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军事小说 - 再造伟大在线阅读 - 第三百三十九章 龙潭虎xue(一)

第三百三十九章 龙潭虎xue(一)

    第三百三十九章龙潭虎xue(一)

    南京,此时已是处于极大的焦虑之中,一场改天换地的风暴即将到来,未来的命运如何,谁也不知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古老的南京城将再次面临一场血与火的考验。如果说,十年前的那个冬天,凶残的倭寇在这里犯下了人类历史上少有的滔天大罪,这是人们永远都挥之不去的屈辱和最痛苦的回忆,那么,接下来面临这一场兄弟之间的手足相残,人们更多的是无奈和痛心。

    特别是当老江下定决心死守南京时,南京上上下下上百万百姓便彻底失去了希望。无情的战火之下,谁能幸免于难?无论是鲜活的生命,还是那些延续了成百上千年的古老建筑,都将面临瞬间被毁灭的命运。人们痛惜自己美好的家园因为这样一场内战而毁于一旦,更为不知道有多少年轻的生命即将倒在无情的战火下而悲苦难耐。

    自解放军大兵压境以来,南京城内就从未平静过,每天都有大批民众扶老携幼,举家逃难。虽然对家园依依不舍,但眼下还是保命要紧,谁都知道,一颗炮弹下来,不知道多少心血化为灰烬,那可是几辈人积攒下来的家业。战火过后,繁华的南京城注定将是瓦砾一片,从锦州到唐山再到济南,大战之后那是怎样的场景,人们只凭想象也能知道。

    更多的人在心里暗暗痛恨老江,为什么不能像傅重义那样,既然打不过就及时撤退吧,这样既能少死人还能保住完整的家园。可惜,这一切都随着老江以及麾下几十万精锐军队依然狂妄的战争叫嚣而彻底无望。

    对于民众的出走,老江倒是没有阻止,城里老百姓少了更好,当然他是不会为老百姓的生死考虑,主要是百姓少了,将来的粮食供应压力也就小了,求之不得呢?所以在短短的几十天内,南京城内减少了约三分之一的人口。随后,离开的人逐渐少了许多,那些实在舍不得家园的人,还有无处安家的人,还有不少的商人,还是选择留下来。

    打仗怎么了,又不是第一次碰到,这次毕竟是内战,无论国军还是共军,不都是中国人嘛?再怎么说,也不会祸害老百姓,子弹不长眼,就躲得严严实实,许多人在这一方面也有自己的办法,在家里挖个防空洞、地窖什么的,就能保命,再准备下充足粮食,基本就能或下来。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江兆虎和陇东悄悄潜入南京郊外。此时距离和张玉强三个约定汇合的日子就在后天,应该来得及。两个人都是一次到南京,心里都有些激动兴奋,南京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城市,不同于江北的济南、北平,更与东北的沈阳、哈尔滨大不相同。

    作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六朝古都”,自然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更有着不同凡响独特魅力。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据史书记载,商周之际,秦淮河流域出现了密集的原始聚落,被称为湖熟文化。春秋战国时,在这些聚落的基础上形成了南京地区最早的城邑。周灵王元年(公元前571年),楚国在今六合已设有棠邑,置棠邑大夫,是南京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地方建置,也是南京建城的开始。

    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在今朝天宫一带筑冶城,开办冶铸铜器的手工业作坊。周元王四年,越国灭吴后,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的长干里筑越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

    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改秣陵为建业(282年改建邺)。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六朝时期的建康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百万,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衣冠南渡使汉民族在南京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六朝南京城和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六朝建康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首开都城中轴对称布局的先例,其平面布局、建筑形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并深刻影响到东亚各国。六朝皇宫台城,为北魏都城以及东亚各国争相效仿,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深远影响了后世都城建设的形制。

    自三国两级南北朝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逐渐由北方转移到南方,而南京地区正是在这一时期逐渐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南京是这一巨大历史转折的见证者,因此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在近代,南京对于国民党,对于中国更是有着极为特殊、重大的意义。“国父”在这里建立政权——南京国民政府,从此来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延续近二百多年的满清王朝从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崭露头角,中国从此进入“民国时代”。这一时期,新的社会秩序还没有完全形成,旧的秩序也没有完全退出,特殊的社会时期,各种思潮风起云涌,中国人开始接收大量的新鲜事物。

    也正是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批中国知识分子率先了解他、接受他并最终把他作为毕生的信仰和追求,于是在国民政府建立仅仅十年以后,还是在南方,在一个近代才逐渐兴起的城市,一个崭新的政党破壳而生,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方向,中国人民有了新的希望,中国历史在此发生了重大变化。

    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因素,南京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特别的地位,单就这一点来说,在中国所有的大型城市中是无可取代。由于南京极其重要的特殊地形,背靠山峦,面朝大江,虎踞龙盘之地,兵家必夺之城。南京的城防工事也是非常坚固的。无论冷兵器时代还是巨舰大炮时代,高大坚固的从来都是防守者赖以抵御进攻者的可靠法宝。

    南京的城防经过日本人长达八年之久经营,国民政府返归后,虽然时间仅仅过去一年多一点,但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规模、现代化的加固。虽然老江在改善民生上不愿花钱,但是在加固南京城坊上却是毫不吝啬,大把大把的投入,不惜血本,不计代价。

    早在迁回南京不久,老江就选派精干人员出访欧洲,在德国、英国、法国等二战主要战场,探寻曾经的惨烈攻防战遗址,希望能够从众多的战例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用在南京城防工事的重新修建上。为此,老江甚至从欧洲各国不惜重金聘请一批这一方面的专家,可谓用心良苦。

    因此,在短时间内,南京的城防工事就有了一个大的变化。在原有基础上,又进行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改造。以适应现代化战争日益提升的烈度和强度。大批从欧美进口高标准钢筋、水泥等新式材料优先用在南京方面。大量先进的防御性武器装备更是源源不断投入,南京整体防御能力在较短时间内提升了数倍。

    所以,老江面对共军大兵压境,敢于死扛不退,其实也是南京强大城防给予的信心。他曾不止一次的视察南京各处,对绝大部分工事还是非常满意的。陈锋曾不止一次在他面前吹嘘道:南京城已经建立起非常完善的三层立体防御体系,空中除了强大的战斗机巡航,地面更是部署着数不清的各种口径、射程涵盖低空、中空、高空的高炮群;地面除了传统的城墙以外,每一条街巷,每一座楼房都被充分利用起来,改造成各种各样的防御阵地;地下,则充分利用城市供排水管网系统,修建起遍布全城的地下防御工事,攻守兼备。并且还新修建了多处大型的地下指挥系统,战时,军队政府的各个要害部门完全可以转入地下,继续正常运转,调控全城各处。放眼全国,这样完善的、现代化的、立体化的城防工事是没有第二个的,即使和德国的柏林、苏联的斯大林格勒相比也毫不逊色。

    老江也是行伍出身,对陈锋的话也不会全信,这一次毕竟不同以往。十年前,当日本兵临城下之时,他实在是没有坚守下去的决心和勇气,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充分的准备,“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绝不是明智的选择。现在的情景确是不同,老江在城防上下足了功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有事没事就四处跑,有时还是突击检查,一旦发现弄虚作假、偷工减料的现象,决不轻饶,曾经在一个月内,连续枪毙了十几个,这一下震惊了所有人,以后,再也没人敢于在城坊上掉以轻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