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大商末年
我们口中所提到的大商王朝其实与我们想象中的认知完全不一样!毕竟来自关于商朝的信息,我们都来自于周朝的宣传。 因为从始至终,大商都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大王朝,说的更贴切一点,大商王朝更像一个神权统治下的、各路诸侯的部落联盟。而当时的殷商天子,他们的称号其实不叫天子,夏王朝的统治者自称为后,商人的君主则称为帝,他们的地位更多的像是一个联盟的首领。 追溯于上古时期对自然与鬼神崇敬,从最早的人神沟通的占卜等方术,逐渐演变成殷商时期对上天和祖先的祭祀。 鬼神崇敬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便已存在,先民们将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岳,妖魔鬼怪皆视为有神之物,因而产生敬畏,于是纷纷对其顶礼膜拜。那时的先民们认为除了万物有灵外,还认为人死后的灵魂同样不灭,因而又同样产生了对鬼神的敬仰,各种丧葬礼仪和祭鬼的仪式也渐渐的开始产生。 到达殷商时代,这种对鬼神的信仰已经发展到了极致,遇事便由巫祝通过卜筮以向先祖请求答案,已经专门出现了从事沟通鬼神和人类的宗教职业者—儒生。他们以歌舞降神,言辞悦神,有一套专门与鬼神交流的仪式,替人治病、卜筮吉凶,施展神通等。 在商汤灭掉大夏,建立商朝之后,将原始的多神教改造成祖宗一元神教,集王权、神权于一身,商朝的统治者,都既是君主,又是祭司。 而我们所熟知的殷氏家族,其实只统治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领土,大小不过千里,放到现在也不过是一个中等诸侯国的面积。在王畿之外五百里的范围称之为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的范围称之为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的范围称之为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的范围称之为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的范围称之为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范围称之为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的范围称之为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的范围称之为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的范围称之为藩服。共分为九等,所以称之为九服。 而那时的周族,也不过是大商王朝内部某个成员诸侯之一,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更是一种同盟的关系,而不是如现在的各路诸侯和大周王朝,是一种番薯的关系。 关于大商王朝的覆灭,我想赵姑娘,你一定从你父亲那里,听说过很多与之相关的消息吧!” 感受到村长的目光,赵姝想了一下,点头回道:“对于周族入主中原的那一段光辉的历史,中原的士大夫都毫不陌生。传说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商纣王残暴无比,引起了人们的嫉恨,周族的首领武王姬发,联合各部落讨伐殷商。为了抗击武王,纣王将大批奴隶武装起来,当周商两支大军相遇时,这些奴隶却在前线临阵倒戈,掉转戈矛和周军一起杀向商纣王。商朝军队大败,纣王带着少数士兵逃回朝歌,他知道自己的末日即将来临,就把玉石和其他宝贝围在腰上,在鹿台大吃一顿,然后放一把火,在惊恐中自焚而死,商王朝灭亡了,被周朝所取代。” 这是史书中大写特写的内容,每个人都并不陌生,虽然版本各有不同,但大致内容没有太大的出入。 对此,那位村长摇了摇头,苦笑道:“被掩盖了的真相啊!夏朝的君王被代称为‘后’,商朝的君王代称为‘帝’,周朝代称为‘王’,‘纣王’的称呼不是商朝当时人的称呼,只是周朝人的叫法,他的真名叫帝辛。在人们的心目中,帝辛一直是一虐无道昏君,天下人人得而诛之,成为周朝人议论亡国教训的典范。 如果帝辛当真如传说中一般的残暴不仁,说不定反而不会亡国,帝辛所继承的大商王朝,已经是一个内部四分五裂、外部强敌环绕的局面了。 商朝初期的继承制,一直是‘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两种方式并存,凡兄弟皆以长幼为序,兄终弟及,幼弟死后,王位应对复归于长兄之子继承,可是这样的继承制度却引起王族内部的内斗。商朝自商王仲丁后,连续发生王位纷争,时间延续近百年,又因为国都频繁迁移,使得王朝衰落,诸侯离叛,贵族之间相互残杀,商帝无法控制局面,国家动荡不安,这一事件便是有名的‘九世之乱’。 在阳甲死后,按照“兄终弟及”的传统,盘庚继承了大商的王位,成为了商朝的第二十位国君,又将国都迁往殷地,国都才稳定下来,所以商朝一直被人称为‘殷商’。盘庚迁殷,是为了寻求政治上的稳定,殷都离旧都比较远,能够大大的削弱王公贵族的旧势力,缓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摆脱因为争夺王位而带来的混乱局面。传闻盘庚带着大商的王公、贵族、百姓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地,在那里,盘庚开始大力整顿商朝政治,减轻剥削,严惩贵族奢侈腐化,使得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盘庚因此被称为中兴贤王。 但是同样的,却也使得大商的离心更为的严重,从此以后,商帝的祭祠、行政、军事难以统一。当年,盘庚还在提出迁都到殷之时,就遭到了大多数王公贵族的公然反对,一部分有势力的贵族甚至煽动奴隶起来闹事。 传位至祖甲时,进行了大力的利制改革,废除贵族公议,削弱了贵族们的势力,形成君主集权,王族的势力得到了大大增强,嫡长继承制的王位传承已逐步取代兄终弟及,成为主流。同时这些改革措施,在当时就引起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在他之后的六代商王期间,出现了革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不断争执,直到把商王朝的政治资源耗尽。 而整个大商王朝,自从迁都到殷地后,在此后的200多年里,商朝就再也没有迁都了,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由于数百年的兴盛,也使得商朝疲态尽显,贵族们争相奢侈享受,自私短视,到处都是一派衰落腐朽的模样。这些贵族如同现在的诸侯一般,势力很是强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封地,难以拔除,在商天子势力强势时,还可以勉强压服,一旦商帝稍弱便各自为政,弄得乌烟瘴气。 自从祖庚去世,祖甲继位以来,数代商帝不理政务,荒yin无道,皆无建树,使得商朝在武丁一朝出现‘中兴’之后,再次衰落,数代帝王累积的矛盾使得商朝积重难返。 而且,商族好酒之风甚盛,从天子到王公大臣,在到庶民,无不酗酒成风,以至于‘一国失日’,周人列数帝辛的罪状中有‘沉迷酒色’,却不知这是整个商族的嗜好与行为。有鉴商朝亡国的教训,周朝建立后,周公旦先后发布了各种文告,制定各种政策,颁布《酒诰》来禁止饮酒。《酒诰》是周公旦专门针对殷民饮酒成风而发的,因为酿酒要用去大量粮食,这种饮酒风习在以农业起家的周人看来,完全是无法容忍。 更为严重的是,对于当时的大商王朝而言,在内部四分五裂的同时,朝廷对周边的各路诸侯也完全失去了掌控。东西南北各族时附时叛,在大商王权强势之时,表示臣服,在王权衰微时,又派军不时sao扰、袭击,尤其是东夷,多次派出大军来掠夺商朝的财富和珠宝。 东夷原本商王朝盟友,虽然始终与商朝离心背德,但因为实力有限,且还要防备邻族的侵扰,一直没有成为大害。但是自从商朝的第二十三代君主、武功赫赫的武丁灭掉了东方的大国大彭、豕韦后,东夷遂开始独霸东方,无人可以压制。虽然在武丁一朝时归顺了大商,但还是给后世的商帝留下了巨大的政治隐患,武丁可谓为一时之忿而自毁长城。 而在商朝的西边,周人也开始渐渐坐大,到了文丁一朝,周族更是独霸一方,与商朝几乎成抗衡之势虽然其君王季历被文丁所杀,却无法阻止周族继续强盛的局面。到帝辛继位时,周族通过不断的兼并、征伐,统一了整个西方,成为了商朝的最大的祸害,所谓‘天下三分,其二归周’。 商人一直不与外族通婚,一律实行族内婚,即便到了现在,作为商朝后裔的宋国也是族内婚。相反,周人强调血缘融合,通过不断的政治联姻,能够建立起广泛的裙带关系,为自己活得强有力的政治支持,成为坚定的同盟军。因此,在周武王兴兵讨伐商朝的时候,才会出现八百诸侯前来协助的局面。 这便是帝辛继位前,大商王朝所面对的局面。 后来大商王朝的最后一任君王帝辛接位时,有心想要改变这种局面,据说,帝辛天资聪颖,又力大无穷,威猛非常,有倒曳九牛之威,深得帝乙欢心。帝乙都沫执政十七载而崩,帝辛顺利继位,成为大商王朝的第三十代君主。 在帝辛的上面,还有一个长兄名为微子启,与帝辛是一母所生,本来帝位该属于微子启所继承,但因为其母生微子时地位尚低,故微子为庶出,而其母为后以后,才生了辛,故其为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