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草根皇帝在线阅读 - 第五章 御赐宝马(二)

第五章 御赐宝马(二)

    刘病已还待推辞,忽然从昭帝的微笑中领悟出他的暗示,一道异常的光彩突然从他炯炯的眼神中放射出来。昭帝高兴地看到刘病已已经领略到他的示意,暗暗想道:

    “刘病已真是可儿,三言两语就揣测出朕的弦外之音。可笑霍光那厮还在朕面前中伤,说刘病已一介武夫,终少委曲。他怎知道朕手头使用之人,都经朕多年培养,强将之下岂有弱兵?”昭帝喜欢的就是和聪明人打交道,更喜欢在小小的斗智中打败以聪明自居的霍光之流。因此,此刻他更加喜爱刘病已了,索性进一步满足刘病已的愿望道:

    “朕久知卿在京师有‘髀rou复生’之感,几番要待外放,经大臣们谏阻。这遭用兵,朕决心派卿前去,这可遂了卿生平的大愿。”

    昭帝再一次猜中了刘病已的心事,使他再也没有什么理由推辞恩赏,他带着十分感欣的心情,与李迪一起退出睿思殿,往天驷监去挑选马匹。

    李迪是官场中的一项出色的产品,一个如同水银泻地、无孔不入的活跃分子,一件活宝。

    既然是内监,在生理上,他是个已经变了形的男子,还未曾变成形的女人,非男非女,在两性之间都没有他的位置。但是这个尴尬的、两栖的生理地位并不妨得他在宫廷和政府两方面的烜赫声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能够恪遵官场上四句重要的格言,身体力行,毫不含糊。

    那四句格言是:

    要牢牢捧住得势的人。

    要坚决踢开那些霉官儿。

    要念念不忘地记得应该牢记的事情。

    要了无痕迹地忘记应该忘记的事情。

    这看来是够简单的,但既然成为格言,就不是每个官儿都能轻而易举地把它们做到。有的官儿多少还有点羞耻之心,在趋炎附势之际,不免稍有扭捏;有的官儿多少还有点情面观点,与故人割席时,不免要拖泥带水。这两种人犯的错误,看来不算很大,却与做官的原则水火不相容。李迪对他们是深恶痛绝的。

    官场上还有些官儿的记忆力很差,有时忘记了应该牢记的事情;有的则相反,记性太好,偏偏记得应该忘记的事情。有些人曾经做过别人的下属,如今领导已退处闲散之地,下属飞黄腾达,早已跃过他的头顶。下属偏偏要倚老卖老,卖弄他的好记性,在别人面前,有时甚至当着领导的面,提起当年旧事。可笑这个下属,在先朝时以善变著名,人称“三变”,到了关键时刻,反而变得毫不机变了,这就注定他只好坐冷板凳终身。

    比较起那些倒霉的官儿,李迪身上的优点就显得那么突出。

    他除了从绝对、纯粹的利害关系上来考虑问题外,几乎把身上所有的水分——人情、传统的道德观念、人们的议论等等全都挤干了,它们是从哪个古老的世界中遗留下来的残渣余滓,是自己宦途上的绊脚石,必须把它们全部消灭掉!

    此外,他还具有与最高统治层接近的这个有利条件,谁应该捧,谁可以压,什么是必须的,什么是不必要的,他都能作出正确无误的判断,在捧与压的两方面,他都是由衷地、丝毫没有保留地形之于辞色。他的这种赤裸裸的势利,竟然坦率到这样的地步,以至于他的变化多端的面部表情就像一面兽纹铜镜一样,人们只要看一看它,就可以照出自己的穷亨通塞。他在当时被公认为是一部活的缙绅录,一架精密度十分可靠的政治气候测温表,一个炉火纯青的官儿——虽然他的公开身分还不过是内监的头子,却拥有很大的潜势力,是几个政治集团的幕后牵线人。

    当他今天亲眼看到了昭帝对刘病已恩宠有加,立刻使自己相信他一向对刘病已是抱有好感的,甚至对他是巴结、讨好的。对于昭帝给予恩宠的人巴结、讨好,这对他好像是一种生理上的需要,rou体上的享受。他既然奉了昭帝之旨,钦定为向导之职,为什么不把这个刘病已引导到亲密友善的道路上来?

    他立刻派两名小内监跑到天驷监去通风报信,这里摆开队伍,让一群小内监簇拥着,找个机会,笑嘻嘻地开口道:

    “病已今日荣膺懋赏,咱家得以追侍左右,也是与有荣焉!”

    这是个甜甜蜜蜜的药引子,接下去就可以引出一大箩好话,他自己向来就把这些好话当作人参、鹿茸等补品吃下去而肥胖起来的,它们并没有使他产生消化不良症。他以己度人,相信刘病已也一定有此同好,于是摆出一副给人进补品的架势,等候领赏。没想到刘病已只是冷冷淡淡地回答一句:

    “刘某无功受禄,谈得到什么光彩不光彩?”

    “病已休得过谦。近日里,昭帝为了河南之事,忧心忡忡,愁眉不展。今日病已一来,昭帝就高兴了,荣典迭颁,还将畀以重任,可不是天大的喜讯!”

    这不但是讨好,而且还含有从小道中打听消息的意思,刘病已索性给他个不理不睬。李迪这才明白此路不通,只好换个题目说:

    “昨夜霍禹宴请向驸马,济济一堂的贵宾,还传来了东鸡儿巷、西鸡儿巷的三四十个姐儿们。吹弹歌唱,好不热闹!向驸马曾多次问起,怎不见病已驾到?”

    “原来如此。刘某昨夜有些小事,却不曾去得。”

    这又是一颗实心冷汤团,李迪只好挺起脖子硬咽下去。

    两个沉默地走完一段路,李迪重新想出一个好题目来:

    “想当年,天下进贡的良马都归太仆寺群牧司掌管牧养。如今用马,通由羽林军挑选了补上,省得多少转手。只是太仆寺真正成了闲曹,大小官儿只会吃干饭,朝廷倒是白白地养活了他们。”

    说话还多少有点替朝廷抱屈的意思,刘病已的神色才略为开朗些。李迪乘机扩大战果,继续说道:

    “如今群牧司,冷冷清清,好不凄惶!倒是天驷监里着实养了百十匹好马,用着三两百个小内监伺候它们,天家厩牧,毕竟不俗。病已是当代伯乐。这些名骥要经病已鉴赏品评,才能声价百倍哩!”

    “我省得什么,”天驷监中有些马匹,他也很想去看看,因此谦逊了一句道,“停会儿去内厩参观时,要烦内相指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