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冷核聚变【求收藏,求推荐】
如果说做石油天然气能够成为世界巨头,那么如果能做出常温核聚变能源,那么所有的巨头在你面前都是渣渣。 别说常温核聚变技术,只要是能够稳定运行的核聚变装置,全球所有国家做梦都想得到这种技术。但是从1950年欧洲科学家马克*欧力峰率先成立了等离子体核聚变研究机构开始,半个世纪以来,至今没有研究出可以稳定运行的核聚变装置。 哪怕是由数个国家组成的国际热核聚变应实验堆(ITER)经历过十多年的努力,耗费了巨额资金,所取得的成就极为有限。但是所有国家仍然没有放弃,在石油天然气日益枯萎的今天,可控核聚变将会是能够解决地球能源的唯一办法。 如今陈亮能够完善和制作可控核聚变,并不代表他现在就要做出来。可控核聚变可以说是整个地球除了太空空间站以外的第一个超大项目。如今陈亮的基础仍然非常薄弱,时间太短,作死太快。根基不牢,很容易被人过河拆桥,甚至是恩将仇报。 现在陈亮已经积蓄了大量的资金,所有的计划也可以一一展开了。这次来地下实验室陈亮想把微型核聚变装置做出来,然后把C级机器人全部改装。 目前C级机器人仍然使用了石墨烯电池技术,缺点很大。原本C级机器人使用的应该是核裂变电池技术,不过陈亮没有办法搞到大量的核燃料,这是所有国家都非常严格控制。要知道所有的核武器就是由核燃料制造出来的。 而石墨烯电池虽然电容量远远超过一般的高等锂电池技术,但是在使用机器人的时候,仅仅能够满足常规动作使用。像去年的日清大厦营救,虽然总时间不长,仅仅半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就消耗了石墨烯30%的电量,也就是说如果机器人参加战斗,那么总时长仅仅一个半小时,这是一个非常尴尬的数据。 但是守卫机器人和一般的保镖来说却是更加先进,可靠,安全。首先机器人能够连接天网启用脸谱识别系统,只要是网络上有你的个人身份资料,那么第一时间就能够查清楚你的身份。而且还能够高倍清晰放大技术,即使是远隔千米之外的危险也能够即使发现,最最最重要的机器人力量大,速度快,不怕死,唯一的目标就是完成任务。 微型核聚变技术最简单的一种就是冷核聚变技术。早在八十年代,1989年3月23日,美国犹他大学彭斯和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弗莱西曼提出了这个研究。 跟热核聚变这种洞彻数百万的高温比起来,冷聚变能够在常温常压的室内环境下进行反应,聚变反应中多个氢原子核被强行聚合形成一个重原子核,也就是强行把两个氘原子核挤进一个容不下两个原子核的小空间,也就所说的晶格,那么这两个氘原子核就会生聚合,产生巨大的能量。 天网智能科技机械厂地下实验室,如今机械厂早已经施工完毕,地下实验室占地30亩,空间足够宽阔,暂时被陈亮设置为非常规实验室生产基地。 地下实验室入口从办公室顶楼,陈亮的专属办公室隐秘隔间里的一部单独电梯直达,电梯启动完全由天网控制。 底下实验室分为两层,全部是有十公分厚的高碳钢结构架立起来。上面一层完全是各种机械加工设备,包括了一些小型机床和高温熔炉,包括了一台大型端木液压机,这里主要是有天网控制cao作,加工机器人硬件设备,然后转移到底下二层由二十台辅助机器人完成装配。 如今地下二层已经有了三千多台C级机器人,全部配有仿人体皮肤。如果此刻有人能够潜入进来,就能看到三千多个身高两米,身材健硕,各种肤色人种,穿着统一的西装,带着墨镜,面无表情,一动也不动的并列站在一个封闭的大型仓库里面,显得有点阴森恐怖。 机器人没有生产太多,毕竟机器人的主要材料是钛合金,大量采购钛合金金属很可能引起国家的注意力,这对陈亮来说不是一个好注意。 此刻,陈亮来到了一个未来科幻般的实验室,配置和天网智能科技公司顶楼实验室配置一样。在白炽灯的照射下,实验室放置着各种材质透明的石墨烯屏幕和桌面,各种3D机器人影像和数据在上面翻滚,其中能看到一个虚拟屏幕上一台金红色的机器人正在做飞行的实验,虚拟屏幕旁边能看到收集到的各式数据,最大飞行速度,能源,武器装备,飞行时长...... 其中一个石墨烯屏幕上显示着一个发出白色光芒的环形金属装置,屏幕右方显示着装置的数据和材料分析,这就是陈亮想要的冷核聚变反应堆。 “天网,材料都准备好了吗?” “材料都准备好了,包括了一台B级机器人所有配件都已经完成。这次实验是由你亲自cao控还是由我控制机器人来完成。”天网的蓝色全息投影出来说道。 “由你来吧,我的心情有点激动,想要迫不及待的看到世界上第一台能飞的机器人的诞生。”陈亮的表情有点激动,虽然B级机器人不属于外骨骼辅助装甲,不能承载陈亮体验单兵飞行的感觉,但是只要反应堆顺利进行,类似于钢铁侠的外骨骼辅助装甲陈亮可以当玩具随便玩了。 冷核聚变装置和托尼在山洞里面制作出来的装置类似,也是通过金属钯元素做成电极通入重水(氧化氘),通过过电可以吸收出重水中的氘原子。 冷核聚变中只有钯元素能够吸收氢气,常温下,1体积海绵钯可吸收900体积氢气,1体积胶体钯可吸收1200体积氢气。同样也能吸收氢的同位素氘原子。 陈亮稳定下心神说道:“天网,实验开始,记录数据。” “好的,老板,实验开始,记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