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一路高升在线阅读 - 第五十章 针锋相对

第五十章 针锋相对

    张四维眼尖,从一进来就看出了万历对杨振的注意,此刻,急忙说道:“皇上对你们这些学子这么器重,你们还不快点叩谢皇上的大恩,一定要时刻谨记为皇上效力,为国家尽力才行!”

    在场的翰林院所有大小官员们顿时齐声高呼万岁,张四维盯着杨振看了会儿,忽然说道:“你叫什么名字?你来向皇上讲述下翰林院的日常工作以及它对于朝政有那些重要性。”

    杨振还未回答,随东流已经抢着说道:“请皇上和张大人明见,他并不是翰林院的,他只是卑职的一位朋友,今日正好来看望卑职,还望恕罪。”

    “大胆!未得允许,竟然私自带外人进入翰林院,你可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如果资料外泄,书籍被盗,你可负担得起这个责任吗?”张四维大为震怒,万一皇帝怪罪下来,他也有推卸不了的责任,谁让他是翰林院的头呢,只能怪他管教属下不力。

    “张先生不必生气,朕认识这个人,他不就是前阵子高中二甲进士的杨士奇吗?朕记得他不是去了吏部吗?”万历淡淡地说道,脸上带着微笑。

    “什么?皇上竟然认识他!”张四维脱口而出。

    张四维仔细打量了一番杨振,发现此人表面沉静,从脸上竟然一点都看不透他内心的想法,他怎么会在万历脑中留下印象的?也许他们相识,或者有着不为人知的关系,顿时,无数疑问在他脑中闪现。

    杨振却一直很镇定,一是因为他和万历早就相识,曾经帮过他两次大忙,自己不还兼着一个锦衣卫千户的官职吗,那可是万历亲封的,直接听命于皇帝,这份殊荣可没有几个人能够得到的。二是在这样的场合,他相信万历必定不会为难于他,即使张四维有心刁难,万历也会替他说话的。

    “既然皇上认识他,那微臣就宽恕他这次乱闯罪名,不过,杨进士恐怕以后也会到翰林院来的,那么对这里的规章制度、职责流程必定要熟悉,微臣想------”

    “你的意思是?”万历打断道。

    “皇上,微臣明白张大人的意思,他是想考考臣对翰林院了解多少,是不是真心想来这里,张大人,你说我猜得对不对?”杨振望着万历。

    “哦,那你就说说看吧。”万历看到杨振眼中充满自信,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自然也想给他机会在翰林院里露下脸,显显威风。

    “既然皇上都这么说了,那你就尽管畅所欲言吧,我想,即使你说的有不到的地方,,恐怕也无人会来责怪你的。呵呵。”张四维的话中之意显而易见。

    杨振也不去管他,朗声说道:“翰林院并不是我朝独创的,但在我朝却得到了发扬广大,它的作用也日益显著,翰林院作为朝廷政治精英的‘储才之所’,为政府提供了大量优秀的中高级官吏。科举本只能物色人才,并不能培植人才,进士与翰林成为政府一个储才养望之阶梯,汉代培养人才在掾属,唐代培养人才在门第,宋代培养人才在馆阅校理之职,而当今,却由翰林院来培养,当然,做翰林的不一定全好,然而政治家学问家都由这里面出来那亦是事实,最终形成了‘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

    “说得好,说得真精彩!”万历听得精精有味,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拍手称快。

    “就这些吗?好象只是泛泛之谈啊,多读几本书,这里的人大部分都知道。”张四维冷冷的说道。

    “翰林院当然不止这点作用,我朝的翰林学士作为天子近臣,在直谏、评荐以及选拔人才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翰林职官以论思为职责,对皇帝往往担负着忠言直谏、清明政治的责任。无论在哪个朝代,吏治都关乎一个王朝的兴衰。而吏治既包括考典选拔,又包括铨选、评荐,翰林官们则在这两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杨振顿了顿,咽了口口水又继续说道:“翰林作为知识分子中的精英阶层,经过多年的学习和选拔,都有着较高的文学、史学修养。他们不仅通晓经史,而且立言立德,希望通过修史制典而流芳百世。无论如何,这些对于我们国家个民族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那么,翰林院里又设置了哪些相关的官职呢?”张四维问道,脸上隐约有丝难以捉摸的笑意。

    杨振暗想,你别得意,别以为那些繁琐的官位名称老子不知道,要知道我在大学里学的就是这个,于是,不假思索说道:“翰林院里设有学士一人(正五品);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二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二人(正六品);五经博士九人(正八品,世袭);典籍二人(从八品);侍书二人(正九品);待诏六人(从九品);孔目一人(未入品流);史官修撰(从六品)、编修(正七品)、检讨(从七品)、庶吉士等皆无定员。”

    “那他们各有何职能呢?”张四维铁定要将杨振为难到底了。

    万历皇帝狠狠的瞪了张四维一眼,又用眼神鼓励杨振继续说下去。

    “翰林学士只设一人,是翰林院的首长。他的职权主要是作为皇帝的顾问,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管理史册、文翰、考议制度、详正文书等。大凡编修实录、玉牒、史志、六曹章奏,皆可奉皇帝之命而统承之。”

    “侍读、侍讲(学士)掌讲读经史。五经博士,置五人,分掌专经讲义。史官(包括修撰、编修、检讨)负责专修国史,并主文史档案(如皇帝起居注等)收集整理工作。乡试任考试官,会试任同考官。庶吉士读书翰林院,以学士一人教习之。另外,侍书掌六书供侍;待诏掌应对;孔目掌文移。”

    “好了,好了,朕听的头都晕了。张先生,你说他讲的对不对?”万历忍着极大的耐心听到现在,终于朝张四维发话了。

    杨振自然讲得头头是道,又很全面,有些方面即使张四维这个翰林院的首长也说不全面,在众目睽睽之下,皇帝跟前,他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颠倒黑白说杨振讲得不对,于是说道:“他讲得很好,他对翰林院了解的非常透彻。”

    “哦,那朕要好好嘉奖于他了,朕治理国家非常缺少像他这样的人才呢。”万历兴奋的说道。

    “这个嘛,官员的选拔、升迁都是需要一定程序的。”张四维大着胆子含蓄的拒绝了万历的要求,紧接着又小心说道,“他不是在吏部观政吗,不如等这次馆选后再作定夺,您看如何?”

    “如此也好,朕可以等待。”万历略微沉思道。

    “还不快谢过皇恩?”张四维冷冷的对杨振说道。

    杨振刚想跪下去,万历却说道:“不必了,这里不是朝堂上,无需大礼,朕对人才一直求之若渴,那些繁文缛节可免则免,不然会生分了。今日朕没有白来一趟,大有收获,看来皇宫里呆久了,是要出来透透气啊。”

    万历说到这里,意味深长的看了杨振一眼,杨振自然明白他的意思,皇帝像一只久关在笼子里的鸟儿,时间长了,必须要出来放放风,呼吸下新鲜空气,他即使想在朝政上出把力,恐怕现实条件也不允许,也许这次到翰林院来,也不容易。

    “嗯,时辰不早了,朕该回宫了,你们不用陪朕了,有事自行处理。”万历打了个哈欠,看样子累了,立刻就有太监过来扶着他。

    杨振等恭送万历走后,随东流长长的舒了口气,说道:“幸亏没出漏子,不然你我可就大祸临头了。”

    杨振知道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当下也不去揭穿他,此时犯不着和他作对。他顿了下说道:“随兄多虑了,皇上不是那样的人,你完全不必担心。”

    “杨兄对皇上真是所知甚多啊,随某佩服。”随东流眼中尽是羡慕的神色。

    “哼!你们不要高兴的太早,所谓伴君如伴虎,别以为皇上今日对你夸奖两句,你就不知天高地厚了,就可以飞黄腾达了,你们还年轻,根本就不了解官场,不明白这朝廷,老夫奉劝你们一句,做任何事情不要锋芒毕露,好自为之。”

    杨振二人正说话间,张四维忽然插嘴说道,二人吃了一惊,这才想起张四维并没有跟随万历一起离开,随东流忙弯身谢罪。杨振说道:“张大人已经走了,你说什么都听不到了。”

    随东流站起身来,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说道:“这下糟了,不知道张大人会如何看我呢?”

    杨振道:“张大人还不是一切都听宰辅大人的?他哪有时间来管你,你看他现在肯定是去宰辅大人那里汇报去了。”

    “是吗?”随东流将信将疑,过了片刻才说道,“但愿如此吧。”

    “时辰不早了,我也该告辞了,随兄,我们他日再会。”杨振不想和他再罗嗦下去,起身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