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军事小说 - 再造伟大在线阅读 - 第三百一十二章 渡江侦察记(五)

第三百一十二章 渡江侦察记(五)

    第三百一十二章渡江侦察记(五)

    当然这些都是一念之间,随即微微一笑:“我当什么事,原来这样,小事一桩,于兄不必客气,再说消灭共党那是咱们共同的目标!我们责无旁贷,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我一定尽力满足。”

    方天朔的态度让于徳水非常意外,当然也格外高兴。按照他的猜想,方天朔不会那么痛快的答应,即使答应了,也肯定有所保留,甚至会提出这样那样的条件或者设置一些障碍。没想到,竟这样痛快。顿时在心里对方天朔的看法有了一个大的变化。

    “是这样,这次的任务说起来非常棘手,共军一旦混入人群,非常难以查找,追踪起来更是难度极大,所以寻常人手可能不顶事,必须要精兵强将,有些特殊本事的才行。”

    “哦,我明白,这样的任务确实不需要太多人,现在你有几个人了?”

    “嗯,说起来惭愧,我的巡防队上百号人,能用的却没几个,想来也只有两个人可以委以重任,其他人就只能依赖方兄了!”

    “这样啊,我看七八个人就够了。”

    “不要那么多,四个人就足够了。”

    “好,就四个!具体有什么要求呢?”

    “最好是特务连或侦察部队的,身手要出众,头脑灵活,关键一点是要绝对服从命令,啊啊!毕竟这次任务以我为主,碰到事情总要统一号令吧!这个,方兄一定理解,都是军人嘛!”

    “没问题,我们二十一师人才济济,小事一桩,我现在就去安排,你稍等片刻。”

    说完,方天朔起身。于德水也赶紧站起来,表示感谢。

    找四个人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这里面得有自己人,瞬间他想到一个人,师部警卫连二排排长钟宝坤,这是自己在警卫连安插的亲信之一,也是自己的同志。有他跟着,相信就能达到目的。这样,其他人就好说了。

    不一会儿功夫,四个人一齐赶到师部。方天朔一一向于德水介绍:

    二十一师装甲第三团特务连三班班长张国强、副排长赵知雨;

    师部警卫连二排排长钟宝坤、一班长董亚飞。

    看着站在眼前的四名国军班排长,一个个浑身上下充满杀气,显然经历了血战的考验。于德水从心里感叹,军人只有上过战场、杀过人,才能真正成为铁血战士,自己手下的人缺少的恰恰就是这个。

    于德水也不客气,简单介绍了一下任务,随即命令他们回去准备所需一切,立即随他赶回去执行任务。方天朔则强调一切行动必须服从于处长的命令,对此,于德水非常满意。其实他最怕的就是这几个人在接下来的行动中不听命令,毕竟这些人和自己并无统属关系,平时也没有多少私人交情,要不然也不会跑到军队请求援助。

    这样的任务,最好还是自己最信得过的人,才不会出现任何的纰漏,虽然是在自己的辖区作战,但也是危机重重,毕竟对手躲在暗处,防不胜防,说起来这个任务并不轻松,甚至十分危险,弄不好反倒成了对手的猎物。

    军队行事就是讲究一个效率,没有半天功夫,一切准备就绪。于德水集结齐所有人员,加上自己正好七个,想想追击的共军只有五个人,足够了。准备好一切随身应用之物,于德水也没有废话,立即出发。此时已是下午时分,天色阴沉,虽是十月末,但江南依然潮湿闷热,让人透不过气来。

    一行七人虽然拥有一辆吉普和一辆三轮摩托车,但是没走多久,已经汗流浃背。没有办法,身上负重太多,除了必要的武器弹药还有通讯、急救、雨具等等,每个人加起来足有四五十斤,再加上道路泥泞,格外费劲。好在这些人都在南方呆了一段时间,对本地气候、环境也有所适应,所以,还没有太多的不适。

    于德水心里即感到兴奋又感到压力,这一次是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绝好机会,一定要漂亮的完成任务,同时对未来的前途也是忧心忡忡,明眼人都看得出,国民党这艘大船如今已是破烂不堪,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自己一生的抱负、理想、前途都将付之东流,真到了那一天,难道自己除了陪葬以外再无别途吗?

    一路追踪,从江边来到镇江外围,这里可是己方辖区,于德水让所有人分头行动,打听消息,没过多久,果然发现了极有价值的线索。有人确实看到过五名国军,但很快分开,不知所踪。于德水分析,共军兵分两路,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由此直奔南京方向,另一个是继续南下,过丹阳、常州,甚至有可能到上海。失去踪迹也很好理解,共军有可能化妆。想清楚这些,于德水决定置另一路不顾,集中力量追击南下一路。

    再说江兆虎,与王家岭三人分开后,迅速化妆,军装显然不能再穿了,和陇东两人穿一身便装,并且简单化妆,这一切都是侦察兵的基本功,两人都是驾轻就熟,不一会就弄好了。现在两个人已经完全变了模样,不再是英姿挺拔的年轻军人,而是老百姓,并且满脸的沧桑,从外表看和常年cao劳的农夫没什么两样。

    武器的携带是个大问题,长兵器显然不能随身带着,虽然对江兆虎这样的阻击手来说,没有阻击步枪就意味着自身的战斗力大打折扣,但是和顺利完成任务相比,还是毫不犹豫舍弃长枪,只携带手枪、匕首之类的随身兵器。

    陇东有点舍不得自己的冲锋枪,虽然这只是一支美式的汤普森,用的时间长了也就有了感情。江兆虎告诉陇东,武器可以随时从敌人手里夺取,其实陇东也算是个老战士了,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准备停当,两个人互相看看,没有问题,立即出发。镇江是一个很小的城镇,中心地区多山,虽然不高却也是郁郁葱葱,颇有一番气势。之前,虽然战火在北方越烧越旺,但这个南方小镇由于远离战区,依然呈现出一幅和平安宁的景象,人们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似乎从来没有把战争放在心上。

    然而随着战线的推移,火线一下子推进到了长江北岸,这里的人们才开始害怕起来。特别是随着国军败兵蜂拥而至,更加剧了紧张气氛。人们一时无法适应这种形势的剧变,整个社会秩序开始出现混乱的迹象。

    许多有钱人家纷纷做着撤离搬家的准备,至于到哪里落脚,那就是各显神通了。投亲、靠友、重整家业,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也非常不易。无论怎么说,搬家都不是一个小事。但是对南方人来说,这样的大规模举家搬迁,却是与北方有所不同。北方人普遍家族观念较重,历来信奉“祖宗在哪里,哪里才是家”的观念,所以一般不轻易搬迁。当然除非遇到特殊情况下,比如战乱、饥荒、政府强迫等,涉及到全家族的生死安危,迫不得已。

    与此相比,南方人对搬迁这样的事情看的就比较开,“树挪死,人挪活”,只要衣食无忧哪里都可以成为新家。大不了把祖宗的牌位一起搬着就行了。虽然祭拜祖宗非常重要,但活着的人更重要。究其原因,应该与历史的发展有莫大关系。中国历史上,两宋之前的南方,人烟稀少,经济极其落后,用传统观念来看,就是蛮荒之地。但是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始,随着北方长期的战乱,社会陷入大动荡,人们再也无法安居乐业,只好背井离乡,南下江南,首先迁移到江淮地区,后来为了躲避战火,干脆迁到长江以南甚至到了岭南地区,这样才带来了南方的大发展,短短几百年间,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到两宋时期,经济实力已然超过北方,对中央政府的赋税贡献更是占据全国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