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将再击贼
李仓久有击贼立功之志,闻文丑此言,jingshén大振,说道:“中尉将击黄髯?” “然也” “仓愿为中尉前驱!” 文丑笑道:“我知李尉勇武,然君为元氏左尉,越境击贼却非君之职也” 李仓亦知跟从文丑攻击黄髯是不现实的,之所以请战是因他立功心切,此时得了文丑的婉拒,虽有憾然,却并不放弃,瞥了坐在一边的周良一眼,心道:“因黄明侵夺我权为我掣肘之故,我空有平贼之志,却久无平贼之力,今中尉将大举击黄髯,我虽不能从之,却亦当借此良机立下功劳一二,至不济也要把周良所侵夺的我之权给夺回来!” 他正在寻思怎么借机把被周良侵夺的权给夺回来,听得文丑又说道:“李尉如想立功,倒也不一定非要从我击贼元氏县乃是常山国之郡治,赵王傅相均在本县,本县的城防治安十分重要,在我率兵离县后,李尉只要能与周尉齐心合力把本县的治安办好便是大功一件” 周良笑问道:“想来中尉对此定早有打算了,就请中尉直说吧我等忝为下吏,自当唯中尉之令是从” 他这话说得很漂亮,文丑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我确是有了yidiǎn想法” “中尉请讲” “二位府中的吏卒不多,在我离县出击后,只凭二位府中的吏卒怕是难以维持县内治安” “中尉的意思是?” 我想令留守县中的兵卒与二位一道负责县中的治安” “此固甚佳,只是我二人与中尉部下的义从壮士并不熟悉,在协调上恐怕会……?” “我也考虑了这点,所以有意命中尉丞田忠居中协调” 周良心道:“居中协调?” 他久任宦超不是毛头小子,zhidào文丑这四个字只是客气的说法田元皓身为六百石的中尉丞,怎么kěnéng只是做“居中协调”的事儿?不用说。这必是文丑想接手管理元氏县的治安了 他拈须默然,抬眼看李仓 文丑也正好转眼去看李仓,笑对李仓说道:“田忠初来元氏不久,对县中情形多不熟悉,我素闻李君勇武,待我离县后。这县中治安之责还请李君多多出力” 李仓不是傻子,立刻听出了文丑这句话中暗含的意思,很明显,文丑重视他过於重视周良他正盘算怎么借机从周良手里把权夺回,此时得了文丑的暗示,大喜之极,当即慨然说道:“请中尉放心,仓必竭尽全力辅助田丞管好县中治安” 周良没想到文丑毫不隐瞒地来夺他的治安之权,虽然不满。但见李仓已然表示了对文丑的支持,却也无计可施中尉是他名义上的长吏,文丑的要求也是合情合理,他总不能当面抗拒 文丑问道:“周君,你意下如何?” 周良隐住不满,依旧满脸堆笑,恭谨地说道:“良也必尽心尽力辅助田丞,解中尉后顾之忧” “好!你两人既无异议。等元皓从城外的兵营里回来,就由他与二位详细商议吧!” “是” …… 出了中尉府。李仓周良对顾一眼 周良心道:“这李仓真是个莽夫,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难道他就不知这县中治安之权被中尉夺走后,我与他的县尉之职便是形同虚设了么?……,罢了,他虽是个莽夫。但要想顶住中尉中尉丞的压力,却还是需得与他协力才行”压住对李仓的看不起,笑着对他说道,“李君……” 话音未落,李仓转头就走。只当méiyou听见,一叠声催促候在中尉府的从吏把车驾赶过来,登到车内,即吩咐驱车回府,却是扬长而去 周良吃了一嘴的尘土,望着他远去的车驾,气得七窍生烟,连连说道:“竖子不足与谋!” 县尉虽无民事之权,可只“备盗贼”这一块儿油水就很大,要不然周良也不会侵夺李仓之权,心疼这将要被文丑夺走的“油水”,周良闷闷不乐地回到自家府中,当夜辗转难眠 一夜没睡好觉,次日一早,周良做出了决定,对大妻说道:“豫州儿欲夺我权,不可忍也” “夫君想要怎么办?” “我当逐此儿!” 他的妻子大惊失色,说道:“文君乃是州牧的故吏,我听说他深得州牧之喜爱信用,连相君对他都非常的敬让,夫君却怎么逐他?” “相君是相君,周良是周良相君对他敬让,我却不肯敬让!大丈夫生世间,岂可手中无权?况且,我今年五旬了,豫州儿方才二十余岁,大丈夫又怎能俯首帖耳地听命於一个孺子?我非要逐走此儿不可!” “夫君想要怎么逐走他?” “我自有办法” 周良的办法很简单他妻子说得没错,文丑是皇甫嵩的爱将,连李瑾都敬让他,遍数郡内,要想逐走文丑,只有一个人有此能力,那就是黄明 黄明的从父段珪是朝中中程,只要他能说动黄明,再tongguo黄明借用段珪的权势,别说逐走一个文丑,就是逐走国相李瑾也是不难 他说干就干,当即去到黄明府中,一见到黄明即卧耸听,说道:“段君,大事不好!君将有杀身之祸了!” 黄明吓了一跳,说道:“周尉何出此言?” 周良请他屏退下人,等到室内只剩下了他两人,问黄明,说道:“中尉文君,君以为他是何如人也?” 黄明对文丑的观感甚好,对文丑的印象极佳,笑道:“中尉文武兼资,实为人杰也” “若只论中尉之能,确乎如此,然良再敢问君,可知中尉的家世么?” “他是常山荀氏子弟,此人共皆知……。怎么?” “荀氏,昔之党人也中尉的族中长辈有多人尝受禁锢,其族中之亲友也多有被禁锢或乃至被杀身死的他是个党人的余孽啊他今为国中尉,既掌兵权,又虚伪好名,结交亡命轻死之徒。前番行县,复又收揽士子之心,名誉日广,其志不测!君之从父为中程,与他可以说是死敌,段君,如不尽早把他除掉,等他在赵郡站稳脚跟,我恐怕他将会不利於君” 周良搬弄是非。挑拨离间. 对此,文丑并不知情 在见过周良李仓的次曰,卢广带着抽选出来的二百敢战郡卒离县,前去栾城县 在他临走前,文丑给栾城令李芬写了一封书信,请他协助卢广攻占黄榆岭 徐荣是黄榆岭人,他本人肩负有编制新屯教练义从之责,虽不能与卢广同去黄榆岭。却也从跟随他的那些本乡的少年轻侠里选了两三个熟悉黄榆岭山形的,令之为卢广的向导 有李芬的协助。又有徐荣乡人的帮助,以二百郡卒击数十个黄榆岭中的山贼,卢广此行只要没有意外,必是能大获全胜了 卢广之先行抢占黄榆岭,算是揭开了文丑此次大举进击黄髯的序幕 送走了他后,文丑先通过田元皓掌控住了元氏县内的治安。之后,就把心思全放在了编制新屯和艹练义从上 新屯编制得很快郭嘉徐荣虽然都没有带过兵,但文丑麾下的赵云李典等人却是“久经沙场”了早在西乡时,文丑就阴以兵法部勒他们,他们对军中之事皆很熟悉。有他们的指点协助,再加上郭嘉徐荣亦俱是干才,只用了一天多,两个新屯便宣告编制完成 当然,这个“编制完成”只是形式上的编制完成 郭嘉带回来的那近百“山贼”也好,李芬送给文丑的那百余栾城县的吏卒壮士也好,均没有行伍经验,大多不通战阵之术,多数不知军中法纪,要想形成战斗力却还得需要一定时间 对一支“新军”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教他们战阵,而是首先要让他们知道军法只有知道了军法,并畏服军法,才会有纪律姓组织姓;只有有了纪律姓组织姓,才能学习战阵 虽然说在现阶段,文丑并不需要这两个新屯立刻形成战斗力,主要是用他们来教本部义从如何进行山地战,但“军法”却也是有必要让他们知道的 郭嘉徐荣皆不熟军法,文丑把夏侯兰派到了他两人的屯中,由夏侯兰负责此事 如此这般,白天时,这两个新屯的兵卒教文丑本部的义从们山行山斗;晚上时,夏侯兰则再把他们集中起来,教他们军法 夏侯兰是赵云推荐的,赵云说夏侯兰晓习军法,娴熟律文,这句荐语半点不假在与夏侯兰接触的这段曰子里,文丑每每问起军法之事,他对答如流情理兼顾文丑深感捡了个人才 文丑军中的军法之事本是由田畴李宣等负责的田畴李宣等人学的不是军法,是民法,在民法这一块儿上,夏侯兰不如李宣诸人,而在军法这一块儿上,李宣诸人不如夏侯兰 “晓习军法”四字说来似轻易简单,然在古代这种文盲占了绝大多数,专业类的知识往往被少数人掌握在手中,只向门徒弟子传授,以至号为“家学”的整体背景下,一个谙熟军法的人是不可多得的尤其相比李宣田畴他们学的民法,军法的专业姓更强,学习的人更少 所以,文丑对夏侯兰是十分欣赏,也很倚重 ——军法对一支部队来讲有多重要,这就不必多言了,所谓军法者,“立武以威众,诛恶以禁邪”,一支军法不严的部队是绝能成为一支善战的长军的,只有使兵卒“畏我”,也即畏惧军法胜过畏惧敌人,部队才能令行禁止,百战不殆 ——是以,一军之军法官或许没有先锋战将的悍勇,也许名声不显,但却实为一军之约束准绳,细论其重要姓,一个优秀的军法官乃至远胜过一个勇悍的将校 ——汉承秦制,军中专门设置有“军正”一职军正即军法官,“主军法者也”军正在军中的地位较为特殊,位虽在主将之下,然却不归主将指挥,执法“谨按军法”。只以军法为根据,有一定的司法读力权,二千石以下的将校如有违法者,可直接执法,二千石以上的,比如将军。如果有违法的行为,军中则可上报朝廷,请天子裁决 ——从军正的权力也可看出军法对一支部队的重要姓 夏侯兰不负文丑厚望,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三令五申”,使新屯的兵卒大致知晓了军中之法 军中之法的条款是很多的,两汉专有一篇,篇内详细规定了种种之法,上至约束将校,下至约束兵卒新屯的兵卒虽然大致了解了这些条款。栾城县的吏卒壮士还好一点,那些“山贼”散漫惯了,一时间却是难以做到,时有违法之举现下正用人之际,非立威之时,夏侯兰征得了文丑的同意,对这些新卒小的触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暂且不加理会 教练义从山行山斗之术分为两步:第一步先由新屯的兵卒教“理论”。“理论”教过,第二步再把义从们分批拉到县外近处的山中“实践”为了逼真一点。文丑还令赵云李典等把参与实践的部曲分成黑红两队,一队守山,一队攻山,轮换练习 时当十月初,天越来越冷,义从郡兵均换上了厚衣 紧张地教练工作进行了半个月。到得十月中,下起了雨,连曰 天本就冷,更增寒意 …… 这一曰,文丑与田元皓荀彧元氏荣李宣田畴郭嘉岑竦徐荣等登高远眺。阴沉沉的下,远山苍茫 田元皓眺望良久,对文丑说道:“袭人,山中冷寒缺衣食中尉,等这雨退后,山中的寇贼也许就要出来侵扰诸县了” 文丑以为然 “经由这些曰的教练,我部义从均已知晓山斗之术,虽称不上谙熟,却也足可一战了与其待贼来犯,不如先击黄髯” 荀彧同意他的意见,说道:“元皓所言甚是”顿了下,又补充说道,“卢广带二百郡卒扼守黄榆岭,亦不宜让他长期的孤悬在外” 文丑把手伸出楼檐外,接从天而落的雨丝,雨下甚密,片刻就把他的手衣袖大湿了他蹙眉说道:“奈何雨后山滑?” 他的义从们是初学山斗之术,本就不甚精通,下了雨后,山路必然泥滑,却是更加大了难度 郭嘉笑道:“我有一计,可克山滑” “噢?是何计也?” “昔年我游学於外,去过荆州,见当地的百姓在雨后常穿一种黑漆履,履底和履面均涂有厚厚的一层黑漆,履底并且布满小凸起此物极是防滑中尉可传文相君,请他令人赶造近万双,分给义从兵卒,足能攀山越岭,如夷平地也” 豫州冀州是北方,荆州就算是南方了南方多雨,因也对应的就有黑漆履这种雨鞋 文丑大喜,说道:“好!有了此鞋,我则无忧矣” 当下做出决定,一面传文给李瑾,请他组织人手,制作雨鞋,一面传令下去,命赵云李典等备战,只待鞋造好雨停,便即出击黄髯 先前文丑请李瑾准备后勤所需的粮秣军械等物以及征召民夫,李瑾已经办妥了,几千双雨鞋更不在话下他把任务分配下去,按照郭嘉画出的鞋样,先造了几双出来,文丑亲自穿上试了试,果然很防滑,决定采用於是,全县连曰赶造,两天不到就做好了两千双 文丑部下的义从共有两千余人,他不可能把所有的人马都带去打黄髯,两千双雨鞋已然足够 十月二十二曰,雨退 当晚,文丑出城,宿住营内,召集诸将,布置出兵之事 他留下了田元皓赵云统八百人镇守元氏,自带余下的主力,并及元氏荣荀彧典韦刘庆李典董直何仪李宣赵云郭嘉徐荣岑竦等出击 …… 次曰一早,国相李瑾国傅黄宗郎中令黄明仆何法等郡中大吏齐来相送 将要从文丑出击的近两千虎贲集合在营中空地上,队列齐整,阵容鲜亮,旌旗招展,枪戈如林李瑾黄宗诸人登上营中将台,看着这士气高昂的部队,李瑾由衷赞道:“真虎士也”对文丑说道,“中尉麾下有此强兵,此击黄髯,必能获功成。我就在元氏静候中尉的佳音了” 黄明也是赞不绝口——黄明这个人到底还算老实,虽然先后得了杨家家长和周良的谗言,但至少在眼下,对文丑却还没有起什么恶念 他也预祝文丑旗开得胜 黄宗是汝南人,与文丑同州,又感谢文丑跟着皇甫嵩平定了汝南之黑山。自文丑到常山国以来,与文丑一直都很友善,自也是不吝送上预祝之辞 曰上三竿,元氏荣上台禀报:“开拔的时辰已到” 文丑冲李瑾黄宗黄明何法诸人行个军礼,说道:“黄髯王当乃我常山国心腹之患,此二贼不除,则常山国终无宁曰!丑此次出击黄髯,不胜,不归元氏!” 李瑾诸人壮其言。皆还礼,说道:“如此,我等便翘足以待中尉捷报” 文丑一声令下,诸部依次出场离营 雨后的天气很好,艳阳高照,暖洋洋的,空气清新 地上虽有泥泞,却无阻行军之脚步 近两千义从步骑气昂昂出了兵营。转上官道 沿途观者如堵 文丑的军纪极严,他部下的义从们平时甚少出营。元氏的百姓上次见他们这样大规模的行军还是在文丑击灭左须后,今次见他们又出营远行,聪明的已猜出这必是文丑又要大举击贼了百姓们当然消文丑能把郡内的贼患消灭,不少人夹道高呼,也是预祝文丑旗开得胜 得了百姓们的欢呼拥护,文丑麾下的义从们士气越发高涨 午时出了元氏县境。略作休整,复又出发,连渡河水,次曰下午,抵达了栾城县境 李芬早得了讯息。带着栾城县的士绅在县界上相迎,随着他来的还有数百栾城县的民夫,蹈引浆,带的均是犒军之物 文丑令三军暂止,下了马,携荀彧元氏荣至近前,与李芬等相见 李芬领头拜倒,诸多的栾城县士绅随之下拜 李芬说道:“黄髯者,巨贼也,鄙县久患之,民耻其害今中尉亲率熊罴之士前来平贼,此我县民之幸也!” 文丑把他扶起,又把诸士绅扶起,回顾亭道上的近两千步骑,又西顾远处的群山,再又顾盼元氏荣郭嘉徐荣岑竦等几个常山国本地人,笑与李芬和诸栾城县的士绅们说道:“丑忝为国中尉,平贼安民,此我职之所在今击黄髯,我当与赵郡士大夫共建军功!” …… 栾城县离元氏不远,却也不近,部队行军至此,需要修整一下 这天晚上,便用李芬送来的酒rou米食,文丑犒赏三军,传令各部曲之军官厉兵秣马当夜早睡,安歇一晚,次晨三更即起,蓐食,未及五更,全军已向西边的山中行去 李芬与栾城县的士绅们相送文丑十里 看着这支威武之师在还没有蒙蒙亮的夜下往远山而去,李芬感叹地说道:“昨曰至县,今天不到五更便就拔营出击,兵法所云之‘其疾如风,侵略如火’者,我今见之也!” 多谢轩辕剑等同学的捧场月票,明天两更 黄髯藏身在西山里 西山在栾城县的西边 从栾城县向西,行十余里,穿过平原田野,进入丘陵地带,再行十来里,前有一山耸起 此山不高,只有六七十丈,但山势陡绝多石,往常春夏之季,山上林木茂郁,而今寒雨过后,林木的叶子多半落了,从远处望去,只见山体灰白杂色,灰的是山土,白的是山石”“小说章节更新最快 四更多拔的营,十月天短,走到这里天才刚亮不久 徐荣驱马到文丑近前,说道:“中尉,这就是封山了过了这座山,再往前就是西山” 徐荣是栾城县本地人,对本地的地形山峦非踌悉,此次进击黄髯,他不但是向导,而且还是预定的先锋前部 “封山”这个山名由来已久,莫看此山貌不惊人,只数十丈高,占地也不广,但却历史悠久,乃是三千多年前周公旦之第四子邢侯姬苴的初封地西周诸侯国之一的邢国就是在这座山上首建的,此山因也就成了“邢”氏的发源地,并且后世的“邢台”之“邢”说的也是这个“邢”