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大文学 - 言情小说 - 元配之训妻记在线阅读 - 第二一三章 求证太后
翻页 夜间

第二一三章 求证太后

    话说大楚当年,因光宗的穷奢极欲,官场腐败,再加天灾人祸,国库空虚,又被南夷进兵,差点灭国。

    光宗皇帝只顾带着群臣仓皇而逃,全然不思退敌,途中又禅位太子。太子即位为少帝,却是个不足十岁的懵懂孩子,哪里能抗得起这天大的乱摊子来。

    幸亏先帝出来力挽狂澜,赶走南夷,整肃朝野,安抚百姓,功勋彪著。

    又是孝德皇后嫡系一脉,论起血统来,竟比光宗父子还要名正名顺,于是平定天下后,便被群臣拥立为大楚新皇,也是情理之事了。

    倒是北荻一向对大楚称臣,眼见大楚基业凋零,百废待兴,自认已强大到可以自立,不仅趁机占去大楚北方多地,还借口先帝皇位来路不正,拒绝承认自己的藩属地位。

    后光宗父子死后,更是以为光宗父子报仇之名,几次出兵,大肆掠占大楚北地人口牺畜。

    偏大楚经过数年争战,百姓流离失所,饥荒遍野,再也担负不起战争。不得已先帝只好暂歇战事,修养生息,暂加强对北荻的防御工事,不敢轻易开战。

    如此,北荻越发自大,气势愈盛,屡屡进犯,北地边境百姓苦不堪言。

    幸好先帝仁慈怜悯,虽不欲再生战事,却也见不得北地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中,故特派永平郡公领兵守卫。

    永平郡公虽为宗室子弟,因多年跟随先帝打天下,智勇双全,是北地统帅的不二人选。

    这些年来,他虽不能收复失地,却也屡屡重创北荻,且各种计谋并用,不仅令北荻实力渐减,也使北荻原本如铁桶一般的内部开始出现裂痕。

    只可恨,前几年永平郡公入朝相商北地战况,却意外被刺,曾勉强活命,却已然废了。

    幸好接手的袁兴老将军虽出身行伍,却也是跟随永平郡公十数年的领将,且年长有智,早已能独挡一面。

    他不仅继续推行永平郡公对荻政策,更因势利导,不过几年时间,便瓦解了北荻,极大的削弱北荻兵力,后又帮新北荻王击败各部,促使其入朝称臣。

    北荻王国书一递进来,朝中众臣无不欢欣鼓舞。

    虽然皇上龙体有恙,不能上朝,却也一早特意派人传达关于北荻称臣、两国边境重划意见外,还特意令人好生褒奖了一番袁兴老将军的功勋。

    早朝上群臣激辩,大体确定了对北荻的政策方针以及如何奖赏袁老将军。

    朝后,几位重臣继续商议其中细节问题。

    休憩时分,齐郡王心内激动,前朝后宫,皆有天大的喜事,偏他还不能对人说出来。幸好,他本来才能平平,朝中在事一向唯太后马首是瞻,此时不过多参与进来,倒也没人置喙,故今日一早便只管躲在一旁憋着偷乐。

    齐郡王一向是个老好人,故在他又一次忍耐不住笑出声来时,便有人打趣他道:“在一旁偷着乐什么呢,说出来大家同乐如何?”

    齐郡王脸色一正,强忍喜色,道:“我朝在皇上和娘娘的治理下,四海昇平,万民乐业,故有北荻归附,了结先帝生平之愿,我岂能不喜?难道你不喜,还想重燃战火?”

    “这话就诛心了,托太后娘娘和皇上的洪福,才使得边境安祥,这等喜事,我岂会不喜。”那人慌忙解释,又气齐郡王挖坑给自己,便道:“只怕齐郡王的喜,还不止如此吧。一大早就乐得嘴都歪了,莫不是你早就得知此事?”

    这话深思可就不得了。

    旁人便忙打岔道:“休胡说。我看必是齐郡王昨夜做了新郎,又或者老来得子?也是个老不修。”

    众人笑了起来,精神振奋半天,权当拿这事调剂下心情。

    齐郡王呸呸两声,气咻咻道:“你们太可恨了。我岂会如此下作,便是如此,也不至于让我乐成这般,我大风大浪都经过的,若没有天大的喜事,岂会如此不稳重。”

    众人心生好奇,忙来相问,齐郡王心中得意,谁问也不说,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便有人胡乱猜测,打发时间。

    不想,就连齐郡王要抱孙子都说出来,却只换来齐郡王的摇头否决。

    众人好胜心起,越发玩笑道:“既是天大的喜事,莫非与天有关?”

    “虽不中,亦不远矣。”

    现在太后撑朝,那人不敢猜皇上大愈,却心思一动,想到齐郡王身为宗室族长,身兼宗人府宗正一职,后宫之事,别人不知,他却门清,于是小心说道:“如此来说,定是前次入宫的妃嫔们侍寝后怀上龙胎了。”

    齐郡王瞪大眼,不敢吭声。

    这便是猜着了。

    众人惊喜有加,直到太后召见,犹不能平静。

    什么北荻,什么边境,什么袁将军加官进爵,早被抛之脑后,只管向太后求证:“当真有后宫妃嫔怀了龙胎?”

    刘太后闻言,看向站在最后面的齐郡王。

    齐郡王不敢装死,只得上前喊冤道:“娘娘明鉴,真不是臣说的。此乃社稷之福,百姓之福,臣实在没办法做到喜不形于色,就被这帮子成了精的老狐狸们给猜出来了。臣办事不利,请娘娘责罚。”

    越发做实了此事,众臣忙向太后贺喜。

    太后淡笑:“是个宫人,偶然得幸有了身孕,将将一月有余,尚不知坐不坐得住,也不知是男是女,故不曾声张。”

    众人皆道天佑我朝,且是皇上第一个孩子,合该天下同乐,又建议太后升那宫人位份,以彰显其功劳。

    太后不赞同,认为胎儿月份太浅,如此大费周折,恐有损胎儿福份。

    众人只得作罢,太后又道:“不过说来,这个孩子倒也是个有福气的。他一来,边关也平静了。说不定,等他生下来,连带着皇上身子大好。也是做父亲的,比之从前,长进不少,也是时候亲政了。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众人诺诺,太后又厉色道:“如今天气渐冷,太医建言好生保养,忌大喜大悲,故此事,哀家还不曾告诉他,只等他身子再好些,寻机会徐徐告之,还请诸位面见皇上时,不必提及此事,不然,若皇上龙体受损,罪当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