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7愤怒的小鸟
在下怀疑,给韩世忠出注意的这个人,多半是想让韩同学早点滚蛋,别再这里晃荡烦人。不管目的如何,对韩世忠来说那就一盏锃光瓦亮指路电灯泡,韩同学开始从孙子一步一步走向大爷。 在崇宁四年(1105)时候,西夏sao扰大宋边境,延安郡调兵抵御,韩世忠作为一个小卒是破关斩将,将对方首领的首级斩下,扔出西夏营寨外…… 这是什么感觉,闭上眼睛想想,常山赵子龙! 宋军一看,唉呀妈呀,小韩行呀,于是大兵一起杀向夏军,大破西夏。 又一次和西夏交战,西夏监军驸马兀口移非常勇猛,杀的宋军是没人敢去单挑。 韩世忠到了以后,单骑突击,便剁了兀口移,西夏再次溃败。 这是什么感觉,闭上眼睛想想,有没有关云长斩颜良劈文丑的感觉。 更何况,当年关老爷是仗着马快,乘颜良抱拳通名之时,把颜良给剁了的。韩世忠就是小兵,或者是一个小军官,没有曹老爷送马。而驸马作为最大的马,自然胯下的马也精悍之极,否则也做了不驸马。这么一算,韩世忠已经在起跑线上落后了。 立了这么一个大功劳,该升官了吧。可童大公公很风sao,他不相信一个小卒能斩杀对方的监军驸马,认为是经略司虚夸,只是给韩世忠加升一级。 不过韩世忠也不气馁,本来也就是混口饭吃的,没有太多的抱怨。更有可能,年少轻狂的老韩,也没弄明白斩杀的这个人,在西夏是多大的干部。 是金子一定会闪光,在西夏战场这个平台,韩世忠靠着勇猛无匹的武力,升迁到进义副尉,进勇副尉,成了为一个下级军官。 方腊起义,韩世忠跟随王渊前往江浙平叛,韩世忠打西夏人都打的是风生水起,手起刀下敌首落。打起这种农民起义,更是杀鸡用牛刀,旗帜所指之处,所向披靡。 王渊叹服其能说:“真万人敌也。”于是深相接纳,把所携带的白金器具,全部赏给韩世忠。银子绝对不少,为什么这么说。根据史籍记载,王渊这个官是一个敛财的好手,到哪打仗都带着巨款。 方腊败落以后,躲在睦州青溪峒,据说这个峒有三窟,地形很复杂,宋兵不知道该如何进入。 当时朝廷可是下旨说:得到方腊的首级者,就授为两镇节度使。这个诱惑太大啦,宋兵是急的嗷嗷叫,也没办法。。 韩世忠比较聪明,知道着急是没有用的,就带着几个手下在山涧溪谷中寻找。 该到韩世忠发迹了,他碰到一个当地的老妇,老妇把路线告诉了韩世忠。 韩世忠也没通知兄弟部队,自己就挺剑前往,越过险阻,直捣方腊的巢xue,仗剑格杀数十人,生擒方腊。这个貌似比水浒中说的,武松单臂擒方腊还要传神。 倒霉的是,韩童鞋刚把方腊给抓了出来,被自己的顶头上司,辛兴宗撞了个正着,这份功劳就成了辛老湿的嫁衣了。韩世忠都没有被封赏,这个亏吃的大了。 好在别帅杨惟忠回朝,把这件事告诉了天子,韩世忠被升迁为承节郎。这其实没有兑现当初的诺言,一个承节郎和两镇节度使能一样吗? 大宋收复燕山,大军被击败,韩世忠前往增援刘延庆,于与苏格等五十个骑兵一齐抵达滹沱河,碰上金兵两千余人。 这五十个其骑兵,吓都痉挛了,这下玩完了。 韩世忠怕不怕,咱不好说。但他却在危难之中,展现出一代将才的的素养。 首先命令苏格等人站在高冈之上,不用走动。而后命令从燕山前线溃败下来的士兵聚集在船上,呐喊鼓噪以助声势。 韩世忠则化生愤怒的小鸟,横刀跃马和敌人撞在一起,往来如入无人之境。 金国人是“俗勇悍,喜战斗,耐饥渴苦辛,骑马上下悬崖如飞,过江河不用舟船,浮马而渡。”现在韩世忠在这帮金国人之中往来如飞,这是什么境界? 当然韩世忠无论多么勇猛,毕竟金国人多,这帮人撇下韩世忠杀向高冈。 苏格等人见老韩怎么勇猛,也被打鸡血了,从高冈从下夹击,船上的溃兵也配合着呐喊鼓噪起来。 这帮溃兵打仗不行,练喊的可以,喊的真不错。金国以为宋军大部队来了,于是退走,韩世忠的瘾头刚上来,你想跑,没门!又是一阵追杀,斩获甚众。 这是什么感觉,闭上眼睛想想,有没有飞将军李广的感觉? 这是韩世忠第一次和金国人接仗,打的相当不错,有勇有谋。所以说汉人的战斗力,不可小觑…… 后又从王渊、梁方平进行讨捕盗贼,前后因功被升为武节郎。 钦宗即位以后,韩世忠随梁方平屯驻浚州。 金人入侵,梁方平数万兵马不战而逃,韩世忠陷于敌人重围之中,力战得脱,焚烧桥梁而回。这是什么感觉,闭上眼睛想想,有没有燕人张翼德的感觉? 钦宗皇帝得知此事,诏令韩世忠入朝询问梁方平治军状况。 韩世忠本就看不起梁方平,双方早有过节。老韩自然把老梁当节过了。于是梁方平人生的茶几上摆了一个大大的“杯具”。 钦宗皇帝对韩世忠那是大大滴满意,加封韩世忠为武节大夫(当时武官的关节总共有五十三阶,武节大夫是第二十七阶)。韩世忠就步入中层将领行列了。 后来胜捷军张师正被金军打败,宣抚使李弥就把张师正给斩了,按道理来说,败军之将,被正法也没什么好说的。但是由于当时打败仗的太多了,你偏偏干掉了张师正,张师正的部将李复就不干了,发动兵变,淄州和青州的响应者数万人。 韩世忠以不满一千之众,前往追击,大破李复军,斩首李复。李复的余党那见过这种杀神,再也提不起抵抗的信念,一路颠颠的继续跑。 韩世忠追击至宿迁,赶上了这部分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