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疑的不是地方
云锦的疑惑其实只在刚知道行围名单那一会儿,等她再想过之后,就觉得这事儿实在是没什么可奇怪的,康熙对三阿哥的态度无外乎就两点,要不就是起了疑,要不就是没起疑,但不管起疑与否,康熙都是要带着他一起去的。 如果康熙没起疑的话,以他这些年对三阿哥可以称得上很好的态度上,带他去是一点儿问题也没有,三阿哥本就是太侧重于文了,康熙想让他多参与些骑射之事也是正常的。如果起疑的话,那康熙就更应该带他去了,原因嘛,就象之前人们猜测那时候的十三阿哥一样,是为了提防。 从四阿哥和十三阿哥的一些话语中,云锦也能听出来,其实这些年以来,康熙对自己的这些儿子们,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有些提防之意的,所以暗地里都派有人在监视着,而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发现了这一点之后,就相应的做了些安排,把他们想让康熙知道的东西,都通过这种方式传达了过去,至于他们真正的秘密和实力,那是绝对不可能让康熙知道的。 所以康熙看到的,就是一个越来越平和的四阿哥,虽然在差事方面还是一如既往的认真和严谨,但却对大位没什么野心,在办差之外,基本上过着一种类似于田园一般的生活,除了研习佛法以外,就是跟云锦一起种个粮啊、菜啊、水果啊什么的,带着十三阿哥和十六、十七这两个小阿哥,以及他自己的孩子们一起吃吃喝喝、玩玩闹闹的,连带着哄得太后也是乐乐呵呵的。 对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恋栈皇位的康熙来说,这样一个既能为自己分忧,又没有什么威胁,还友爱兄弟们的儿子,是再称心不过了,渐渐的也愿意委以重任了,而这个儿子也真不负他的期望,不管多难多复杂的差事,他都能办得妥妥当当,而且为了办差,居然累得身子形消骨立、几度病倒,可见得确实是个实心办事的,更难得的是他不怕得罪人,管你是什么皇亲国戚,还是朝廷大员,一律铁面无私,完全没有要结什么朋党的意思。 这么着观察下来,康熙对四阿哥自然是越来越满意了,可是想到之前元寿差点儿被人谋害的事儿之后,他又不敢把这种满意表示的太过,所以也时不时的借着这事儿那事儿当众敲打他一番,象上次安之在宜妃娘娘的宫里闯了祸,他也要把四阿哥叫过去训一顿,不过康熙训归训,对四阿哥这个基本上没什么表情、话也不太多的儿子倒是越来越信任了。 这次去巡幸狮子园的时候,康熙一开始也并没有怀疑什么,四阿哥难得跟着自己到热河来,恭请太后和自己过来游玩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听到云锦的腰正在接受那个叶大夫的诊治,他也没觉得有什么,毕竟四阿哥府里从外面请大夫的事儿,康熙早就知道了。可是当云锦用话引着太后去接受那个叶大夫按摩的时候,康熙隐约觉得有些不太对劲儿了,不过也还没多想,直到太后出来让自己也去按摩之后,康熙才知道叶大夫在按摩之前,是要先请脉的,康熙这下心里不由得不犯合计了。 自古以来,当皇帝的基本上都是多疑的,康熙自然也不例外,要知道这皇上的脉不是谁都能请的,皇上的身体状况也不是谁都能知道的,那绝对就是国家的机密,康熙的右手之前曾经出了问题,勉强用左手批复奏折,还特意叮嘱不要让人知道,现在四阿哥却假借按摩来给自己请脉,到底是出于什么用意? 不过经过后面的事儿之后,康熙的这个疑虑还是很快的就消除了,因为四阿哥当天就把脉相不对的事儿向他禀报了,他也对此进行了严密的查证,虽然证实的结果让康熙很是失望和愤怒,但却也证明了四阿哥没有说谎话,也就是说,四阿哥这次的行为,其实也可以算是救了一回驾。 当然康熙也不是没考虑过是四阿哥贼喊捉贼的可能性,但随即就被他自己否认了,一来是因为这么做对他没好处,太后和自己现在正宠着他的侧福晋和孩子,自己又并未立储,老四既没有势力,又没有大臣们的支持,如果现在太后和自己不在了,那在众皇子之中,受损失最大就是老四,他也不是傻的,怎么会做出这种蠢事来。 再有就是,康熙一直都知道四阿哥是很孝顺的,对太后和自己就不用说了,就是德妃对他那个样子,他也是逆来顺受,从来不说她一个“不”字,这次德妃险些打了安之,又伤了云锦,不只是让她手上留了疤痕,还让她的腰落下病根,可他却是一句埋怨的话也没说,只请了旨送德妃去暂安殿,一路上德妃和十四阿哥对他的种种过分举止,他回来之后也是只字不提,这样孝顺的一个人,怎么会做出谋害自己的祖母和父亲的事儿来? 当然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原因,康熙认为这事儿不可能是四阿哥做的,主要是因为他派去监视四阿哥的人说,四阿哥跟太医院所有的太医们都没有什么私交,就算之前负责皇家生意时,因为要配制一些皮肤保养品,而与一些太医打过交道,但在他交出这些生意之后,就再没和那些太医有过联系了,而那些太医也不在这次犯事的名单之中。 不过有一点,康熙却觉得四阿哥未见得说的是实话,四阿哥说这件事儿是因为云锦担心太后的身子,才想让叶大夫给太后请请脉,结果没想到却发现了这个重大的事情。但康熙却觉得事情不会那么简单,更不会那么凑巧,所以他认为,这是四阿哥可能是听到了一些风声,从而知道可能有太医在诊治太后和皇上时动了手脚,他不知道这事儿是真是假,又担心自己祖母和阿玛的身子是不是真的受了损害,所以宁愿担着大不违的罪过,想了这么个办法。 所以说帝王多疑,其实相当一部分时候疑的不是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