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百战归来再读书!
林胖子讲完之后。 “大家好,我是叶龙华,我为自己代言。”一个带着浅浅头发的中年男人上了讲台。 犀明不知道什么感觉,从这个中年男人身上看到了马云一样的神采。 似乎他就是在模仿马云,无论口气还是身上散发的气质都是,很奇怪的人…… “叶老板,分享分享你的故事。”讲台下有认识叶龙华的人鼓掌着,众人掌声随即也是四起。 “呵呵,可以。” “也许是巧合吧,我的公司跟印尼有关,做的是中国的品牌与印尼的零售商做对接。 2010年,我从待了7年的tcl离职。这家传统的家电厂商,说实话真对我已经没有太多吸引力。 于是我开始在国内各城市转悠,寻找新商机。 我把最后一站选在了印尼。 这是一个巧合,我正好有朋友在印尼,带着顺便游玩的心态去了哪里。 作为最后的目的地,我发现那里符合了原始市场的特点:经济不发达,商品却不便宜。 我意识到那也许是一个商机,于是我开始在中国和印尼两地来回奔波。 半年后,我成为新一波“下南洋”的开拓者。 不过,这并不是容易的差事。由于语言不通,我背着包,拿着老乡写的地址,花了几个月时间,凭借两条腿和一辆摩托车,把印尼大街小巷的批发市场跑了个遍。 每次碰到老华侨都有热泪盈眶的感觉。跟一个能说话的人,你真的是觉得像一个亲人一样。” 讲台上的叶龙华感叹着说道,想起那段心酸岁月,他眼睛忍不住湿润。 台下的众人和犀明一起鼓掌,为他加油。 叶龙华缓了一下情绪继续说道: 经过几个月的市场调研,我最后锁定智能手机周边产品。这是一个综合考量的结果:印尼的黑莓手机刚刚流行,而黑莓电池却很不耐用;而手机配件又是中国制造的强项,适合切入打品牌;更为关键的是,初入印尼的我,跟大家说句实话,囊中羞涩。 更不料,第一年我亏了,投资人也退出。 我已经别无他途,只好硬着头皮自己做品牌,创办了“非凡”3c数码配件品牌。在这个略微原始的市场,我很重视售后服务,3c配件在印尼通常是一年包换,我跟经销商说,只要消费者拿过来,超过一年也包换,你拿回来了肯定觉得说还是希望换。 依赖这样的口碑传播,对于初步扎根的我们公司而言,意义重大。 我叶龙华最后能再印尼扎根,还得感谢深圳的一位供应商,他是我的贵人。在我规模很小的时候,给他放账,且不做任何抵押。我们约定一个账期,卖完之后再给钱。凭借这点支持,我的业务后来如滚雪球般越做越大。 半年后,我把充电宝的品牌做了起来。 不过虽受益于此,我也遭遇了账期之痛。 因为当时印尼主流的销售模式是先把货卖完,再付款,卖多少还多少钱。常令我哭笑不得的是,拿一两万的货,过一个月去找收钱,换回来一堆没有卖掉的东西。 因为印尼还处在传统的零售分销阶段,层层分销,都存在帐期。进口商给批发商放帐,批发商给小批发商放帐,小批发商给零售店放帐。一旦中间缓解断裂,整个玩完。 所以,最后我意识到,必须建立自己的游戏规则。当时我就立即提出了两个不能谈:价格不能谈,账期不能谈。我的非凡品牌于是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2013年,我通过自营品牌加代理的模式,两条腿走路,占领了印尼充电宝市场过半的市场份额 2013年,我也感觉到模式太传统,难以做大。 根据原有的产品销售路径,中国的产品要卖到印尼,从工厂到用户的时候中间至少有四层环节,从工厂、进口商、批发商、小批发商、零售店,最后才到用户,层层下来不仅效率低下,成本也高昂。 于是我开始萌生做零售b2c的想法,通过pc端做跨界电商,直接找工厂采购。最后发现根本做不起来,链条太长。 我开始判断,印尼的环境不适合b2c的发展,这里与中国市场最大的不同,在于制造业的不发达,无法直接实现f2c。大部分3c电子产品都在进口商拿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