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一大步
“话说当时我路过大树下的时候,正好看见一个五十多岁的老爹坐在那里吃饭,低头一看就那道‘猛龙过江’了。我瞧着好奇,明明就是一碗清汤,那老爹却吃得津津有味的,便像旁人问其原因。”说着李鑫不屑的摇了摇头。 “你们却不知道,原来那人以前竟是个秀才,可惜晚节不保,失了秀才功名。之前家里盼着他能考上举人考上进士,家里的积蓄都花在了他的身上,现在晚节不保了,他老伴又去世了,儿子和儿媳自然不愿意在这么着供着他,于是便落到这副田地了。 不过,也不知道他是读书读傻了还是怎么的,儿子儿媳这么对他,他也不知道去村上告他儿子儿媳,反而是苦中作乐,一天到晚在大树下怡然自得,刚刚里面看到的东西,就是那老爹发明出来的。” 林海在心里叹息了一声,到了古代,他终于深刻的体会到以前学习的课文《范进中举》时的心情了! 自隋唐科举盛行以来,也就是一开始的时候,或者是在特殊时期,秀才还算有点值钱,比如说开国之初,前朝官员再有才,也不会立刻就因为你的王八之气,倒头就拜,为你做事。就算是已经定鼎,为了稳定新朝,就会对前朝的官员进行一场大的清洗,即使不杀,也不会如何重用。因此,在人才匮乏的时候,就算是秀才,只要能及时站队,有些实干,就很有可能捞个官做做,升职也没那么多限制。 只是,等到统治稳定,天下太平,加上越往后,文化普及程度越高,秀才就没那么值钱了。自****以来,生员秀才都是不能终身制的了,每三年都得考一次,若是不能通过,就要削去功名。到了举人这个程度才会好一些,不光不会每三年一考了,而且有免税的特权,在吏部也有授官的权力了。 可以说,举人就是一个分界线,考得上考不上,完全是两码事。廪生往上尚且有国家的财政补贴,每个月都有银钱米粮发下,一般的人家,只要人口不算多,凭着这个,也能勉强糊口了。再下面的生员除了出门不需要路引,不再是民籍,不需要服什么徭役之外,也就没什么特权了,要不然,也不至于有穷秀才这个说法。 要是碰到些倒霉的,这辈子都屡屡不中,那么也就只能在秀才这个功名上终老,甚至还有可能晚节不保,连秀才的功名也保不住,一家子多年的供养辛苦便付诸流水。 可想而知,这个社会,中了举人才是铁饭碗,就是你不出去做官,但是至少家里的赋税会被免了的,也难怪当时,范进中举后会高兴得疯癫起来。 林海摇了摇头“我看倒也未必,怕是心里内疚吧!” “哦,这话何解?”李鑫看着林海问道。 “李兄说的这种事其实我以前也听说过,不过人家那个倒是比李兄说的那个还要有诗意一些,韭菜上俩鸡蛋黄就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片菜叶上铺一行切成片的蛋白是‘一行白鹭上青天’,四根韭菜围一框,里面洒点碎蛋白是‘窗含西岭千秋雪’,清汤上浮两蛋壳便是‘门泊东吴万里船’了。 依我看,不过是在苦中作乐而已。有些人,一辈子都在房子苦读,却半点功成名就都没有,反而让他们的妻儿,抛头露面的养活他们,失了女子的体面。别人在骂他们是穷书生、书呆子的时候,我可不行他们突然双耳失聪了,不过是左右当做没有听到罢了!可是暗地里他们心里也不好受吧! 可是他们又能做些什么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还不是惟有一心苦读,期盼一朝金榜题名舒了心中的这口闷气。但是每届考试,还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不能考中的,要是次次都是倒霉蛋,沦落到那老爹的下场也是可以想象到的。他怕也是知道自己不行了,心里又内疚,苦中作乐而已。 再者,我想着他心里怕是还有想法吧!想着自己不行了,自己的儿子孙子总是有人能行的,因此哪里会自己主动的败坏自己家的名声。” “林兄这话倒是对极”大学士李在然的公子李顺为赞同道:“我们却是不知他们日子的。” “林兄这话说得,虽然也有几分道理,但是这里面的滋味又有谁能说得清了!”赵宣摇了摇头,他也是听说过这样的事情的,有些人都白发苍苍了,还要去考乡试,也不怕竖着进去横着出来。 林海摇了摇头,凤朝之所以有这么高的读书风气,还是源于乱世结束得太快了!明朝也不过存在了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而前面的华朝可是坚挺了四百多年,文风之盛,自然让人津津乐道,再加上‘士农工商’的名头,天下又快速的稳定了下来,于是便又有了‘万事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口号了! 可惜的是,林海曾经仔仔细细的研究过,华朝的历史,发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那就是平庸,一个王朝可以说除了当初推翻前朝的时候有些亮点,其他时候,都是平庸无比。 不要以为平庸这个词,只能形容人,王朝也一样。 林海很奇怪,华朝这个朝代,除了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实用的工具兵器以外,找不出一点亮点的地方。像提起汉朝,大家不是想到的刘邦,就是汉武帝刘彻。说起唐朝,大家马上就会想到唐太宗李世民,或者是武帝武媚娘,唐玄宗李隆基…… 总之,其他的朝代都有代表性皇帝,偏偏华朝除了开国皇帝和亡国皇帝大家有点印象外,其他的,那是。一点印象都没有。可是就是这些谁都没有津津乐道的皇帝,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狠抓‘武功’。 年年抓壮丁,年年和外族打仗,愣是没有搞垮自己国内的经济,愣是没有在史书里留下穷兵黩武的名声,这不得不让人佩服,要知道就连汉武帝完成了灭了匈奴一族的大功后,都留下了穷兵黩武的名声的。 可见,闷声发大财才是真理。 于是某个人,又往腹黑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