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是郭奉孝
东汉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六月。
颍川郡阳翟县。
这里是东汉有名的冠带之乡,文人雅士云集,世家大族林立。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却异常的繁华。
街道车水马龙,行人比肩接踵,人语声、马叫声、犬吠声、孩提声,此起彼伏。
城郊外,一座宽敞的庭院依山而建,这里原本是颍川名门荀家的一座别院,现在被荀家捐出来建成了一所书院。
与城内的热闹相比,城郊的这处书院却异常的幽静,偶尔会传来一阵朗朗的读书声。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
一峨冠博带的先生缓缓的讲道。
先生周边跪坐了一圈年轻人,正在聚精会神的听着。
这位先生也是颍川名士,复姓司马单名一个徽字,号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是天下奇人,博学多识,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也是书院的教授,负责一众学生的学业。
书院的学生都是颍川的学生,大多敏而好学,唯独有一个例外。
这是司马徽的目光落到了角落里酣睡的年轻人身上,忍不住摇了摇头。
这个学生叫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
在书院的众多年轻人中,唯有这个孩子最是聪慧,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只是前段时间得了场怪病,病醒了之后就开始说些奇怪的话,做些奇怪的事情,对学业也不那么专注了。
这让司马徽有些不满。
不过鉴于此子是大病初愈,司马微也没有为难与他。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
呼噜,呼噜!
“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
呼噜,呼噜!
水镜先生当下脸色有些难看了。原本打算置之不理的,没想到这年轻人干脆打起鼾来。
众学生看到了水镜先生生气了,登时有些慌乱了。
“奉孝,奉孝!”
旁边一名学生小声提醒了一句。
那名叫奉孝的学生依然我行我素,呼噜打的震天响。
“奉孝!”
旁边的学生再次提醒了一句,另外用手捅了捅。
“小红,几天不见,你的皮肤又变得光滑了!让我摸摸好不好?”
那名叫奉孝的学生更加的变本加厉,开始呓语起来,听那口气似乎梦游风月场所去了。
这一下,水镜先生的脸色更难看了。
哈哈哈哈!
众人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
“奉孝!”
旁边的那名学生着急了,伸手在那人大腿上拧了一把。
啊!
叫奉孝的学生这才惊醒。
“元直反了你丫的,敢对我动手动脚,不想活了?”
众人笑的更厉害了。
那名叫元直的学生翻了翻白眼,奴了奴嘴。
奉孝这才发现水镜先生本着脸,正怒视着他。
“先生你好哈,刚才梦见孔子他老人家,这可是大师,学生怎么也得跟他学学,这不,就耽误了点时间嘛?”
“先生,你老别生气,怒伤肝,气血不调,容易阳痿。”
“先生,这事是孔老二不地道,要不是他硬拉着我胡说八道一番,我也不会睡这么长时间。”
“先生……城中的怡红院新来了几个粉头,要不咱们晚上……”
够了!
见到这厮越说越不想话,水镜先生怒喝了一声。他缓缓的站起身来,来到了那孩子的身边。
“伸出手来!”
“先生,就绕过学生这一次吧?”
“伸出手来!”
“先生,晚上怡红院……”
“伸出手来!”
“先生,你就别一本正经的了,那晚上我还在那边瞧见您了呢,对了那粉头还不错吧?”
“伸出……手来!”
“哎呦,你不会是要公报私仇杀人灭口吧!”
哈哈哈哈!
众人再次笑出声来。
朽木不可雕也!
司马徽一阵铁青,也顾不得打他了,当下拂袖而去。
他是个正经人,哪里去过那个地方?都是这个学生胡说八道,但如果他真的因为打了他,说不得就应了这学生的话了。
对于这个学生,司马徽已经是彻底死心了。
司马徽离开以后。
众学生纷纷的涌上前来。
先生走了,他们可以休息一会了,于是纷纷调侃起那个学生来。
“奉孝,你真厉害,这是第几次气走先生了?”
“奉孝,你真的看到先生去过怡红院?”
“奉孝,小心先生去院长那里告状,赶你出书院啊!没了书院这个块招牌,你想做官可就难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道。
道不同,不相为谋!
郭嘉翻了翻白眼,冷冷的看了他们几眼。
调侃完郭嘉,众人纷纷散了,只有先前提醒郭嘉的那个学生留了下来。
“奉孝,你究竟是怎么了,我们好容易能够进入书院学习,你这不是自毁前程吗?”
自毁前程!
郭嘉淡淡一笑,道:“元直,如果我要说不出半年,天下大乱,颍川就会成为一片焦土,荀家、钟家、陈家都会分崩离析各奔其主你信不信?”
“信,前两天你跟我说的大事都应验了。”
那名叫元直的年轻人点了点头。
他叫徐庶,是书院的学生,也是郭嘉的好友。
“奉孝,你给我说说,你究竟是怎么能够未卜先知的?”
未卜先知?
郭嘉无奈的一笑,道:“那我说我来自几千年以后,你信也不信?”
徐庶认真的看了他几眼,忽然噗哧一笑,道:“不信!”
天啊!
郭嘉以手遮面,长叹道:“为什么我说真话都没人信呢?”
他虽然也叫郭嘉,但灵魂来自后世几千年之后的某个特工,对于汉末这段历史十分的熟悉。
一觉醒来穿越到了一个病秧子郭嘉的身上,而且就是那个三国鬼才、临死都能留计定辽东的郭奉孝。
公元183年,正好是黄巾起义的前一年。
这一年灵帝还在做着发财梦。
刘备还在卖草鞋。
曹cao还是宦官之后。
袁绍还梦想着仗剑天涯。
孙坚还当着个小吏,而且跟十常侍的关系还算不错。
但是对郭嘉来说却是关键的一年。
虽然有些不太满意,但郭嘉还是接受了这个现实,他要用郭嘉的名义创出一番事业来。
颍川郡阳翟县。
这里是东汉有名的冠带之乡,文人雅士云集,世家大族林立。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却异常的繁华。
街道车水马龙,行人比肩接踵,人语声、马叫声、犬吠声、孩提声,此起彼伏。
城郊外,一座宽敞的庭院依山而建,这里原本是颍川名门荀家的一座别院,现在被荀家捐出来建成了一所书院。
与城内的热闹相比,城郊的这处书院却异常的幽静,偶尔会传来一阵朗朗的读书声。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
一峨冠博带的先生缓缓的讲道。
先生周边跪坐了一圈年轻人,正在聚精会神的听着。
这位先生也是颍川名士,复姓司马单名一个徽字,号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是天下奇人,博学多识,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也是书院的教授,负责一众学生的学业。
书院的学生都是颍川的学生,大多敏而好学,唯独有一个例外。
这是司马徽的目光落到了角落里酣睡的年轻人身上,忍不住摇了摇头。
这个学生叫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
在书院的众多年轻人中,唯有这个孩子最是聪慧,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只是前段时间得了场怪病,病醒了之后就开始说些奇怪的话,做些奇怪的事情,对学业也不那么专注了。
这让司马徽有些不满。
不过鉴于此子是大病初愈,司马微也没有为难与他。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
呼噜,呼噜!
“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
呼噜,呼噜!
水镜先生当下脸色有些难看了。原本打算置之不理的,没想到这年轻人干脆打起鼾来。
众学生看到了水镜先生生气了,登时有些慌乱了。
“奉孝,奉孝!”
旁边一名学生小声提醒了一句。
那名叫奉孝的学生依然我行我素,呼噜打的震天响。
“奉孝!”
旁边的学生再次提醒了一句,另外用手捅了捅。
“小红,几天不见,你的皮肤又变得光滑了!让我摸摸好不好?”
那名叫奉孝的学生更加的变本加厉,开始呓语起来,听那口气似乎梦游风月场所去了。
这一下,水镜先生的脸色更难看了。
哈哈哈哈!
众人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
“奉孝!”
旁边的那名学生着急了,伸手在那人大腿上拧了一把。
啊!
叫奉孝的学生这才惊醒。
“元直反了你丫的,敢对我动手动脚,不想活了?”
众人笑的更厉害了。
那名叫元直的学生翻了翻白眼,奴了奴嘴。
奉孝这才发现水镜先生本着脸,正怒视着他。
“先生你好哈,刚才梦见孔子他老人家,这可是大师,学生怎么也得跟他学学,这不,就耽误了点时间嘛?”
“先生,你老别生气,怒伤肝,气血不调,容易阳痿。”
“先生,这事是孔老二不地道,要不是他硬拉着我胡说八道一番,我也不会睡这么长时间。”
“先生……城中的怡红院新来了几个粉头,要不咱们晚上……”
够了!
见到这厮越说越不想话,水镜先生怒喝了一声。他缓缓的站起身来,来到了那孩子的身边。
“伸出手来!”
“先生,就绕过学生这一次吧?”
“伸出手来!”
“先生,晚上怡红院……”
“伸出手来!”
“先生,你就别一本正经的了,那晚上我还在那边瞧见您了呢,对了那粉头还不错吧?”
“伸出……手来!”
“哎呦,你不会是要公报私仇杀人灭口吧!”
哈哈哈哈!
众人再次笑出声来。
朽木不可雕也!
司马徽一阵铁青,也顾不得打他了,当下拂袖而去。
他是个正经人,哪里去过那个地方?都是这个学生胡说八道,但如果他真的因为打了他,说不得就应了这学生的话了。
对于这个学生,司马徽已经是彻底死心了。
司马徽离开以后。
众学生纷纷的涌上前来。
先生走了,他们可以休息一会了,于是纷纷调侃起那个学生来。
“奉孝,你真厉害,这是第几次气走先生了?”
“奉孝,你真的看到先生去过怡红院?”
“奉孝,小心先生去院长那里告状,赶你出书院啊!没了书院这个块招牌,你想做官可就难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道。
道不同,不相为谋!
郭嘉翻了翻白眼,冷冷的看了他们几眼。
调侃完郭嘉,众人纷纷散了,只有先前提醒郭嘉的那个学生留了下来。
“奉孝,你究竟是怎么了,我们好容易能够进入书院学习,你这不是自毁前程吗?”
自毁前程!
郭嘉淡淡一笑,道:“元直,如果我要说不出半年,天下大乱,颍川就会成为一片焦土,荀家、钟家、陈家都会分崩离析各奔其主你信不信?”
“信,前两天你跟我说的大事都应验了。”
那名叫元直的年轻人点了点头。
他叫徐庶,是书院的学生,也是郭嘉的好友。
“奉孝,你给我说说,你究竟是怎么能够未卜先知的?”
未卜先知?
郭嘉无奈的一笑,道:“那我说我来自几千年以后,你信也不信?”
徐庶认真的看了他几眼,忽然噗哧一笑,道:“不信!”
天啊!
郭嘉以手遮面,长叹道:“为什么我说真话都没人信呢?”
他虽然也叫郭嘉,但灵魂来自后世几千年之后的某个特工,对于汉末这段历史十分的熟悉。
一觉醒来穿越到了一个病秧子郭嘉的身上,而且就是那个三国鬼才、临死都能留计定辽东的郭奉孝。
公元183年,正好是黄巾起义的前一年。
这一年灵帝还在做着发财梦。
刘备还在卖草鞋。
曹cao还是宦官之后。
袁绍还梦想着仗剑天涯。
孙坚还当着个小吏,而且跟十常侍的关系还算不错。
但是对郭嘉来说却是关键的一年。
虽然有些不太满意,但郭嘉还是接受了这个现实,他要用郭嘉的名义创出一番事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