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极品小官人在线阅读 - 第65章 不日四方来贺

第65章 不日四方来贺

    文人的脑子向来灵活,一些没有节cao的文人更灵活。

    渡江能够活命,那干嘛不渡江?

    他们不像武人,有一股战死沙场的气魄,他们更不明白什么是视死如归。

    所以,看过赵沐的这首诗后,有几个大儒已是微微蹙眉。

    “杨老夫子,沐侯爷这首诗虽好,但格局不够啊。”一名大儒征求杨修的意见,杨修浅笑,抚须,道:“把王山和赵沐叫来,询问一番便可分出胜负了。”

    这倒也没有什么问题,诗词的好坏,有时也看怎么理解。

    不多时,王山和赵沐两人被叫到了前面,杨修看了这两人一眼,王山相对有些矮胖一点,赵沐则身材适中,是那种一眼就能引起人好感的摸样。

    “你们两人的诗我们都看了,虽都写项羽渡江,但观点不同,现在我们想听听你们对各自诗的看法,王山先说吧。”

    王山看了一眼众人,随后上前一步,道:“大丈夫能屈能伸,项羽虽然战败,但并不是说没有卷土重来的可能,若他渡江保命,以他在江东威望,势必可以再次训练兵马,与刘邦一战,所以我觉得项羽只是一介匹夫而已。”

    王山说完,不少大儒点头表示认可这种观点,古往今来不少大人物都是能屈能伸方有所成就的,勾践卧薪尝胆,刘邦赴鸿门宴,大唐也曾与突厥言和,正是他们的隐忍,最终取得了胜利。

    项羽不肯渡江,在他们看来就是迂腐。

    杨修听完王山的观点之后,并未表露自己的态度,他仍旧只是抚须一笑,然后望向赵沐,道:“沐侯爷也说说吧。”

    赵沐不慌不忙,道:“其实项羽渡江与否,再讨论已无任何意义,那毕竟已经是历史了,而我们这些后人之所以怀古,只是想从历史当中寻求一些感悟,然后在所在的时代有所启示,我从这件事情当中得到的感悟就是奋勇,哪怕明知不敌,也不可轻言放弃,就像我大宋边关的男儿一样,他们是要保家卫国的,难道敌人强大,他们就能够放弃前线阵地逃跑吗?作为一名将士,当马革裹尸,死效朝廷才行,岂可为了活命便逃跑?”

    赵沐的话有些振聋发聩,那些大儒听了之后神色猛然一震,如果单从项羽渡江这件事情上来说,他们可以反对项羽的选择。

    可赵沐却把怀古扯到了如今大宋的边关将士身上,如此就算他们再想支持渡江一说,怕也不可能了。

    大宋是崇文抑武不错,可大宋的每个帝王也都是希望大宋的将士能够为大宋奋勇杀敌的,他们可不希望自己的将士在面对项羽那样抉择的时候选择渡江。

    在他们这些天子看来,哪怕是死,也必须为大宋战死,而不能够选择逃跑。

    所以,在怀古咏今之后,很多大儒只能选择支持赵沐的观点,为了大宋,生为人杰,死当鬼雄,哪怕他们心里其实都是想逃跑的,但在这种情况下,却绝对不能够说出来。

    在赵沐解释完之后,那些大儒便判定赵沐的诗更胜一筹了,王山虽然心有不甘,可他也不敢说赞成逃跑,那样他会被人唾骂死的。

    他就纳闷了,好端端的说项羽渡江,赵沐怎么就扯到大宋边关对敌上了呢?

    可他又不能提出反驳,因为怀古诗的一个作用,就是咏今。

    ---------------------

    看过诗后,评委继续看词。

    看的时候,仍旧有人轻声吟出来: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看到上阕,几名大儒浅笑颔首,虽说赵沐的这首词可能跟如今的大宋朝廷不一样,但这首词却相当的迎合天子心意啊,朝堂有谋臣良相,边关有奋勇将士,整个局势对大宋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这样的词谁听了都会喜欢的。

    哪怕他们这些大儒听了,也不例外,因为他们这些读书人学的便是治国安邦的理念,有这个想法很正常。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下阕仍旧有一点歌功颂德拍马屁的嫌疑,但是读来却是令人浑身一震,仿佛大宋真真就是那诸国宗主一般,在大宋将士的杀伐之下,大宋大获全胜,使得周边各国前来朝奉。

    几位评委这般吟完,觉得这首词虽有拍马屁的嫌疑,但又有着不可多得的豪气,当真是让人说不得不好。

    如同之前那首诗的情况一样,先不说词怎么样,就这种迎合朝廷和天子的内容,谁敢说不好?

    而且就词来言,赵沐的显然更积极豪迈一点,那谢非的思乡虽符合文人多愁善感的毛病,但未免有些影响军心士气,两首词的高下这么一比,也就出来了。

    几位大儒下定论的时候,心里都在暗骂,他们觉得赵沐在写诗词的时候耍了小聪明,他净写一些让他们根本就反驳不了的,如此就算其他人在遣词用句上比他好,他们也不敢判其他人赢啊。

    敢说这样的词不好,那他们就是不想报效朝廷,这罪名可就大了。

    不过好在,除了这点取巧之外,赵沐的两首诗词倒也真的不错,可见其是真有才气的。

    这个时候,大家又忍不住想起了之前杨修说苏轼的情况,苏轼在一炷香内写了这么多,可是水平却有所下降。

    赵沐也写了这么多,但是水平并没有下降,这也就表示,赵沐的才情可能比苏轼还要厉害一些。

    想到这点,那几位大儒心中微微一震,等去看赵沐所写文章的时候,忍不住就有了一些代入感,他们现在看的可不是普通人的文章,而是一个大宋顶级才子的文章。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自然给赵沐的文章加分不少。

    在几位大儒看赵沐文章的时候,赵沐心里却是有些激荡起伏,写怀古和战争的诗词很多,比这两首好的也很多,但他却偏偏选了这两首。

    目的无他,只是想让一些良将好汉明白他的志向而已。

    大宋不缺良将好汉,比如那些梁山好汉,而赵沐想收他们为自己所用,首先就必须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豪气,值得他们信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