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言情小说 - 华冠路在线阅读 - 443 反复小人

443 反复小人

    华恬在府中收到华恒、华恪的提议,也是大吃一惊。

    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两个哥哥会如此前卫。

    但是稍微一思索,她就明白了,未必是前卫,而是为了博一条路出来。

    那个提议,未必是为了抬贱籍,只怕为的是让有钱的富贵人家多捐赠一些而已。

    朝堂上口口声声指责华恒、华恪的人,应该是怕自己的家底会被迫捐赠出来,所以故意混淆大家视线,认为华恒、华恪要抬贱籍。

    她在家中等了许久,也收到了许多消息,得知就连原本一直鼎力支持自己的士人也反对华恒、华恪,不由得失笑。

    到了午膳时间,华恒、华恪还未回来。打听消息的人回来说,两人出了宫门,就叫林丞相截去了左相府。

    得到了消息,华恬不再焦急,安坐在家中等待。

    这时到帝都邻近城镇还债的人全都回来了,也带来了掌柜的签名。

    华恬生怕事情有变,当即命人拓印了一份单子去给华楚雅几姐妹,并使人在帝都传开。

    一直找不到借口到华府的邓家、严家、徐家,收到那单子,当即就捉到了机会,想马上去华府表示感谢。

    命人套好了马车,一路往华府而去。

    可惜的是,一路上到处都是在大骂华恒、华恪的,众人在车中也听了个一清二楚,心中都诧异极了。

    偷偷遣人下去问明了原委,三家恨不得上华府去抽华恒、华恪一顿,圣人才参加了你的婚宴,你该好好过日子才是,怎地如此作死?

    华楚雅听了脸色有些发青,问华府处于人人喊打阶段,他们还要不要上华府去。

    这可让邓家为难了,他们犹豫片刻,命车夫调头,又吩咐丫鬟通知另外坐了马车的严家和徐家调头,打算找个酒楼商量妥当了再去。

    又一次,他们的马车往华府驶到一半,匆匆折返。

    虽然许多书生骂华府,但是普通人却没有太大的感觉。当他们看到折返的邓家、严家和徐家人,都指指点点笑起来。

    这三家也算是罕见的捧高踩低了,以为华府有好事,打听到了华府出事,马上又离得华府远远的,这世上怎么会有如此不要脸的人?

    三家被这般指指点点,倒也不好再去华家。当中姚氏出身不大好,听到许多人都在指责自家,跳出来叫道,

    “华府这等无耻的亲戚,妄图抬贱籍做良籍,我们还不愿意与他们为伍呢。原是看他们也是警醒的,想好好做亲戚,哪里知道是这等烂泥扶不上壁的?”

    华府虽然因华恒、华恪提议之事叫许多人不喜,但是如同邓家、严家和徐家这等反复的行径,倒也让人恶心透顶,当下有恶妇便与姚氏对骂起来,一味骂三家趋炎附势,又落井下石。

    华楚雅、华楚宜和华楚芳断想不到会变成如今这般,当街撕破了脸。她们又急又恼,担心从此没了华府做依靠,在夫家不好过,便都向姚氏使眼色。

    可是姚氏想着一路跋涉到京,半点好处没捞着,反而贱价卖了许多东西,又笃定华府这回无法翻身,哪里看三人眼色,中气十足地与人对骂起来。

    这些事很快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帝都。

    华恒、华恪的提议,士大夫阶层与权贵阶层关心,可是平民不大关心。像这种彼此交恶,当家对骂的事,才是他们的最爱。

    华府接连遭了这些事,名声确实难听起来。

    又到了早朝,原本那些纷纷指责华恒、华恪的许多人,竟然支持起华恒、华恪来。

    而林丞相一派,也纷纷指出,华恒、华恪此举,一则是为了激励人捐赠更多的银子以救黎民,让天下贱籍者知道,官籍并良籍者,是何等的高贵;二则是为了让贱籍者,也愿为黎民百姓忧,培养其爱国爱民的思想。

    无论什么事,只要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站在了道德制高点,是很容易得到支持的。

    当华恒、华恪的话被林丞相等人换了一种说话说出来之后,还打算以“违背礼教”这顶大帽子扣压华恒、华恪的人,都悻悻然住了口,苦思对策。

    没错,一个晚上过去了,没有人想得出更好的法子。

    这银子是一定要出的,可从哪里出,就耐人寻味了。

    老圣人言明让百官想好章程递折子,摆明了国库的银子出不得。

    国库不出银子,他们又怎么会出?拿自己家里的银子出来,那是割rou的行径啊!

    唯一的法子,就是募捐。可是募捐,有多少人愿意捐赠?

    华恒、华恪的法子,的确是可以刺激人多捐赠,可是这个受刺激的人,在场文武百官无一人逃得过啊!职位高、俸禄高的,也得多出点,还得看着面子多捐点,不能让属下看低了。

    有人机灵一动,说道为了避免攀比,不如匿名捐赠。

    当下就被林派驳回了,匿名捐赠,如何让受灾的黎民百姓知道他们受了何人的恩情?虽说施恩不图报,但是这等为国为民之事,正是需要有表率作用。

    况且,如果百官都捐了,黎民百姓肯定会更加相信圣人,相信当今天子没有忘记他们,时刻关注着他们。

    朝堂再次吵了起来,圣人听了许久,伸手虚压,示意众人静下来。

    “如今旱情严重,拖缓不得。既然无法子,便按两位华翰林提议的,鼓励募捐。具体细节,林丞相督从两位华翰林完善,晚膳前递交帖子。退朝——”

    只一个早朝,朝廷变了风向,民间也变了风向。

    华大、华二不愧是状元、榜眼,竟能想出这个好主意救助民众……

    安宁郡君的兄长,果然如安宁郡君一般气节高华,急人之所急。

    邓家、严家和徐家听了这些消息,马上停下了收拾衣物回故乡的动作,又聚在一起,商量着如何与华府交好,让世人忘了他们先前所作的事。

    还没等他们想出个章程,第二日,圣人宣布,开始募捐,并将募捐榜传发天下,号召全民捐赠。

    圣旨很快传了出来,除了捐赠令,圣人还宣布由申王、华恒两人负责募捐并将捐赠所得派发到各受灾地。

    众人还来不及惊讶一个翰林学士竟然可以出京并承办此等要事,宫中太后、皇后娘娘便捐赠了一批首饰出来。

    华恒、华恪马上响应号召,又从翡翠铺子预支了一万两银子,捐赠了出去。

    帝都的捐赠活动浩浩荡荡起来,到处一片热闹。

    由于华恒、华恪想出了好法子,因此圣人龙颜大悦,不但大赞了两人一番,还赏赐了许多东西。

    华恒、华恪当场奏明圣人,将这些东西捐赠了出去。

    此举又赢得了无数佳话,就连周安,也收到了嘉奖——他真是慧眼识女婿!

    收到这些消息,邓家、严家和徐家,更是激动万分。如今华家名声这样好,又如此受圣人宠爱,若是提出让他们帮忙谋得一官半职,那该多好啊!

    一边想法子一边养伤,三家人又是急、又是激动,每个大人眼下一片青黑。

    一连几日养伤,等到身上的伤都消了肿,三家迫不及待想要去华府之际,有人求到华府跟前,请华恒看在同乡的份上,向圣人引荐他,让他入朝为官。

    当他们听到这个消息,又是焦急又是欣喜。

    欣喜的是,有个人在打头阵,可以借此看看华大华二的意思。焦急的是,果然是四处都是敌人,这敌人论亲疏不及他们,但竟然敢率先上门了,万不可让这个人拔得头筹!

    在焦急和喜悦的情绪煎熬中,华府传出了他们的态度:可以引荐人才入朝为官,但此人才华必须得让九成的翰林学士并中书舍人支持。

    如今已经开科取士,无论是青州同乡还是华家书院出身,想要做官,要么依靠才气让翰林学士并中书舍人通过,要么依靠自己的努力,自己参加科举考取。

    当然,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那里通过了,还得经过圣人裁定,由圣人做主。

    这些话传出之后,帝都哗然,其中士林圈子的人,大多数都持支持态度。

    虽然他们有些人曾经是引荐进来的,但是如今这种制度逐渐被科举取代,做官正是体现一个人能力的时机,他们当然支持。

    不过,华府此时有种越过圣人说话的意思,叫许多人都动了心思,想要趁此参华恒、华恪一本,尤其是华恒这个最近炙手可热的人物。

    这时展博先生出来点评,华府此番做法甚妙,读书人自当目下无尘,自当清高不媚俗,自当节气非凡,作为一个有品格的读书人,怎能不劳而获呢?

    大家收了心思,猜测是不是老圣人那里做过什么承诺,让展博先生说出这些话来。

    在众人揣摩圣人心思中,老圣人出来说话,如果当真极其优秀,可按照华府提议的进行,不然还是回去好生读书,参加科举获取功名。

    这下,没有人敢说什么了。

    那让华恒、华恪举荐之人,也灰头灰脸地离开了。

    邓家、严家、徐家三家收到这些消息,宛如被泼了冷水,什么希望也没有了。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