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空城计?暗度陈仓?都需要证据
,重生军工子弟 “真的值五万?”渔民很是不相信。 周围同样围过来不少的渔民。 有人羡慕地看着这位,有人则是懊恼为什么他们没有遇到这样的好事儿。 5万啊! 全国平均工资也刚100出头。 一个人不吃不喝也得挣四十多年才能挣到。 这些只有小型渔船的渔民,大多数都得几年时间才能挣到这个钱。 “给钱。”谢凯没有废话,直接让顾宝农身边带着的会计给钱。 五万的现金,五摞崭新未拆封的老人头,一只手根本就拿不过来,谢凯在把钱递给渔民的时候,大声地说道,“以后遇到这样的,趁早打捞起来,如果不是在海水中泡太久了,很多地方被海水腐蚀,这个价值最少要翻番,奖励至少十万甚至二十万……” 什么东西都得趁热,趁新鲜。 这位渔民在之前就遇到这东西,显然是觉得没有价值,又扔下去了。 听到谢凯的话,手中搂着五万块钱的渔民正高兴的脸上顿时就浮现出了失落的表情。 周围人同样也记住了。 他们不认为谢凯是开玩笑,故意说的,毕竟眼前的东西都能看到,就这样的东西都能给五万,要是新的,得多少? 一名由顾宝农安排,拿着相机的工作人员,把这一幕拍了下来。 渔民抱着钱站在打捞起来的残骸旁边傻笑的照片,这是谢凯专门安排的。 钱给了,美国人在国内的间谍去年被一网打尽,要想派遣新的间谍,发展下线,这年头,极其不方便。 他们无法知道,谢凯就主动让他们知道。 报纸,那是让美国人了解的最好手段,电视新闻都不行,毕竟美国人没有那么多时间看电视。 “里面不仅有天线,还有不太完整的低波段信号采集工作站,在海水中泡的时间太长,不知道还能否修复……”回去的路上,担心顾宝农跟田继伟说谢凯给得太多,谢凯做出了解释。 EP-3电子侦察机,国内估计没有谁比谢凯更了解,哪怕谢凯也只是了解一些皮毛,还是通过某度了解,也不知道真实情况。 具体参数不知道,不过整体布局什么的,装备了些什么,很多资料还都是真实的。 如同各国官宣自己的装备一样,只是一个大概,具体的细节的东西,永远不可能公布。 不知道技术细节,说了就跟没有说一样,反而还有更大的作用。 “看到了。就是不知道这个工作站的具体情况,很多电子部件都已经生锈,估计是没法修复了。”田继伟叹了一口气。 那堆破烂,虽然让人欣喜,还是有些失落。 如果是完整的,还没有问题,现在散落开来了。 “低波段信号采集工作站的目标系统包括早期预警、高度识别、气象雷达。同时旁边也布置了高频段信号工作站,咱们的完全可以按照这些来自己设计布局。”谢凯只知道这些,详细一点的,都不了解。 田继伟默默地点了点头。 原本他们就知道,尾部那一截,没有可能得到。 “等到这边的事情上报了,咱们就准备把所有的运走。”谢凯说道。 “你不是说那些丢到海里的残骸也会捞起来?”田继伟不解。 说好了丢下去要捞回来。 “要是一下子就捞起来,美国人会相信?”谢凯反问田继伟,“所以丢的都是一些不重要的东西。而且散落在周围上百公里的范围,这个海域,得多长时间才能探测完?” 那还是在没有洋流的情况下。 海水一直都在运动,有时候落到海底,会被海底的泥沙给埋藏起来。 田继伟无奈。 谢凯现在是彻底安心了。 EP-3侦察机丢回海里的东西,有些重要,国内却也能弄出来,真正核心的东西,可以参考借鉴的,那是不会丢到海里给渔民来捞的。 “少校,这附近海域都已经搜索完了,是不是扩大范围?”韦华见斯坦特少校越来越烦躁,现在已经扩大了范围搜索,可还是没有找到。 再扩大搜索范围,那就意味着要多给钱。 以坠机地点为圆心,越往外,扩大哪怕一公里,那海域面积也就越大。 这就意味着需要搜索的范围更大,需要更多的打捞船,也需要更多的资金…… 资金是小问题,反正日本人给钱。关键中国这些打捞船,那特么的只能算小舢板,能叫打捞船? 随便一艘稍微大点的渔船的探测性能都比这个好…… “扩大范围,你们有这么多的打捞船?”斯坦特少校冷哼一声,看着韦华跟李卫国这两人。 他已经不想说什么。 “少校,如果扩大搜索范围,我们可以想办法,找更多打捞船……”李卫国平静地说道。 打捞船不行,探测范围不够大,效率自然低下。 “我们先研究一下……”霍华德见少校又要冒火,急忙说道。 随着时间越来越久,一直都没有任何踪迹,那架EP-3电子侦察机如同消失一样。 真的消失了,也就算了。 万一真的是中国人偷走了咋办? “少校,第七舰队的消息,不一定是真实的,要向国内交代,我们必须继续扩大搜索范围,反正是日本人给钱……”霍华德劝着越来越没有耐性的斯坦特少校。 国内对这事情非常不满,尤其是第七舰队向国防部汇报他们接收到来自那架坠海的侦察机的GPS信号,这让少校被国防部指责办事不力…… “扩大搜索范围?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你觉得他们能找到?中国这些打捞船配备的探测设备太落后,我们应该寻求国际打捞队来执行打捞业务……”斯坦特少校并不觉得扩大搜索范围能解决问题。 他还是怀疑侦察机残骸就在目前搜索的海域,只不过中国打捞队探测技术太落后,装备太差…… 渔码头发生的事情,在渔民间传得很快,无论是美国人,还是日本人,都不知道。 不过在第二天,沪市日报介绍了渔民新的致富门路后,在沪市的日企跟美国企业的人都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