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老人往事
次日一早,梁俭德假期结束,需要进宫参加早朝,五更末的卯初时分就要离家。 一品堂官的排场有多大李文芳暂时没看到,因为是梁大人的命令,官服人员车辆等一应之物都没拿到小院来,全部都放在兵部衙门,他只让属下每日早朝前派辆马车来接他而已。 他们现在住的这个小胡同街道狭窄,卯初时分,是百姓普遍起床开始新一天的时间,梁俭德不想自己的仪仗影响了百姓的出行,而且为了安全着想,也不方便让周边百姓知道兵部尚书住在这里。 因此这回京后的第一天上朝,梁俭德只带着程世安穿着便衣坐着兵部来接的马车静悄悄地就进皇城去了。 当天整整一天,城郊两处庄子调来的人手陆续前来给夫人见礼,小院门口停了一长溜的简易马车,把胡同占了一半,周边邻居实在好奇得不得了,叽叽喳喳议论什么的都有。 梁夫人接见这些回来的旧仆时,李文芳也随侍在夫人身边,她把每个进来磕头的旧仆都看了一遍,真的是没有一个年轻人,别说孩子了,甚至是三十五岁以下的都没有,那些旧仆看长相起码都是四十岁往上的年纪,男男女女都穿着洗掉了色的旧衣,完全看不出官宦人家仆佣应有的风度。 李文芳不禁又好奇起来,梁府原来的年轻人都哪里去了? 梁夫人把所有回来的旧仆都见了一遍,接受了他们的磕头,下达新的人事命令,以前是做管事的现在还是管事,所有人的职事都不变,人手上的缺口由各管事集中报给梁一夏总管。交待完这些后,旧仆就全部送去兵部尚书府,管事们从梁总管手上支领了经费,张罗人手去采买应用的物品。 午饭时,李文芳在厨房跟众人吃饭,按捺不住地打听起梁府的往事来,问问为什么没有年轻人。 那些老仆也不避讳这些,倒是很爽快地告诉了李文芳,没有年轻人的原因正是当年奉旨搬离尚书府时,夫人把三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和孩子全部脱籍了,三十五岁以上的凭个人意愿自愿脱籍,最后剩下了一批没有谋生能力的老人,分散在城郊的两处庄子和董大少奶奶那里,只有他们少数人随侍在夫人身边。 话题一聊开,大人和夫人身边几个重要人员就不可避免地要提一提,话题先转转到了梁一夏总管身上,梁管家端着饭碗把自家的情况跟李文芳她们几个孩子简单的讲了一通。 梁管家还留在夫人身边的原因是因为他的父亲以前就是大总管,他是小儿子,上面有两个已婚的兄长,夫人本想留下老总管老俩口,把梁家三兄弟全放出府的,但梁老总管与家人商量之后决定让小儿子留下侍候夫人,另两个儿子携妻儿脱籍,他们老俩口去庄子上做农活。 梁老总管去的庄子是当年梁老太爷进京做官后陆续买下的田产,可巧的是夫人当年陪嫁的庄子也在附近,只相隔不到半天的路程,梁老总管到了庄子上后就继续做大总管,管理着两处庄子,一切在他手上料理得妥妥贴贴,梁大人在外地做兵曹的俸禄只够他自己的吃穿用度,夫人这几年的生活开销主要就是靠两处庄子送来的租子。 聊到这里,很多人都参与进来,跟李文芳她们讲些以前的往事,聊着聊着,也不知谁起的头,话题转到了香姨身上。 香姨是夫人的贴身丫头,陪嫁来的,当初嫁的是府里的另一个管事,生了两个女儿,但那个管事因为嗜好烟草,抽多了烟得了肺病过早地去了,所以香姨其实是个寡妇,那时两个女儿大的才十一二岁,小的八九岁的样子。 夫人体恤香姨,在她两个女儿长大成人后,就分别脱籍放出府去,许了外面的中平人家,后来大人出事,府里一团乱的时候,香姨的两个女儿也帮了不少忙,这处院子就是香姨的大女婿帮着张罗赁来的。 李文芳想起第一天来时看到夫人和香姨的穿着,她就是觉得香姨的那身衣服不像正室夫人该穿的颜色,才向她身边穿红衣的妇人行礼的,果然她的直觉没错,只是没想到香姨是寡妇。 李文芳正回忆着,那些人的话题又转移到了程世安身上,等李文芳回过神来再细听,众人已经聊得差不多了,李文芳只听到梁大人初任兵部尚书的头几年办了一件军需品失窃案,亲到下面办案,程世安当时是那军中下士,与另几位下士同做梁大人的卫兵。中间办案的详情下人们都不太清楚,反正是案子了结后,梁大人上表俱陈,皇上论功行赏,程世安被擢升上来做了梁大人的卫队长,后拜宫中禁卫军长官习武,如今是练得一身好本事。 李文芳的思路马上就转到了程世安身上,怪不得那身气质呢,一直都是高级军人啊,长得又帅。想到此,李文芳突然眼睛一瞄,瞟到春蕊春蓉两丫头片子好好地突然脸色粉红,李文芳忍笑扫了她俩一眼,把头撇开,低头吃饭。 午休时,李文芳继续打手套,春蕊春蓉在她身边呼呼大睡,等午休结束,一双棉纱手套宣告完工。 春蕊眼疾手快,守着李文芳把线头埋进手套里,她就一把抢过手套占为己有,春蓉跺几下脚故意嗔怨几句也就罢了,转面眼巴巴地望着李文芳,李文芳好笑地抓紧时间给第二双手套起针。 三四天的时间,李文芳就打完了三双棉纱手套,一起收在柜子里,等着日后派上用场。 小院这边生活如常,除了外面那些邻居有些扰人外没有别的烦心事,那些旧仆过去之后就没再回来,这几天每日上午只有管事过来报告那边的进度,梁管家手上是一笔一笔的钱往外支出,而李文芳从那些谈话中对那兵部尚书府的规模格局有了一些大概的印象,然后再讲给春蕊春蓉她们几人听,惹得她们个个对那尚书府向往不已。 这几天里还来了一些访客,香姨的两个女儿啦,梁总管的两位兄长啦,还有几位以前就是夫人身边的人陆续得了消息都来看望旧主,送些礼物,比如最新花样的衣料子等,聊聊这几年的生活,顺便给点力所能及的帮助。 香姨的两个女儿出府早,她俩如今的生活早就和一般平民没有两样了,都各自生了两三个孩子,过着家庭和睦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两个女婿也都是品性不错的人,梁府出事后,那两个女婿没有一丝势力的表现,反而尽心尽力地张罗,除了帮助夫人赁下这个小院,更是帮梁一夏的两个兄长找到了出府后的第一份工作,解决了梁家的后顾之忧,这几年来四家的关系处得跟亲人似的。 李文芳在旁边伺候茶水,听到了他们全部的谈话,得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在老家养病的老太爷居然也是从兵部尚书的位子上因病致仕的。 一家出两个兵部尚书,这梁家够牛的。 客人们谈话主题很发散,梁家的历史过往聊了几句就被别的话题给冲没了,零零碎碎地东拉西扯,李文芳再没收集到什么对她来说比较有用的消息。 又是几日之后,为了收拾行李,夫人让人把箱子都搬出去晒一晒,回头好打包东西。 一个个材质不同但做工都很棒的木箱藤箱在后院摊了一地,箱盖都打开来,香姨叫春蕊春蓉用抹布把内外都抹一抹。 春蓉打了盆水,搓了抹布认真的擦洗箱子,春蕊却有些兴奋地先去拿了棉纱手套戴上才干活,结果就让香姨看见了,没问两句,春蕊就把李文芳给卖了。 香姨寻了个空处,跟李文芳聊了聊,问清了棉纱手套的妙处,又从李文芳那拿了一双手套,转身告诉了夫人。 夫人听了也觉得有些意思,想到那尚书府现在活重,是有挺多地方容易让人受伤,别的不说,光是清理满宅子的杂草,就能把人的手割得都是口子。 想起老爷曾经夸过李文芳主意多心思活络,夫人就干脆给李文芳下单,让她尽量多织一些手套给在尚书府做事的下人们用,物料钱和工钱都由夫人出了。 凭空掉下一笔生意,李文芳自然是欢喜的,而且夫人还给了她特许,除了早午晚在身边伺候用餐之外,其他时间李文芳都可以在屋里织手套。 有了夫人的首肯,李文芳的速度马上就上去了,一天一双不在话下,进出前后院的下人总是能看到李文芳坐在游廊上埋头干活,半个月的时间织了十五双手套,被夫人全部送去尚书府给了那些做重活的男人们用。 又过了几日,管事们回来报告,尚书府的整修工作已近尾声,所有被贴上封条的屋子都重新打开来,那些被封存的物品都在太阳底下曝晒了数日,尚书府现在剩下的重点就是打扫,以及重新分配下人的住处。 当晚夫人与梁大人商量了一下,现在梁府只有他们两个主人,身边没有晚辈,用不着把所有的屋子都收拾出来,只要把中路那五进院子都打扫干净就行了,下人的数量也不用太多,现有的老仆再添一些年轻的丫头小子就完全足够,以后如有需要再随时清扫新院子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