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如梭光似箭,回首望时已百年七十一
李治缓缓走到亭中,先向着长孙无忌脸上定定一望,然后淡淡颔首,便撩衣而坐。 长孙无忌袖手垂眸,只待他坐下之后,自己才再行一礼,徐徐坐下,又道:“主上此来,却是有劳了。” “不过几只野畜,打了也不得什么好的。只是好歹舅舅一生为朕尽心尽责,这条路虽然是舅舅自己选择,却也到底走到了这一步……朕心中难过不舍,也只能送一程酒罢了。” 李治一边儿慢慢地道,一边儿由着身边白衣银甲的一对儿骑手奉上两只酒囊。伸手接了其中一只过来,他慢慢地拔开塞口,却举着对长孙无忌一笑。 长孙无忌凝神看了那皮囊一会儿,却笑起来,自接过,然后亦波地一声弹拨开了塞儿,便举起来,与李治齐齐一举,行了酒礼,乃各自仰首痛饮。 如此三巡之后,长孙无忌却一捋灰须,哈哈一笑道:“还是这样痛快的。那金爵玉尊,虽然也装得了玉浆琼液,可却远不若这等烈酒如刀来得痛快啊!” “舅舅这些话儿,朕也觉得颇为痛快。只是……”李治目光凝然,看着他轻道:“只是可惜,原本舅舅可以在日后沙场点兵之时,与朕畅饮共谈的。” “唉,老马已临暮,只求一枥得安憩。其他的,却全然不求了。” 长孙无忌呵呵一笑,却似是极为欢喜。 李治看着这样的长孙无忌,动了一动唇,却最终没有说话。良久,良久,他才轻轻道:“原本不必如此的……原本不必如此的。” 李治的脸上,一闪而过的表情,叫一直看着他的长孙无忌立时心沉至底: 那不是李治。 不是雄镇天下的大唐帝主李治。 那是晋王稚奴。 那是那个一直躲在父亲衣袂之后的小小孩儿,晋王稚奴。 所以,静静地看了他一阵,长孙无忌轻轻开口: “原本就该如此的。” 他不笑了,只是平静地看着李治:“主上知道,原本就该如此的。” 李治抬头看着他,目光却是出乎意料之外的镇静:“听舅舅此言之意,竟似是在指责朕不该拦着舅舅您行这玉石俱焚之计了。” “原本……就该如此的。”长孙无忌含笑点头:“主上还是主上,老臣还是老臣。太子殿下还是太子殿下。” “那么媚娘呢?媚娘,她又当如何?” 李治偏了偏头,冷冷一笑,问道。 长孙无忌沉默。 李治勾唇一笑,双目盯着长孙无忌,举起酒囊咕咚咕咚几口下去,放下酒囊冷笑:“她,则还是她的前朝才人,殉陵旧侍……是也不是?” 长孙无忌侧过了头,不看李治。 “可是舅舅,您却忘记了一件事……”李治红着眼,看着长孙无忌,咬牙轻笑:“无论您如何不喜欢媚娘,无论您如何喜欢弘儿……您都无法否认,回避一个事实——媚娘是弘儿之母,而弘儿,是媚娘之子。” “这一点,老臣从来没有打算回避过。老臣也曾不止一次与人谈过,若非皇后娘娘这等人物,太子殿下,断然不会被教成今日这等大唐可期之储。” 长孙无忌平淡道: “只是,好教养归好教养。这教养之后,是否需要皇后娘娘继续的陪伴,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好一句不需要陪伴!”李治厉喝一声,双目尽赤:“你这是要把媚娘从朕的生命中,从弘儿的生命中,彻底抹除么?!” 长孙无忌平静地看着李治:“若是老臣说一句是,那么主上又当做何心思?是要杀了老臣,是要将老臣再度贬流他乡?主上总是要有一个决断的。不是么?” “……果然,您与媚娘,便不能两存?”李治咬牙看着长孙无忌,可是口中的言语,却已近似哀求。 长孙无忌沉默,好一会儿才轻声道:“主上既然猜得到此番之事,全是老臣一人一手所策划,那么自然也就知道,老臣所求所欲,却是为何了。” 李治沉默,半晌才喘着粗气,不敢置信地问道:“只是……只是为了让媚娘自此背下陷害忠良,逼杀忠臣的名声……您便要……便要……便要将诸位表兄弟与那些表甥们的性命,全数搭上?!只为了让媚娘的头顶,从此都要被重重地压上一顶妖后的帽子,永世不得翻身……您便是毁了自己的性命与长孙一族的未来……也要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