对贫困的家庭合作,每个家庭平均下来有两人可以领到工资,这样算来,一个月又得开支两百多万,数量不小。

    剩下的就是粮食了,这些喂鸡鸭的粮食全部由田园统一配送,都是空间出品,所以成本相对较底。

    另外就是养鸡和养鸭的区分了,在山区的村庄,则是以养鸡为主,靠近长江边上的村庄就以养鸭为主了。

    养什么,养多少,全部都由田园统一协调管控,这样做好处多多。

    “什么?他们现在就派人过来蹲守了?”叶凡看着大胖惊讶道。

    刚才大胖跟他汇报,在之前很多客户都跟田园签定了购买家禽协议,但让叶凡没想到的,这些公司尽然在自己刚养殖鸡鸭不久,就派人过来了。

    他们生怕自己的份额不能满足,让别人抢了去,这事还真让叶凡感觉稀奇,难道他们就不怕自己养的东西不好?

    “恩,到今天上午十点为止,已经有十六家公司安排人过来了,现在他们就住在田园,看那样子,他们是打算长期住下去了。”

    大胖也感到这样的事很新鲜,他没想到这些公司竟然这么相信安心田园,让他有些受宠若惊的同时,也荣耀非常。

    叶凡见大胖确定,点了点头,说道:“那行吧,他们既然这么上心,我们也不能辜负了他们一片好意。这样,你跟他们说,从下个月起,我们每个月都会投入一万只鸡鸭苗到养殖基地,保证能够让他们都有产品拉走。”

    “那好,我等会儿就告诉他们这个消息。”大胖回道。

    叶凡点点头,其实他空间里还有近百万只已经长成的鸡鸭,但这数量太大,凭空放出来,他不知道如何去说来源,所以也只得按下。

    现在叶凡没有再让空间里的鸡鸭数量增长,只是在不停的孵出许多的小鸡小鸭,至于那些已经长大了的,叶凡则每天弄一些到田园售卖。

    田园对于鸡鸭需求很旺盛,因为在这里游玩的旅客不只是就地享用,还有许多人喜欢了就直接打包买走一些,甚至还会直接买几只活的带走。

    所以叶凡也不担心自己那么多的鸡鸭没办法卖出去,虽然卖出去的都是老鸡老鸭,但价钱并不便宜,反而非常之贵。

    就比如现在,市面上的土鸡大概在二十五块钱左右一斤,但田园售卖的价钱已经达到七十块一斤,然后市面上的土鸭大概在十块钱左右一斤,田园的售卖却已经达到每斤三十块,而且还在限量供应。

    总之,田园出品,售卖都非常火爆,供不应求,怪也只怪现在有钱人太多,他们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

    想想也是,相对于能随时花上几万出来旅游的游客来说,花上几百块买上一些优质的鸡鸭,那都是小钱了。

    “对了,你还有什么事吗?”叶凡见大胖还坐那不走,于是问道。

    “恩,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就是昨天来了几个国家干部,听说是什么鲁省C县的,说是过来想跟我们田园合作,这个事比较大,还得你来拿主意。”大胖回道。

    “鲁省的?这些干部的身份确定没有?”叶凡奇怪道。

    按他的想法,自己的安心田园的名气还没那么大吧,毕竟田园从组建至今时间还短,如果说是省内的干部过来,叶凡不会怀疑,可省外的有干部过来找自己谈合作,他心里有些怀疑。

    “身份确认了,他们也拿了我们县里开出的介绍信,真实性不用怀疑。”大胖保证道。

    叶凡点点头,低头沉思。

    这个情况是一个新情况,一个省外的政府机构跑来跟自己谈合作,无外乎就是建立新的养殖基地的问题。

    可他自己在之前已经将所有事情都下放了,如果自己就这么从中接收过来,对那些辛苦在外的员工很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