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叶家
顺着山中小路,叶凡回到田间,跟各位叔叔伯伯聊了会天,讨论了下梯田的施工方案,叶凡便朝山下的老屋走去。 叶凡家里的房屋是一幢有几百年历史的老屋,根据族谱记录,叶凡祖辈是明朝时期明成祖朱棣登基后从南京逃难至此便隐姓埋名,后至清朝时期,才改回叶姓。 本来二廊村这一片都是属于叶凡家的,在新中国成立后,为响应国家政策,便把土地分给村民。 为此,叶凡的爷爷被评为地主,乡亲们联名作保,叶凡爷爷才没有被连累。 他们家的老房子也被镇里面拆掉,只保留了现在叶凡家老屋。房子拆掉的各种建材也被征用,用去新建了镇里的大会堂,至今还在使用。 叶凡的爷爷在叶凡三岁的时候去世,叶凡的奶奶据说在生叶凡父亲时难产去世,而叶凡父亲也是独子,所以老屋便由叶凡父亲继承了下来。 叶凡走到老屋前的大坝上,这大坝长约500米,宽约300米,极为宽阔。 以前整个村在粮食收割后都会拿到这大坝上晒干,再顺便给叶家交地租。直到现在村里收粮后还会在这儿晒粮,所以这大坝便被保留了下来。 大坝除了入口一边,其它三边都种有黄果树,黄果树也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现在都被县里确认为保护树木,每颗树上面都有县里订的铁牌并编了号码。 这些树据说是叶凡祖上种的,为了让晒粮食的乡亲看粮(防止有鸟吃)的时候有地方乘凉而种。 每颗树树枝展开有方圆二十米,一颗接着一颗。 每颗树下都一座石桌,每座石桌有四个石櫈。石头是二廊山特有的龙骨石打造而成,上面还有精细的花纹。 每到夏天晚上,很多村里的人就会在这边来乘凉,那个时候,老人孩子在这里休憩玩闹,热闹的很。 叶凡家老屋在大坝的正北方的中间,用老一辈的说法是坐北朝南。所以老屋的大门相比起房屋有一定的斜度,大门正对南方,与房屋不在一条线上。 两扇大门采用实木做的,做工精细,上面雕刻有门神图案,一看就知道叶凡祖上家境殷实,且文化底蕴深厚。 大门左右两旁的“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对联牌匾及“叶家”门头字体都可以看得出,字体为行楷,大气蓬勃,飘逸自然,在古代没有一定的文化修为是写不出那样的字的。 推开大门,传来叶母的切菜声音。老屋分上下两层,第一层为厨房、客厅、客房、公卫、杂物间,二层为卧室及书房。 每层楼有八间房、每间房都有四十平方左右。楼上的现都改造成套房,叶凡和父母各一个套间,其它几间改造成了客房。 每间房间里都有卫生间,这是叶凡刚上大学时,叶凡父母送他去上学时在京城的一酒店住了几晚后学来的,回来后他们便迫不及待的将老屋改造成现在这样子。 叶凡到厨房看了看,发现在今天的晚餐比较丰富。 有叶凡最喜欢吃的腊rou,也有农村特有的山货红烧野兔、松树菌汤,还有清炒窝笋,清炒生菜,最后一个还在做的菜是红烧猪蹄。五菜一汤,看着就有食欲。 “打电话让你爸回来吃饭,让他顺便叫你王叔和李叔到家喝酒,他们两现在天天在工地上帮忙,你呆会陪他们喝一杯。”叶母笑着对叶凡说。 “晓得了,我这就打。”叶凡点点头回道。 叶凡跟叶父打过电话就回到二楼自己的卧室,卧室里放了一张床一张书桌一组衣柜,陈设相当简洁。 家具全都是梨木家具,这在农村比较常见,都是村里老手艺人陈木匠做的。 款式都比较现代,中式风格,是陈木匠在叶凡家改造老屋时请他,他则跑到县城呆了一个星期,学着县里家具卖场的风格给做的家具。 书桌上放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去年叶凡回家后就在家里装了宽带,由于村里没有其它人装,网线要从镇上拉来,电信就收了叶凡两千多的费用,说是拉线用的。 而且4兆的宽带包年还要收1080元,没办法,农村又没有其它娱乐,再加上以后为了更及时的了解农产品的各种信息,叶凡还是把宽带装上了。 上了一会儿网,叶凡关了电脑,便下楼准备吃饭。 来到一楼堂屋,正中央摆了一张四方桌(农村一般吃饭都在堂屋摆桌),菜都被叶母摆上了饭桌。 叶父坐在饭桌上方,王叔和李叔坐在饭桌两侧,叶母则还在端着一大碗汤正往桌中央摆放。 叶凡坐到饭桌下方,叫了王叔和李叔后等叶母跟他坐在同一板凳上后便开吃。 “小凡,我跟李叔在工地上看了一下,你要把田里都种上树,没几千颗树是种不下来,你树种都找好没有啊?”王叔跟叶父碰了一下酒杯后向叶凡问道。 “都联系好了,大约三千多颗,是我同学帮忙联系的,都是两三年的果树,这边田弄好就通知发货。”叶凡回复道。 “那就好,你娃娃做事我们放心,只是你买的些什么果树苗啊?”王叔继续问道。 “各种树苗都有,什么桃树、李楼、杏树、橘子树等等等等,好多种呢。主要是我想种类多点,好卖些,要是单一种类,比如脐橙什么的我们边儿每家都有,没有特色,价格嘛每年起伏不定,不好掌控啊。”叶凡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