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李纲去世
绍兴五年十月至七年十一月任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 在此期间,李纲主要的精力是放在平定地方叛乱上。 当然了,想让老李不问政事,那是不可能的,这种人除非死了,否者永远胸怀天下。 老李在地方上,一再上疏陈述主战的观点,反对议和,支持岳飞等人的抗金斗争。 朝廷根本不管这些,你老爱写不写,咱不差那几张纸,也不差那点墨,你有劲,你就写,爷是不会看的。 李纲就在这一篇篇的奏章中老去,最终去世。 李纲有大功于国家,东京保卫战的胜果,本可以让北宋延续下去,但钦宗皇帝的软弱无能,毁了大宋,也毁掉了李纲的心血,更毁掉了中华的文明。 李纲是郁闷的,他不明白为什么,为什么那些人要苟且偷安,要去做狗,而不敢做人呢? 其实啊,李纲错了,有些人本不是人,他们天生就是狗,只是披了一件人皮而已。天下太平,他们可以像人,一旦危险了了,他们就只剩下人的身躯了。 公平的说,李纲的才能只能算一般,尤其是他的性格太过孤傲,眼里不揉半点沙子,致使统战无法实施,以他的格局,做宰相是勉强了一点。 他曾经还逼死了张邦昌,搞死了宋齐愈,自己也在风雨摇曳中落到了地方,最终只能僵卧孤村,在哀伤中死去。 人无完人,李纲的缺点不少。但他的精神和不屈,是我们必须予以尊敬的。因为那是华夏的脊梁,打不断、掰不折,是华夏文明和精神延续的支柱。 历史对现在的我们有什么帮助,如果只是千篇一律的翻阅,不过就是一个个并不怎么精彩的故事。不管怎样的壮怀激烈,都很难引起我们的共鸣,因为我们离他们太远了,远的就像小说一般。 是吗?是这样吗?我想不该是这样。 如果我们能够正视历史,安静的回望,一定能看那不屈的傲骨,那奋发的精神,看到我们民族的灵魂,看到民族的希望,并砥砺我们前进,这才是历史的价值。 中华民族可以被打趴下的,我们也不只一次的被打趴下,但我们都活过来了,因为祖先给我们留下了高傲和不屈的基因,只要我们回头凝望,我们就能获得力量。 四月,蜀国公完颜银术可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配享受太宗庙廷。 大定十五年(1175),又赠谥“武襄”,改配享太祖庙廷。 看过之前故事的看官,应该还记得,当年银术可跟随宗翰伐宋,遇到了一个硬骨头,太原怎么弄都打不下。这让宗翰很难以理解,怎么在猪圈里碰到人了? 万般无奈之下,宗翰只好悻悻然,放过太原的绕道泽州…… 进攻汴梁后,宗翰返回洛阳,太原依旧未被攻下,这让宗翰很没面子,不过他也没有做出和太原城决一死战的架势,毕竟有些东西一旦硬起来,是需要时间才能变软的,在这段时间内,非要和它拼命的话,那就是你是小乔渡江—找cao。 宗翰走了,留下银术可在这里等着太原城软化。 银术可在等的过程中,打败了宋朝的各路援军,太原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被银术可拿下。 世界上没了色狼,美女还有价值吗?如果世界上都是色狼,美女的价值也不大。 同理,宋朝各地驻军就是一坨屎,银术也不能显示出价值。如果宋朝各地驻军表现的都和太原城一样,银术可能更没有价值。 宋朝表现的恰到好处,在一坨屎之中闪耀一丝光辉,而这丝光辉又让银术可一战成名。而后他又招降了岢岚、宁化的宋朝军队,攻取岚州,火山军。 银术凭借此功,与完颜希尹同被赐于铁券。 宗翰再次进军洛阳,宗贤攻取汝州,银术可攻占邓州,并杀死邓州守将李cao等人,再取一功。 宗翰讨伐高宗皇帝,银术可没有随军,只有一个守卫太原的任务。 天会十年(1132),完颜银术可任燕京留守。 天会十三年(1135),完颜银术可改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封保大军节度使、,后升迁为中书令,封为蜀王。 金国消化了矛盾,统一了战线,打算再挑起战端。他们的主战派是那个总打不了胜仗的完颜宗弼。 宋朝的张浚和金国的宗弼都是主战派中的活宝。但问题是,宗弼打仗不行,但人外交玩的溜啊,你张浚是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够。 宗干老jian巨猾,小老弟宗弼不靠谱,他是一清二楚的,但骑虎难下,搞掉宗磐是因为把河南等地送出,为了证明自己一方的正义性,这帮人一定得和宋朝干一仗,至于能不能打胜,这到是其次。 如果说宗弼主战是因不怕死,不怕丢人的话,那么宗干的主战的原因,是因为不怕宗弼死,不怕宗弼丢人。 他做为阿骨打的大儿子,一直呆在中央爽,成为了太祖系的代言人,虽然名气不大,但却能运筹帷幄,活的潇洒利落。而他的二弟宗望先死了,三弟宗辅又死了,现在轮到老四了,老四要死的话,那就死了呗,又不是没死过弟弟。 宗干对完颜亶说:“构蒙再造之恩,不思报德,妄自鸱张,祈求无厌,今若不取,后恐难图。” 这句话得意思是:赵构承蒙我大金再造之恩,却不想着报答恩德,却狂妄嚣张,像鸱鸟张开翅膀一样展示凶暴,一味请求赐予,贪得无厌。如果现在不攻取,今后恐怕再图收复就难了。 这NM有点装逼了,赵构都被打的不是男人了,你怎么给人家再造之恩了?历史记载就是这么狗血,总喜欢把吹牛*B的话也个记下来,把后世人雷的一脑袋闪电。 那座“临时”行宫里的高宗皇帝,被人当成了一个鸟,也不知道有没有打喷嚏的欲望。 便宜爸爸支持南下,完颜亶还能有什么异议,于是附和说:“彼将谓我不能奄有河南之地,且都元帅久在方面,深究利害,宜即举兵讨之。”于是下诏元帅府收复河南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