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军需
傅紫萱在城里又呆了几天。(百度搜索:燃レ文レ书レ库,看小说最快更新这几天倒是收获不小。
也许真是古氏仨儿办满月宴那天起了作用,这几天不管哪个店铺都比往常多了一成左右的生意。
特别是锦绣坊。有好几家大户都在那里下了大订单。
这些大户家里大多都有针线上的人,下的也多是一些布料单子,订做成衣的倒是少。这成衣利润可是比布料要高得多了。但是架不住这些人家下的订单大啊。虽说傅紫萱给了较低的价格,但这利润也不少。
那些人家看傅紫萱给的价格合适,索性又把府里下人们做衣裳用的棉布麻布也订下来不少。倒是意外之喜了。
这可真是做几十个散户不如做一个大户就是这个道理,就叶府一个月下人们衣料的用量就够得上锦绣坊一个月的花销了。
生意最好的是锦绣坊,效果最明显的则要数同仁医馆。
听说知县夫人孕期还到同仁医馆买牛奶羊奶来喝,不仅大人养得雪玉照人,小儿养出来也是粉嫩健康。又听说这羊奶能养颜,还听说这牛奶羊奶,老人、小孩、大人吃着都好,喝了能身体康健,无病无灾。
便都一窝蜂地一大早就遣了家中下人下厮去买。这买的人多了,同仁医馆的牛奶羊奶便不够卖了。于是,为了每日能顺利买到羊奶,好些人家在店里还没开门时就派了人过去排队了,倒是成了西街一景。
这奶多是羊奶,且每日送到城里的并不多,也就三大木桶。家里的羊倒是月月有下崽的,倒也不会断了货。只这羊奶卖得虽好,着实也没多大利润,三大桶羊奶一天也就赚个不到二两的银子。
不过因了这,倒是同仁医馆的名声迅速在城里传开。
慢慢地成药也有人买了。而且量还不少。这几天也陆续有一些大户人家过来请大夫出诊了,原来来请的也不过是一些小户人家,请不起有名气大夫的。
而且这些天还有人专门请女大夫上门给家中旧妇新妇诊脉的。有那生了女儿的人家也都过来请,好像同仁医馆能保生儿子似的。
据夏雪回来说,那些人还向她打探同仁医馆是不是有什么生儿子的秘方之类的,还说多少钱都愿意买。弄得傅紫萱哭笑不得。
不管怎样,借着古氏和赵家,傅紫萱的同仁医馆也算是在城里站稳了脚跟,生意渐上轨道。
五月初,傅紫萱收到李睿传的急信。问傅紫萱每月提供米面各一万担送往军中可有问题?
傅紫萱当天傍晚接到冬儿的伟信后,次日一早便赶到了城里,急急找了郭槐、傅紫松等人商议。
目前有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自家店里能否均出这么多的货?二是路上又要如何运送,可是安全?
这一万担白米,也就是一百二十万斤。按成人每月能消耗二十到三十斤粮来算,若是一日三餐的话,成年男子最少也要消耗近三十斤粮。这一万担也就是能养近五万士兵。再加一万担白面,两万担米粮也就是十万人的用量。
而敬城里若是百人的大户人家一月差不多能买二千斤左右的粮。但大多数人家家里都是有地种着粮的。所以有间粮铺一个月也就备着不到三万担的米粮,这一下子要去两万担!
自家生意会不会受影响还在其次,重要是如何运送?这一路可是安全?
众人紧急讨论,不过总的意思都觉得这笔生意能做!
哪怕纯利只有一斤一文钱。这一个月也能有二千四百两银子的收入,可是纯赚的。算是店里最大的单了。比做那些买几斤一次的散户舒服。
有间粮铺每月只备三万担,倒不是收不上粮,而是因为敬县还有好几家米行。可不能超过敬县的购买能力。所以店里一月也多不过三万担。
如今既是要接下这单生意,往附近市县收粮是肯定要的了。且再多半个月新粮就能打下来了,这回倒是能再往远了去收一些粮。越往北。粮价越低,成本低了,利润自然就可观了。且如今年景好,种粮户也不会把粮太多地屯在家里,单子完全能吞下来。
傅紫萱看大伙很是兴奋,都愿意接下这个单子,且据郭槐等人说了没有任何问题,傅紫萱便也点头这么订了下来。
她当然是想帮李睿,李睿极少向她开口,这回既已开口自己就一定要帮着他把事儿办妥。只是还要与他商议一下运送的事。
大伙商议妥后,次日,郭槐就安排了傅紫松带了几个人马不停蹄地到各处收粮去了。
如今新粮还没打下来,要是每月都要吃下这么大的单子,必是要提前与农户签订收粮协议的。不然被人截足先登就不美了,也是店里的一大损失。
傅紫萱在与大伙商议妥之后,又连夜传了书信给李睿,应了这事,又问了李睿关于运送的事。
过了两日,就收到李睿的传书,让把粮送到宁州以西一个叫和县的地方。和县过去不远,离渭河不到百里的地方,有重兵驻扎在那里。到时不必把粮送到军营,只需把粮运到和县一个叫大兴粮行的就行,运往军营的事会由大兴粮行安排。钱也由大兴粮行结算。
这倒是便当,也让人找不出丝毫干系来。将来万一被人揪出,也可说是与大兴粮行做的生意,自家粮行并不知底细。
傅紫萱倒是为李睿的周到感到慰贴。
李睿也在信中定了价格。傅紫萱算了一下,扣除收粮的各种成本及各项费用,一斤还能有近两文的利。这样一个月就有近五千两的纯利!果然不管什么时候做军需生意都是极赚钱的营生。
傅紫萱不知道李睿怎么又管起军需来?也许只是因为傅紫萱有家粮铺,想伸手拉一把?也许又是正好信得过?或是单纯地不想肥水流外人田?
傅紫萱笑着摇了摇头,倒也没有过问李睿这里面的事。以后总有机会问的。目前最要紧的就是按他的要求五月中要收到头一批粮。
为了这个,傅紫萱便忙开了。忙着安排人手、忙着找车行打造平板车、忙着把玉园及大小玉庄的牛全拉了出来,能少拉一趟就能少一趟成本呐。
虽然她也很想用马车,可是自家没那么多马不是?要是找马车行雇用,这成本就上去了。
这牛虽慢,但比马能付重,而且马拉了重物,速度也快不到哪去。这从敬县往宁州快马不到一天能至,牛车的话两天,最多三天也就到了,和县离宁州并不远,来回七天也尽够了。
头一回傅紫萱怕出错,也怕路上有什么事,傅忠傅孝已随了傅紫松去购粮了,傅东傅西又跟着裴承祖去购药材了。剩下的傅仁、义、礼、智、信、节六人便都要跟了去,再加上郭槐亲自带了店里的两个伙计,傅紫萱还叫了向阳、雾波、雾澜一块护驾。这人数便也不少了。
时佑也想去的,不过傅紫萱考虑到他腿脚不便,且还要顾着武学班,便罢了。傅紫萱本来想亲自去一趟的,只是郭槐说如今这一条道上安全的很,没什么人做恶的,且走的都是官道,县和县之间又隔得不远,安全上不用担心。
再加上家里事儿也多,傅紫萱也要留下来打点。若不是头一趟,他还要赶着去与人签下协议,怕也不会亲自走一趟的。
傅紫萱听了只好做罢,不过担心这是头一回,也不知深浅,便去镖行要了五个武师陪同。
一行人收拾妥当,在一日清早天还没亮就出了城。出发后,傅紫萱便在家里日夜期盼起来。
傅紫萱心神不宁,如今粮店里掌柜的、管事的都出门去了,只余几个伙计在,傅紫萱便每日到粮店里坐镇。所幸如今店中已是做得熟了,并没有什么大事要处理。几个伙计也都处理得过来。
这期间,原先那位到医馆买过成药的药商又过来下订单了。这次要的量比上一次要大的多,是上一次的好几倍,且品种多。止血的药粉、平常伤风的药丸、治跌打的药油、小儿退热贴、止泻的药丸子,凡店里有的成药都要了一份,每一样都订了两千份,且要求每月月初都要店里提供这样的量,先签一年协议。
裴旺喜上眉梢,不过不知道店里能不能出这么大的量?他一时又不敢做主,便往粮铺找了傅紫萱。
傅紫萱听了只思索片刻便应了下来。一年的约照签,但要求每次见钱再发货,且要付一半的订金,发货前再付余下的钱。
那人也没有异议,皆应了下来。但要求见一见东家。
傅紫萱倒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遂答应了下来,在医馆的后院接待了他。
那人四十岁年纪,脸很方正,长得有些壮实,面相上看,倒不是那jian滑之辈。衣饰也很普通,并不出彩,不过瞧得出料子很好,腰间佩了块精雕的羊脂玉佩,倒是极不错的东西。
傅紫萱与他见过礼,便请他坐了,自己则坐在他的对面。
也许真是古氏仨儿办满月宴那天起了作用,这几天不管哪个店铺都比往常多了一成左右的生意。
特别是锦绣坊。有好几家大户都在那里下了大订单。
这些大户家里大多都有针线上的人,下的也多是一些布料单子,订做成衣的倒是少。这成衣利润可是比布料要高得多了。但是架不住这些人家下的订单大啊。虽说傅紫萱给了较低的价格,但这利润也不少。
那些人家看傅紫萱给的价格合适,索性又把府里下人们做衣裳用的棉布麻布也订下来不少。倒是意外之喜了。
这可真是做几十个散户不如做一个大户就是这个道理,就叶府一个月下人们衣料的用量就够得上锦绣坊一个月的花销了。
生意最好的是锦绣坊,效果最明显的则要数同仁医馆。
听说知县夫人孕期还到同仁医馆买牛奶羊奶来喝,不仅大人养得雪玉照人,小儿养出来也是粉嫩健康。又听说这羊奶能养颜,还听说这牛奶羊奶,老人、小孩、大人吃着都好,喝了能身体康健,无病无灾。
便都一窝蜂地一大早就遣了家中下人下厮去买。这买的人多了,同仁医馆的牛奶羊奶便不够卖了。于是,为了每日能顺利买到羊奶,好些人家在店里还没开门时就派了人过去排队了,倒是成了西街一景。
这奶多是羊奶,且每日送到城里的并不多,也就三大木桶。家里的羊倒是月月有下崽的,倒也不会断了货。只这羊奶卖得虽好,着实也没多大利润,三大桶羊奶一天也就赚个不到二两的银子。
不过因了这,倒是同仁医馆的名声迅速在城里传开。
慢慢地成药也有人买了。而且量还不少。这几天也陆续有一些大户人家过来请大夫出诊了,原来来请的也不过是一些小户人家,请不起有名气大夫的。
而且这些天还有人专门请女大夫上门给家中旧妇新妇诊脉的。有那生了女儿的人家也都过来请,好像同仁医馆能保生儿子似的。
据夏雪回来说,那些人还向她打探同仁医馆是不是有什么生儿子的秘方之类的,还说多少钱都愿意买。弄得傅紫萱哭笑不得。
不管怎样,借着古氏和赵家,傅紫萱的同仁医馆也算是在城里站稳了脚跟,生意渐上轨道。
五月初,傅紫萱收到李睿传的急信。问傅紫萱每月提供米面各一万担送往军中可有问题?
傅紫萱当天傍晚接到冬儿的伟信后,次日一早便赶到了城里,急急找了郭槐、傅紫松等人商议。
目前有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自家店里能否均出这么多的货?二是路上又要如何运送,可是安全?
这一万担白米,也就是一百二十万斤。按成人每月能消耗二十到三十斤粮来算,若是一日三餐的话,成年男子最少也要消耗近三十斤粮。这一万担也就是能养近五万士兵。再加一万担白面,两万担米粮也就是十万人的用量。
而敬城里若是百人的大户人家一月差不多能买二千斤左右的粮。但大多数人家家里都是有地种着粮的。所以有间粮铺一个月也就备着不到三万担的米粮,这一下子要去两万担!
自家生意会不会受影响还在其次,重要是如何运送?这一路可是安全?
众人紧急讨论,不过总的意思都觉得这笔生意能做!
哪怕纯利只有一斤一文钱。这一个月也能有二千四百两银子的收入,可是纯赚的。算是店里最大的单了。比做那些买几斤一次的散户舒服。
有间粮铺每月只备三万担,倒不是收不上粮,而是因为敬县还有好几家米行。可不能超过敬县的购买能力。所以店里一月也多不过三万担。
如今既是要接下这单生意,往附近市县收粮是肯定要的了。且再多半个月新粮就能打下来了,这回倒是能再往远了去收一些粮。越往北。粮价越低,成本低了,利润自然就可观了。且如今年景好,种粮户也不会把粮太多地屯在家里,单子完全能吞下来。
傅紫萱看大伙很是兴奋,都愿意接下这个单子,且据郭槐等人说了没有任何问题,傅紫萱便也点头这么订了下来。
她当然是想帮李睿,李睿极少向她开口,这回既已开口自己就一定要帮着他把事儿办妥。只是还要与他商议一下运送的事。
大伙商议妥后,次日,郭槐就安排了傅紫松带了几个人马不停蹄地到各处收粮去了。
如今新粮还没打下来,要是每月都要吃下这么大的单子,必是要提前与农户签订收粮协议的。不然被人截足先登就不美了,也是店里的一大损失。
傅紫萱在与大伙商议妥之后,又连夜传了书信给李睿,应了这事,又问了李睿关于运送的事。
过了两日,就收到李睿的传书,让把粮送到宁州以西一个叫和县的地方。和县过去不远,离渭河不到百里的地方,有重兵驻扎在那里。到时不必把粮送到军营,只需把粮运到和县一个叫大兴粮行的就行,运往军营的事会由大兴粮行安排。钱也由大兴粮行结算。
这倒是便当,也让人找不出丝毫干系来。将来万一被人揪出,也可说是与大兴粮行做的生意,自家粮行并不知底细。
傅紫萱倒是为李睿的周到感到慰贴。
李睿也在信中定了价格。傅紫萱算了一下,扣除收粮的各种成本及各项费用,一斤还能有近两文的利。这样一个月就有近五千两的纯利!果然不管什么时候做军需生意都是极赚钱的营生。
傅紫萱不知道李睿怎么又管起军需来?也许只是因为傅紫萱有家粮铺,想伸手拉一把?也许又是正好信得过?或是单纯地不想肥水流外人田?
傅紫萱笑着摇了摇头,倒也没有过问李睿这里面的事。以后总有机会问的。目前最要紧的就是按他的要求五月中要收到头一批粮。
为了这个,傅紫萱便忙开了。忙着安排人手、忙着找车行打造平板车、忙着把玉园及大小玉庄的牛全拉了出来,能少拉一趟就能少一趟成本呐。
虽然她也很想用马车,可是自家没那么多马不是?要是找马车行雇用,这成本就上去了。
这牛虽慢,但比马能付重,而且马拉了重物,速度也快不到哪去。这从敬县往宁州快马不到一天能至,牛车的话两天,最多三天也就到了,和县离宁州并不远,来回七天也尽够了。
头一回傅紫萱怕出错,也怕路上有什么事,傅忠傅孝已随了傅紫松去购粮了,傅东傅西又跟着裴承祖去购药材了。剩下的傅仁、义、礼、智、信、节六人便都要跟了去,再加上郭槐亲自带了店里的两个伙计,傅紫萱还叫了向阳、雾波、雾澜一块护驾。这人数便也不少了。
时佑也想去的,不过傅紫萱考虑到他腿脚不便,且还要顾着武学班,便罢了。傅紫萱本来想亲自去一趟的,只是郭槐说如今这一条道上安全的很,没什么人做恶的,且走的都是官道,县和县之间又隔得不远,安全上不用担心。
再加上家里事儿也多,傅紫萱也要留下来打点。若不是头一趟,他还要赶着去与人签下协议,怕也不会亲自走一趟的。
傅紫萱听了只好做罢,不过担心这是头一回,也不知深浅,便去镖行要了五个武师陪同。
一行人收拾妥当,在一日清早天还没亮就出了城。出发后,傅紫萱便在家里日夜期盼起来。
傅紫萱心神不宁,如今粮店里掌柜的、管事的都出门去了,只余几个伙计在,傅紫萱便每日到粮店里坐镇。所幸如今店中已是做得熟了,并没有什么大事要处理。几个伙计也都处理得过来。
这期间,原先那位到医馆买过成药的药商又过来下订单了。这次要的量比上一次要大的多,是上一次的好几倍,且品种多。止血的药粉、平常伤风的药丸、治跌打的药油、小儿退热贴、止泻的药丸子,凡店里有的成药都要了一份,每一样都订了两千份,且要求每月月初都要店里提供这样的量,先签一年协议。
裴旺喜上眉梢,不过不知道店里能不能出这么大的量?他一时又不敢做主,便往粮铺找了傅紫萱。
傅紫萱听了只思索片刻便应了下来。一年的约照签,但要求每次见钱再发货,且要付一半的订金,发货前再付余下的钱。
那人也没有异议,皆应了下来。但要求见一见东家。
傅紫萱倒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遂答应了下来,在医馆的后院接待了他。
那人四十岁年纪,脸很方正,长得有些壮实,面相上看,倒不是那jian滑之辈。衣饰也很普通,并不出彩,不过瞧得出料子很好,腰间佩了块精雕的羊脂玉佩,倒是极不错的东西。
傅紫萱与他见过礼,便请他坐了,自己则坐在他的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